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峰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203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一侧设置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表面设置砂石层,所述坡体的顶部设置第一抽水机,所述第一抽水机的输入带卡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卡接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底部开设出水口,所述第一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开设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端贯穿蓄水池,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及弧形槽的一侧设置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圆孔,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抽水机,所述第一抽水机的输出端卡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砂石层的上表面。该装置可以方便对斜坡上的植被灌溉,能够对水的收集,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目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护坡的效果不好,安全性低的缺点,由于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坡面为斜面状,绿化层中的水会因为重力的因素流到坡面下部的位置,从而会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植被枯死现象的出现,进而会带来经济损失。申请号为【201821836064.5】的中国专利,其内容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远离坡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石层,所述垫石层远离坡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砂石层。对比文件中虽然通过吸水泵将水直接流入土壤层,使植被易吸收水分,生长的更加茂盛,增加景观美观度,达到了水分不易流失和护坡牢固的目的,但是对比文件中水的从河水中抽取,以灌溉斜坡植被,这样远距离的输送很消耗电机,容易损坏电机,从而影响使用,并增加成本,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一侧设置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表面设置砂石层,所述坡体的顶部设置第一抽水机,所述第一抽水机的输入带卡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卡接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底部开设出水口,所述第一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开设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的侧壁,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及弧形槽的一侧设置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圆孔,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抽水机,所述第一抽水机的输出端卡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砂石层的上表面,所述砂石层的上表面设置植被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设置为互相对称的位置,所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的规格相同。此项设置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设置为互相对称的位置,可以方便对植被浇灌,提供水源。优选的,所述砂石层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砂石层铺设在土壤层的上表面,所述砂石层的底端与横板的上表面平齐。此项设置砂石层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可以方便植被层的栽种。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铺设在土壤层内,并设置在第一蓄水池的底部,所述进水管卡接第一蓄水池底部的出水口。此项设置进水管卡接第一蓄水池底部的出水口,可以方便输送水。优选的,所述第二抽水机设置在坡体的上方,并与第一抽水机设置为对称的状态,所述第二抽水机上设置有和第一抽水机上相同的结构。此项设置第二抽水机设置在坡体的上方,并与第一抽水机设置为对称的状态,可以方便对植被层的浇灌。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通过在植被层的上表面设置砂石层,可以防止土壤流失,便于对植被的栽种,通过在横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可以方便对水的储存,替代了远距离送水的方式,节省能源,便于对植被层的浇溉,通过在设置在横板的上表面设置弧形槽,可以方便将水收集到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内,该装置可以方便对斜坡上的植被灌溉,能够对水的收集,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操作方便,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坡体;2、土壤层;3、第一抽水机;4、进水管;5、第一蓄水池;6、出水口;7、横板;8、弧形槽;9、挡板;10、圆孔;11、第二蓄水池;12、第二抽水机;13、出水管;14、砂石层;15、植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所述坡体1的一侧设置土壤层2,所述土壤层2的表面设置砂石层14,所述坡体1的顶部设置第一抽水机3,所述第一抽水机3的输入带卡接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卡接第一蓄水池5,所述第一蓄水池5内的底部开设出水口6,所述第一蓄水池5的一侧设置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开设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的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5的侧壁,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及弧形槽8的一侧设置挡板9,所述挡板9的表面开设圆孔10,所述横板7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蓄水池11,所述第二蓄水池11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抽水机12,所述第一抽水机3的输出端卡接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设置在砂石层14的上表面,所述砂石层14的上表面设置植被层15。具体的,所述第一蓄水池5和第二蓄水池11设置为互相对称的位置,所述第一蓄水池5和第二蓄水池11的规格相同。具体的,所述砂石层14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砂石层14铺设在土壤层2的上表面,所述砂石层14的底端与横板7的上表面平齐。具体的,所述进水管4铺设在土壤层2内,并设置在第一蓄水池5的底部,所述进水管4卡接第一蓄水池5底部的出水口6。具体的,所述第二抽水机12设置在坡体1的上方,并与第一抽水机3设置为对称的状态,所述第二抽水机12上设置有和第一抽水机3上相同的结构。综上所述,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使用时,在雨天,一部分雨水会从砂石层14的表面流向到横板7上的弧形槽8内,另一部分雨水会直接渗入土壤层2内,从而对植被层15的吸收,雨水在横板7上的弧形槽8内会流向第一蓄水池5和第二蓄水池11内,对水的收集,若雨水很大,雨水可以从挡板9上的圆孔10流走,以减少对挡板9的破坏,将收集好的水,在晴天时,便可打开第一抽水机3和第二抽水机12,并通过第一抽水机3和第二抽水机12将第一蓄水池5和第二蓄水池11内的水通过进水管4抽走,通过出水管13将水排出,并从砂石层14表面流过,并渗入到土壤层2内,以对植被的浇灌,防止坡体上的土壤流失,若第一蓄水池5和第二蓄水池11内均无水,便可通过外界设备直接向第一蓄水池5和第二蓄水池11内加水,便可,该装置可以方便对斜坡上的植被灌溉,能够对水的收集,循环利用,节约能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便于推广和普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一侧设置土壤层(2),所述土壤层(2)的表面设置砂石层(14),所述坡体(1)的顶部设置第一抽水机(3),所述第一抽水机(3)的输入带卡接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卡接第一蓄水池(5),所述第一蓄水池(5)内的底部开设出水口(6),所述第一蓄水池(5)的一侧设置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开设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的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5)的侧壁,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及弧形槽(8)的一侧设置挡板(9),所述挡板(9)的表面开设圆孔(10),所述横板(7)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蓄水池(11),所述第二蓄水池(11)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抽水机(12),所述第一抽水机(3)的输出端卡接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设置在砂石层(14)的上表面,所述砂石层(14)的上表面设置植被层(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一侧设置土壤层(2),所述土壤层(2)的表面设置砂石层(14),所述坡体(1)的顶部设置第一抽水机(3),所述第一抽水机(3)的输入带卡接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的一端卡接第一蓄水池(5),所述第一蓄水池(5)内的底部开设出水口(6),所述第一蓄水池(5)的一侧设置横板(7),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开设弧形槽(8),所述弧形槽(8)的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5)的侧壁,所述横板(7)的上表面及弧形槽(8)的一侧设置挡板(9),所述挡板(9)的表面开设圆孔(10),所述横板(7)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蓄水池(11),所述第二蓄水池(11)通过水管连接第二抽水机(12),所述第一抽水机(3)的输出端卡接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设置在砂石层(14)的上表面,所述砂石层(14)的上表面设置植被层(15)。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潘峰崔全刚邓一
申请(专利权)人:王峰潘峰崔全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