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包括地平面,所述地平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层,所述垫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结合层,所述结合层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聚氨酯防水层,所述防水卷材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层,所述防水卷材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第一止水钢板。该高喷防渗墙结构,通过卷材两侧设置保护层能够避免背水面的防水卷材损坏,通过迎水面的防水卷材设置聚氨酯防水层,利用结合层的配合,使聚氨酯防水层与混凝土墙体紧密连接,提高了防水效果,实现了防渗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为了防止水利工程建筑内部渗水,水利工程常采用防渗墙体。防渗墙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常用的较为可靠的基础防渗措施,实际工程中,将防渗墙布置在闸室或挡墙底部,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目前的防渗墙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加上防水材料进行防水,但是墙体长时间的接触水面会导致内部防水材料腐蚀,从而造成墙体内部进水,达不到防渗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包括地平面,所述地平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层,所述垫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结合层,所述结合层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聚氨酯防水层,所述防水卷材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层,所述防水卷材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第一止水钢板,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第二止水钢板,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竖向钢筋,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纵向钢筋,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部设有止水板,所述防渗层的内部设有钢筋网片。优选的,所述垫层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且垫层的厚度至少为五厘米。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填充有沥青溶液,所述凹槽呈矩形状。优选的,所述结合层采用混凝土结合剂进行喷涂,所述结合层的喷涂遍数不得少于两次。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使用防水砂浆制作,所述保护层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水漆层。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顶,所述防水卷材的顶端与压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地平面上方设置垫层,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垫层的作用能够增大整体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通过设置基座,能够使墙体与基座连接,增加墙体底端的强度,避免墙体倾倒,通过基座内部设有第一止水钢板和第二止水钢板,能够防止水从基座外表面渗入墙体,通过混凝土墙体与防渗层进行复合设置,提高了防渗效果,解决了目前的防渗墙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加上防水材料进行防水,但是墙体长时间的接触水面会导致内部防水材料腐蚀,从而造成墙体内部进水,达不到防渗要求的问题;2、通过混凝土墙体外表面被防水卷材包裹,能够提高混凝土墙体的防水效果,混凝土墙体内部设有止水板,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渗墙结构的防渗效果,通过卷材两侧设置保护层能够避免背水面的防水卷材损坏,通过迎水面的防水卷材设置聚氨酯防水层,利用结合层的配合,使聚氨酯防水层与混凝土墙体紧密连接,提高了防水效果,实现了防渗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座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混凝土墙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防渗层的剖视图。图中:1地平面、2垫层、3基座、4第二止水钢板、5防渗层、6防水卷材、7聚氨酯防水层、8结合层、9压顶、10混凝土墙体、11防水漆层、12保护层、13凹槽、14第一止水钢板、15止水板、16纵向钢筋、17竖向钢筋、18钢筋网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包括地平面1,地平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层2,垫层2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且垫层2的厚度至少为五厘米,能够提高地基强度,垫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3,基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部填充有沥青溶液,凹槽13呈矩形状,能够提高密封性,防止渗水,凹槽13的内部设有防水卷材6,防水卷材6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墙体10,混凝土墙体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结合层8,结合层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聚氨酯防水层7,结合层8采用混凝土结合剂进行喷涂,结合层8的喷涂遍数不得少于两次,能够便于与聚氨酯防水层7结合,防水卷材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层5。防水卷材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12,保护层12使用防水砂浆制作,保护层1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水漆层11,能够避免损坏防水卷材6,提高防水效果,基座3的内部设有第一止水钢板14,基座3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第二止水钢板4,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竖向钢筋17,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纵向钢筋16,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止水板15,防渗层5的内部设有钢筋网片18,混凝土墙体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顶9,防水卷材6的顶端与压顶9的底面固定连接,能够起到顶部固定的作用,保证顶部的强度。工作原理:施工时,首先将地平面1清理干净,平整,在地平面1的上方浇筑细石混凝土垫层2,然后制作基座3并放置第一止水钢板14和第二止水钢板4,接着在基座3上放置防水卷材6并且对防水卷材6进行临时保护,制作浇筑混凝土墙体10,然后涂刷结合层8,设置聚氨酯防水层7,粘贴防水卷材6,在防水卷材6的背水面制作保护层12,在防水卷材6的右侧面设置钢筋网片18,最后利用高压喷射防渗混凝土,使防渗混凝土完全覆盖钢筋网片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包括地平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层(2),所述垫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3),所述基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有防水卷材(6),所述防水卷材(6)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墙体(10),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结合层(8),所述结合层(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聚氨酯防水层(7),所述防水卷材(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层(5),所述防水卷材(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12),所述基座(3)的内部设有第一止水钢板(14),所述基座(3)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第二止水钢板(4),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竖向钢筋(17),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纵向钢筋(16),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止水板(15),所述防渗层(5)的内部设有钢筋网片(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喷防渗墙结构,包括地平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层(2),所述垫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座(3),所述基座(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有防水卷材(6),所述防水卷材(6)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墙体(10),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结合层(8),所述结合层(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聚氨酯防水层(7),所述防水卷材(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渗层(5),所述防水卷材(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层(12),所述基座(3)的内部设有第一止水钢板(14),所述基座(3)的内部设有相对称的第二止水钢板(4),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竖向钢筋(17),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纵向钢筋(16),所述混凝土墙体(10)的内部设有止水板(15),所述防渗层(5)的内部设有钢筋网片(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谷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