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98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栓带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包括套管,与竖向设置的支撑钢管套接;第一支撑环体,内环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套管外周侧连接;第二支撑环体,内环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体外环侧连接;导纱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拆卸式连接,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本申请中弹性纱线经过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配合导纱后,可明显减轻纱线跳动的现象,有效防止纱线与支撑架发生挂钩以及纱线出现扯断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压力抗栓带的生产效率;且纱线跳动现象减轻后,使得纱线的送纱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抗栓带制造设备
,具体为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血栓是指活动物机体在心脏或血管内某一部分因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所形成的固体状物质。尤其是老年人的全身组织容易缺氧,这就造成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从而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压力抗栓带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的功能保健作用,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压力抗栓带在织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弹性纱线,如果弹性纱线直接由供纱筒进入送纱装置,则纱线跳动会非常厉害,一方面会对送纱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纱线有可能会因跳动幅度过大而钩挂在支撑架上,导致纱线被扯断,从而影响了压力抗栓带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包括套管,与竖向设置的支撑钢管套接;第一支撑环体,内环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套管外周侧连接;第二支撑环体,内环侧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体外环侧连接;导纱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拆卸式连接,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纱部件包括导纱圈体,包括轴向导纱圈口和设于外周侧的一圈限位安装槽;导纱圈体安装架,包括与所述限位安装槽配合连接的安装架U形限位部,以及一端与所述安装架U形限位部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拆卸式连接的安装架钩体部。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钩体部自由端设有斜向外设置的辅助安装部。作为优选,所述导纱圈体的内环侧、外环侧与其轴向两端均呈倒圆角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套管设有径向螺纹孔,所述径向螺纹孔通过夹紧螺钉与所述支撑钢管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套管设有一对所述径向螺纹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环体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之间设有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为8至15毫米。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钢管顶端与支撑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块空心设置。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弹性纱线经过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配合导纱后,可明显减轻纱线跳动的现象,有效防止纱线与支撑架发生挂钩以及纱线出现扯断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压力抗栓带的生产效率;且纱线跳动现象减轻后,使得纱线的送纱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与支撑钢管的装配图;图2为图1中导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导纱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包括套管21,第一支撑环体22,第二支撑环体24和导纱组件。套管21与竖向设置的支撑钢管1套接。支撑钢管1顶端与支撑架连接,底端悬空,导纱装置与支撑钢管1连接时,只需要先将套管21从支撑钢管1底端套入即可,安装非常简便。所述套管21设有径向螺纹孔,所述径向螺纹孔通过夹紧螺钉26与所述支撑钢管1连接。套管21套入支撑钢管1后,可先调节套管21在支撑钢管1上的高度位置,当高度调节好之后,通过夹紧螺钉26与径向螺纹孔配合连接以将套管21与支撑钢管1夹紧固定。本申请中套管21设有一对所述径向螺纹孔,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两个径向螺纹孔的夹紧效果最优。第一支撑环体22内环侧通过连接杆23与所述套管21外周侧连接,连接杆23用于将第一支撑环体22与套管21连接固定,本申请采用两根连接杆23,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导纱装置的重量。其中,第一支撑环体22、连接杆23与套管21一体成型,使得导纱装置的连接牢固度强。第二支撑环体24内环侧通过连接块25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体22外环侧连接,连接块25用于将第二支撑环体24与第一支撑环体22连接固定,本申请的连接块25空心设置,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导纱装置的重量。其中,第二支撑环体24、连接块25与第一支撑环体22一体成型,使得导纱装置的连接牢固度强。导纱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24拆卸式连接,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所述第一导纱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纱部件均包括导纱圈体31和导纱圈体安装架32。导纱圈体31包括轴向导纱圈口311和设于外周侧的一圈限位安装槽312。导纱圈体安装架32包括与所述限位安装槽312配合连接的安装架U形限位部321,以及一端与所述安装架U形限位部32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24拆卸式连接的安装架钩体部322。安装架钩体部322的数量有两个,分别与安装架U形限位部321的两个端口连接。第一导纱部件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导纱圈体安装架32的安装架U形限位部321卡设在导纱圈体31的限位安装槽312中,然后将导纱圈体安装架32的安装架钩体部322挂钩在第二支撑环体24上,安装简单便捷。第二导纱部件的安装过程与第一导纱部件的安装过程相同,且第二导纱部件与第一导纱部件并排设置以形成一个导纱组件。纱线安装时,先将纱线从第一导纱部件的轴向导纱圈口311的顶部穿入、底部穿出,然后将再将从第一导纱部件底部穿出的纱线从第二导纱部件的轴向导纱圈口311的顶部穿入、底部穿出,从第二导纱部件底部穿出的纱线与送纱装置连接。弹性纱线经过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配合导纱后,可明显减轻纱线跳动的现象,有效防止纱线与支撑架发生挂钩以及纱线出现扯断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压力抗栓带的生产效率;且纱线跳动现象减轻后,使得纱线的送纱效果更好。另外,所述安装架钩体部322自由端设有斜向外设置的辅助安装部323,辅助安装部323的设置便于安装架钩体部322插在第二支撑环体24上,提高了第一导纱部件的拆装便利性。所述导纱圈体31的内环侧、外环侧与其轴向两端均呈倒圆角设置,便于纱线与导纱圈体31接触滑动。所述第一支撑环体22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24之间设有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为10毫米,该设置间隙在控制导纱装置重量的前提下,装配效果最好。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管(21),与竖向设置的支撑钢管(1)套接;/n第一支撑环体(22),内环侧通过连接杆(23)与所述套管(21)外周侧连接;/n第二支撑环体(24),内环侧通过连接块(25)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体(22)外环侧连接;/n导纱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24)拆卸式连接,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21),与竖向设置的支撑钢管(1)套接;
第一支撑环体(22),内环侧通过连接杆(23)与所述套管(21)外周侧连接;
第二支撑环体(24),内环侧通过连接块(25)与所述第一支撑环体(22)外环侧连接;
导纱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24)拆卸式连接,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导纱部件和第二导纱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部件包括
导纱圈体(31),包括轴向导纱圈口(311)和设于外周侧的一圈限位安装槽(312);
导纱圈体安装架(32),包括与所述限位安装槽(312)配合连接的安装架U形限位部(321),以及一端与所述安装架U形限位部(32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体(24)拆卸式连接的安装架钩体部(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抗栓带织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钩体部(322)自由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宁李维文章斌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莎维亚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