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8795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形体的一个方案具备: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粘接剂制的粘接部,其粘接树脂层叠体和嵌入部件。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容纳部具有位于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和位于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侧部分与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粘接部位于容纳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嵌入部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形体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形体、以及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不同材质复合成形体,其在由树脂成形的树脂成形体中插入有嵌入部件。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8-1121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通过光造形装置成形树脂成形体的不同材质复合成形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8-112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上述那样的不同材质复合成形体而言,在成形具有凹部的一次侧成形体并在一次侧成形体的凹部配置嵌入部件后,在一次侧成形体的上侧成形二次侧成形体而制造。该情况下,有时在成形后树脂收缩而在嵌入部件与树脂成形体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有时嵌入部件相对于树脂成形体移动,嵌入部件的位置偏移。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嵌入部件的位置相对于树脂层叠体偏移的成形体及能够抑制嵌入部件的位置相对于树脂层叠体偏移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体的一个方案具备: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所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粘接剂制的粘接部,其粘接所述树脂层叠体和所述嵌入部件。所述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侧部分与所述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嵌入部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案是具备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和嵌入部件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上述树脂层叠体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上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所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上述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成形工序,将所述树脂层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成形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的第一层叠部;粘接工序,在所述凹部内配置所述嵌入部件,并通过粘接剂粘接所述凹部的内侧的面和所述嵌入部件;以及第二成形工序,在所述第一层叠部的上侧层叠所述树脂层,成形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第二层叠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可提供能够抑制嵌入部件的位置相对于树脂层叠体偏移的成形体及能够抑制嵌入部件的位置相对于树脂层叠体偏移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图,是图1的II-II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顺序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成形工序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粘接工序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粘接工序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成形工序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各图中恰当表示的Z轴方向为将正侧设为上侧、将负侧设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为用于说明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为由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形体10具备嵌入部件30、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20以及粘接部40。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埋入树脂层叠体20。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嵌入部件30埋入树脂层叠体20。嵌入部件30例如为长方体状。作为嵌入部件30的下侧的面的下表面31及作为嵌入部件30的上侧的面的上表面32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的面。嵌入部件30的材质与树脂层叠体20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入部件30为金属制。因此,能够提高成形体10的强度以及重量。树脂层叠体20为多个树脂层在上下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层叠体20例如通过3D打印机成形。构成树脂层叠体20的树脂的种类不被特别限定。树脂层叠体20具有容纳部50。容纳部50容纳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50容纳整个嵌入部件30。容纳部50具有下侧部分50a、上侧部分50b、以及周壁部分50c。下侧部分50a为位于嵌入部件30的下侧的部分。上侧部分50b为位于嵌入部件30的上侧的部分。下侧部分50a和上侧部分50b在上下方向上夹着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即,嵌入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侧部分50a与上侧部分50b的上下方向之间。如图2所示,沿上下方向观察,周壁部分50c为包围嵌入部件30的矩形框状。周壁部分50c连接下侧部分50a和上侧部分50b。如图1所示,周壁部分50c具有接触部23。即,树脂层叠体20具有接触部23。接触部23为与嵌入部件30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33不经由粘接部40而直接接触的部分。沿上下方向观察,接触部23为包围嵌入部件30的矩形框状。接触部23为周壁部分50c中的上侧的端部。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具有与嵌入部件30的下表面31不经由粘接部40而直接接触的接触面52。接触面52为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底面的一部分。接触面52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的面。接触面52为矩形。沿上下方向观察,接触面52位于比嵌入部件30的外形靠内侧。容纳部50具有从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向下侧凹陷的槽53。槽53设于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底面上的外缘部。槽53从接触面52向下侧凹陷。如图2所示,沿上下方向观察,槽53为矩形框状。沿上下方向观察,槽53包围接触面52。槽53的底面为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下侧的底面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槽53具有沿上下方向观察位于比嵌入部件30的下表面31靠外侧的部分53a和沿上下方向观察与嵌入部件30的下表面31重合的部分53b。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层叠体20由第一层叠部21和第二层叠部22构成。第一层叠部21和第二层叠部22是在分别不同的工序中成形的部分。第一层叠部21为树脂层叠体20中的下侧的部分。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例如处于与嵌入部件30的上表面32相同的位置。第一层叠部21包括下侧部分50a和周壁部分50c中的接触部23以外的部分。第二层叠部22为树脂层叠体20中的上侧的部分。第二层叠部22层叠于第一层叠部21的上侧。第二层叠部22包括上侧部分50b和周壁部分50c中的接触部23。粘接部40为粘接剂制。构成粘接部40的粘接剂只要能够粘接树脂层叠体20和嵌入部件30,就不特别限定。构成粘接部40的粘接剂例如为厌氧性的粘接剂。粘接部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部5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部40整体位于容纳部50的内部。更详细来说,粘接部40位于容纳部50的内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嵌入部件30之间。由此,粘接部40能够将嵌入部件30相对于容纳部50粘接,将树脂层叠体20和嵌入部件30粘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构成树脂层叠体20的树脂收缩而产生了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具备:/n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n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所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n粘接剂制的粘接部,其粘接所述树脂层叠体和所述嵌入部件,/n所述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n所述容纳部具有:/n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以及/n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n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侧部分与所述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n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嵌入部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22 JP 2018-0080831.一种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树脂制的树脂层叠体,其在上下方向上层叠有多个树脂层;
嵌入部件,其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树脂层叠体,且材质与所述树脂层叠体不同;以及
粘接剂制的粘接部,其粘接所述树脂层叠体和所述嵌入部件,
所述树脂层叠体具有容纳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具有:
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下侧部分;以及
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上侧的上侧部分,
所述嵌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侧部分与所述上侧部分的上下方向之间,
所述粘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嵌入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部具有第一粘接部,该第一粘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与所述嵌入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层叠体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与所述嵌入部件的外侧的面中的位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侧面不经由所述粘接部而直接接触,
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部具有第二粘接部,该第二粘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中的位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部分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具有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向下侧凹陷的槽,
所述槽具有:
沿上下方向观察,位于比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面靠外侧的部分;以及
沿上下方向观察,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面重合的部分,
所述第二粘接部位于所述槽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面具有与所述嵌入部件的下侧的面不经由所述粘接部而直接接触的接触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部件为金属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茂井上和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