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童车。
技术介绍
儿童车是一种常用的儿童代步工具,一种儿童车的结构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下方的车轮、与底盘连接的侧框,侧框与底盘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儿童可乘坐或躺卧于底盘上。该结构的儿童车可以拖行,也可以推行。目前市面上的该类型的儿童车大多不能折叠,个别能够折叠的,也存在折叠后体积大、折叠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童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童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位于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连接架、分别连接在第一车架的底部和第二车架的底部的车轮,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外侧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外侧与第一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第二车架包括与第一侧架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外侧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连接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底架、外侧与第二侧架相转动连接且内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童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连接架(70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车架的底部的车轮(800),/n所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100)、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300)、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500);/n所述第二车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200)、外侧与所述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童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连接架(70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车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车架的底部的车轮(800),
所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侧架(100)、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底架(300)、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底架(500);
所述第二车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架(10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侧架(200)、外侧与所述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底架(400)、外侧与所述第二侧架(200)相转动连接且内侧与所述连接架(700)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下底架(600);
所述折叠童车从打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过渡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架(700)向上运动使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相互靠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两对中的至少一对通过联动机构能够同步转动地与所述连接架(70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00)上的两个滚轮(701)、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滚轮(701)的侧面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柔性牵引件(702),所述两个滚轮(701)的轴心线平行设置且所述柔性牵引件(702)倾斜穿设在所述两个滚轮(701)之间,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或者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所述两个滚轮(701)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牵引件(702)有两个,每个所述柔性牵引件(702)连接所述两个滚轮(701)的位于同侧的端部,设一平面垂直于所述滚轮(701)的轴心线,两个所述柔性牵引件(702)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700)上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703),所述第一上底架(300)和所述第二上底架(400),或者所述第一下底架(500)和所述第二下底架(600)分别与所述两个齿轮(703)相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家丰,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