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74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包括主体和支架,主体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臂,连接臂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连接臂靠近配重块的一侧设置有滑轨,其中,主体靠近连接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一侧连接有丝杆,丝杆贯穿于配重块,连接臂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该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通过称重传感器接受到信号,然后发射到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来对第一电机进行控制,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配重块在滑轨一侧的滑动,通过调节配重块与主体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主体的机身平衡性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飞行器
,具体为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目前的无人机飞行器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现有的无人机飞行器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对无人机飞行器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但是大多数的无人机飞行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都通过人工调节机身的平衡性,不易智能的自行调节,费时费力,且叶片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当叶片损坏时且不易对叶片拆卸进行更换,影响使用,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无人机飞行器的使用范围,因此迫切需要能改进无人机飞行器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无人机飞行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都通过人工调节机身的平衡性,不易智能的自行调节,费时费力,且叶片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当叶片损坏时且不易对叶片拆卸进行更换,影响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包括主体和支架,主体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臂,连接臂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连接臂靠近配重块的一侧设置有滑轨;主体靠近连接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一侧连接有丝杆,丝杆贯穿于配重块,连接臂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丝杆设置在凹槽的内部,丝杆与凹槽构成转动连接;第二电机的一侧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一侧连接有叶片,传动轴靠近固定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固定套的一侧连接有导杆,连接套靠近导杆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传动轴远离固定套的一侧设置螺帽,螺帽的一侧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插块,传动轴靠近插块的一侧开设有缺口,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支架固定在主体远离连接臂的一侧。优选的,配重块设置在滑轨的一侧,且配重块的外部尺寸与滑轨的内部尺寸相吻合,而且配重块与滑轨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导杆与导杆槽的截面为圆形,且导杆与导杆槽截面的圆心相重合,而且导杆的外径等于导杆槽的内径。优选的,螺帽设置在传动轴的一侧,且传动轴靠近螺帽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圈,而且螺帽与传动轴构成螺纹结构。优选的,通孔与缺口的截面为矩形,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插块,而且插块与缺口通过过盈配合构成卡合结构。优选的,称重传感器设置在主体的内部,且称重传感器的型号为PTS803称重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益效果1、该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通过称重传感器接受到信号,然后发射到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来对第一电机进行控制,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配重块在滑轨一侧的滑动,通过调节配重块与主体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主体的机身平衡性进行调节。有益效果2、该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将螺帽旋转固定在传动轴的一侧,当通孔与缺口对齐时,将插块通过通孔移动到缺口的内部,插块通过与缺口构成的卡合结构固定在传动轴的一侧,避免螺帽方向转动导致叶片固定不稳。有益效果3、该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将固定套套在传动轴靠近连接套的一侧,固定套带动导杆移动到导杆槽的内部,导杆的外径等于导杆槽的内径,便于对固定套的安装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传动轴与固定套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影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连接臂;3、配重块;4、滑轨;5、第一电机;6、丝杆;7、第二电机;8、连接块;9、凹槽;10、传动轴;11、固定套;12、叶片;13、连接套;14、导杆;15、导杆槽;16、螺帽;17、通孔;18、插块;19、缺口;20、称重传感器;21、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包括主体1、连接臂2、配重块3、滑轨4、第一电机5、丝杆6、第二电机7、连接块8、凹槽9、传动轴10、固定套11、叶片12、连接套13、导杆14、导杆槽15、螺帽16、通孔17、插块18、缺口19、称重传感器20和支架21。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臂2,连接臂2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3,配重块3设置在滑轨4的一侧,且配重块3的外部尺寸与滑轨4的内部尺寸相吻合,而且配重块3与滑轨4构成滑动结构,当第一电机5开始工作时,第一电机5带动丝杆6转动,丝杆6带动配重块3移动,配重块3通过与滑轨4构成的滑动结构在滑轨4的一侧滑动,配重块3的外部尺寸与滑轨4的内部尺寸相吻合,便于固定配重块3的移动方向,避免配重块3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导致不能发挥其作用,连接臂2靠近配重块3的一侧设置有滑轨4。主体1靠近连接臂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一侧连接有丝杆6,丝杆6贯穿于配重块3,连接臂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一侧开设有凹槽9,丝杆6设置在凹槽9的内部,丝杆6与凹槽9构成转动连接。第二电机7的一侧连接有传动轴10,传动轴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1,固定套11的一侧连接有叶片12,传动轴10靠近固定套1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13,固定套11的一侧连接有导杆14,导杆14与导杆槽15的截面为圆形,且导杆14与导杆槽15截面的圆心相重合,而且导杆14的外径等于导杆槽15的内径,将固定套11套在传动轴10靠近连接套13的一侧,固定套11带动导杆14移动到导杆槽15的内部,导杆14的外径等于导杆槽15的内径,便于对固定套11的安装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传动轴10与固定套1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影响使用,连接套13靠近导杆14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15。传动轴10远离固定套11的一侧设置螺帽16,螺帽16设置在传动轴10的一侧,且传动轴10靠近螺帽16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圈,而且螺帽16与传动轴10构成螺纹结构,将叶片12安装在主体1的一侧后,将螺帽16移动到传动轴10的顶部,传动轴10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圈,螺帽16通过与传动轴10构成的螺纹结构便于将螺帽16固定在传动轴10的一侧,螺帽1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与缺口19的截面为矩形,且通孔17的内部设置有插块18,而且插块18与缺口19通过过盈配合构成卡合结构,将螺帽16旋转固定在传动轴10的一侧,当通孔17与缺口19对齐时,将插块18通过通孔17移动到缺口19的内部,插块18通过与缺口19构成的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包括主体(1)和支架(21),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臂(2),连接臂(2)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3),连接臂(2)靠近配重块(3)的一侧设置有滑轨(4);/n主体(1)靠近连接臂(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一侧连接有丝杆(6),丝杆(6)贯穿于配重块(3),连接臂(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一侧开设有凹槽(9),丝杆(6)设置在凹槽(9)的内部,丝杆(6)与凹槽(9)构成转动连接;/n第二电机(7)的一侧连接有传动轴(10),传动轴(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1),固定套(11)的一侧连接有叶片(12),传动轴(10)靠近固定套(1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13),固定套(11)的一侧连接有导杆(14),连接套(13)靠近导杆(14)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15);/n传动轴(10)远离固定套(11)的一侧设置螺帽(16),螺帽(1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的内部设置有插块(18),传动轴(10)靠近插块(1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9),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20),支架(21)固定在主体(1)远离连接臂(2)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节机身平衡的无人机飞行器,包括主体(1)和支架(21),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臂(2),连接臂(2)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3),连接臂(2)靠近配重块(3)的一侧设置有滑轨(4);
主体(1)靠近连接臂(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一侧连接有丝杆(6),丝杆(6)贯穿于配重块(3),连接臂(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一侧开设有凹槽(9),丝杆(6)设置在凹槽(9)的内部,丝杆(6)与凹槽(9)构成转动连接;
第二电机(7)的一侧连接有传动轴(10),传动轴(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11),固定套(11)的一侧连接有叶片(12),传动轴(10)靠近固定套(1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13),固定套(11)的一侧连接有导杆(14),连接套(13)靠近导杆(14)的一侧开设有导杆槽(15);
传动轴(10)远离固定套(11)的一侧设置螺帽(16),螺帽(1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的内部设置有插块(18),传动轴(10)靠近插块(18)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9),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20),支架(21)固定在主体(1)远离连接臂(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翼眸科技有限公司大风寰宇无人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杨宇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