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和微小气泡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789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在液体中高效生成直径为纳米级的微小气泡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和装置。微小气泡生成装置包括:储液槽(10);将储存在储液槽(10)中的液体吸起并送出的送液机构(20);对送液机构(20)送液途中的液体释放气体的气体释放机构(30);将由气体释放机构(30)释放有气体的液体加以储存的储液槽(40)。气体释放机构(30)具有:在气体释放面开口有孔径(众数径)为1.5μm以下的大量气体释放孔的气体释放部件(32);和在与气体释放部件(32)的气体释放面的接触面形成有槽的基底部件,送液机构(20)以使液体与气体释放部件(32)的相对速度成为1m/sec以上的方式,使该液体在由气体释放部件(32)的气体释放面和基底部件(31)的槽包围的流路FC中流动,从而使液体沿着气体释放部件(32)的气体释放面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和微小气泡生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液体内生成直径为纳米级的微小气泡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和微小气泡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在液体内生成微小气泡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该微小气泡生成方法为,储存槽中所储存的液体中浸渍具有孔径为5μm的大量的气体释放孔的多孔质体,通过从该多孔质体释放气体对液体供给气泡,并且对于多孔质体在与气泡的释放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施加1kHz以下的频率的振动,通过对于多孔质体在与气泡的释放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施加1kHz以下的频率的振动,从多孔质体释放的气泡由于剪切力而微小化,在液体中能够生成微小化的气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38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中,供给气泡的多孔质体的气体释放孔的孔径为5μm是比较大的,虽然能生成气泡直径为几十μm~几百μm程度的微小气泡(Microbubble:微泡),但是不能生成气泡直径为纳米级的微小气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其在液体内生成直径为纳米级的微小气泡,该方法的特征在于:/n使液体与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接触,在该气体释放面开口有孔径(众数径)为1.5μm以下的多个气体释放孔;/n在以与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相对速度成为1m/sec以上的方式使液体沿着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相对移动的同时,将气体从所述气体释放部件释放到液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其在液体内生成直径为纳米级的微小气泡,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液体与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接触,在该气体释放面开口有孔径(众数径)为1.5μm以下的多个气体释放孔;
在以与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相对速度成为1m/sec以上的方式使液体沿着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相对移动的同时,将气体从所述气体释放部件释放到液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气体释放孔的孔径分布,当设从小径侧起的累积孔数成为总孔数的10%处的孔径为D10、从小径侧起的累积孔数成为总孔数的50%处的孔径为D50、从小径侧起的累积孔数成为总孔数的90%处的孔径为D90时,满足(D90-D10)/D50≤3.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气体释放部件配置在液体流中,使液体沿着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上,以液体与该气体释放面接触的状态设置液体的流路,通过液体在该流路中流动,使液体沿着所述气体释放部件的气体释放面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小气泡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释放部件具有在作为气体释放面的外周面开口有所述气体释放孔的圆柱形状或者圆筒形状,
在将圆柱形状或者圆筒形状的所述气体释放部件浸渍在静止液体中的状态下以轴芯作为中心使其进行固定位置旋转。


6.一种微小气泡生成装置,其在液体中生成直径为纳米级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勇仁小林正史切石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超微细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