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52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包括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主控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包括主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备用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包括一组第一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一组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整个电路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电源切换的可靠性、实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
技术介绍
双电源的集中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它能够将专变终端同时接入到运行中的二次回路中,能够完成在单电源或者双电源的情况下实现专变终端的稳定供电,在系统构造中运用最新的技术联合,有效的保证了专变终端的供电稳定,保证了后级用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力技术的更好更快发展。双电源集中器的电量采集在当前社会运用的非常普遍,主要运用在小区,银行,大型商场等。使用的场所多为相对来说对电力要求比较高的,这种场所一旦出现断电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对银行系统来说,可能会出现客户信息的丢失等等。双电源客户采集目前存在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是如何智能切换主备用电源,实现无缝连接,第二是如何对客户的电量进行精确的采集,保证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如附图1(a)、1(b)所示,目前,市面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主备线路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出线并联,一条线路运行时,备用线路的计量装置也可以获取电压。2.在线路Ⅰ、Ⅱ计量电压回路中串加控制装置(接触器)Ⅰ、Ⅱ,控制装置出线互为并联。当线路Ⅰ供电时,TV1计量电压回路带电,控制装置I闭合,并且使控制装置Ⅱ断开;当线路Ⅱ供电时,TV2计量电压回路带电,控制装置Ⅱ闭合,并且使控制装置Ⅰ断开。由于控制装置Ⅰ、Ⅱ出线并联,只要有一组电压互感器运行,两组计量回路的电能表和负荷控制终端都能获取电压。第一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第一个问题,还需要人工手动的去切换主备电源,效率不高。第二种问题虽然解决了第一第二两个问题,但是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时控制装置用的是接触器,接触器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使用寿命,第二个控制没有实现智能化,第三个线路相对复杂,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其能够对整个电路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电源切换的可靠性、实时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包括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主控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包括主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备用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包括一组第一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一组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的所述一组第一继电器包括继电器K1A,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还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DS1、二极管D7、三极管Q1、电阻R9、电阻R14、光耦隔离单元U6B、电阻R8,控制信号经电阻R8输入至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入端的另一端接地,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出端的一端接工作电源、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K1A的线圈的一端、且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阳极,继电器K1A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阴极且连接至输出,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DS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S1的阳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继电器K1A为单刀双掷继电器。作为优选,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K3、电阻R23、电容C31、电阻R5、光耦隔离单元U6A、电阻R6和电阻R10、发光二极管D5;所述继电器K3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所述继电器K3的线圈与电阻R23和电容C31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继电器K3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工作电源、第二端口接地,所述继电器K3的第三端口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选择性地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A的输入端,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A的输出端一端接工作电压,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A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且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并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经发光二极管D5接地。作为优选,进一步地,所述备用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K2、电阻R22、电容C30、电阻R20、光耦隔离单元U6C、电阻R21和电阻R11、发光二极管D6;所述继电器K2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与电阻R22和电容C30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继电器K2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工作电源、第二端口接地,所述继电器K2的第三端口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选择性地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C的输入端,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C的输出端一端接工作电压,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C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的一端且连接至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并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经发光二极管接地。作为优选,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采用单片机STM32F103C8T6。作为优选,进一步地,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电阻R1、R14、R15、R3、光耦隔离单元U3A、三极管Q5、第二继电器K2A和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相连并连接至主控单元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光耦隔离单元U3A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光耦隔离单元U3A输入端的第二端接地,光耦隔离单元U3A输出端的第一端接工作电源,光耦隔离单元U3A输出端的第二端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异或门单元U6的第一输入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2A线圈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继电器K2A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并连接至工作电源,继电器K2A为单刀双掷继电器,用于选通主电源;电路保护单元还包括电阻R16、R2、R17、R4、光耦隔离单元U3B、三极管Q2、第二继电器K1A和二极管D1,电阻R16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并连接至主控单元的第二控制信号,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光耦隔离单元U3B输入端的第一端,光耦隔离单元U3B输入端的第二端接地,光耦隔离单元U3B输出端的第一端接工作电源,光耦隔离单元U3B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并连接至异或门单元U6的第二输入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1A线圈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包括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主控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包括主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备用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n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包括一组第一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一组继电器电连接;/n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n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的所述一组第一继电器包括继电器K1A,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还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DS1、二极管D7、三极管Q1、电阻R9、电阻R14、光耦隔离单元U6B、电阻R8,控制信号经电阻R8输入至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入端的另一端接地,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出端的一端接工作电源、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K1A的线圈的一端、且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阳极,继电器K1A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阴极且连接至输出,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DS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S1的阳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继电器K1A为单刀双掷继电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包括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主控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电路保护单元和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包括主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备用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所述220V主/备电源输入管理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
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包括一组第一继电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一组继电器电连接;
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
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的所述一组第一继电器包括继电器K1A,所述220V电源输出管理单元还包括电阻R7、发光二极管DS1、二极管D7、三极管Q1、电阻R9、电阻R14、光耦隔离单元U6B、电阻R8,控制信号经电阻R8输入至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入端的另一端接地,光耦隔离单元U6B的输出端的一端接工作电源、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至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K1A的线圈的一端、且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阳极,继电器K1A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7的阴极且连接至输出,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DS1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S1的阳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继电器K1A为单刀双掷继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K3、电阻R23、电容C31、电阻R5、光耦隔离单元U6A、电阻R6和电阻R10、发光二极管D5;所述继电器K3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所述继电器K3的线圈与电阻R23和电容C31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继电器K3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工作电源、第二端口接地,所述继电器K3的第三端口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选择性地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A的输入端,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A的输出端一端接工作电压,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A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且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并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经发光二极管D5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电源的集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电源输入管理及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K2、电阻R22、电容C30、电阻R20、光耦隔离单元U6C、电阻R21和电阻R11、发光二极管D6;所述继电器K2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所述继电器K2的线圈与电阻R22和电容C30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继电器K2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工作电源、第二端口接地,所述继电器K2的第三端口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选择性地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C的输入端,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C的输出端一端接工作电压,所述光耦隔离单元U6C输出端的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郭其锋盖春阳郑新邵林刘红梅罗晓军汤立周慧章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