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800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通过物联网从电梯数据源获取电梯数据;根据电梯数据源的电梯数据计算各维保单位的评价因素,评价因素包括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按时维保率和物联网覆盖率;预设各评价因素的评价阈值,判断维保单位的各评价因素是否达到评价阈值并给出评价结果,将各维保单位的评价结果返回至电梯信息发布子系统并公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按时维保率、百台检验不合格项、物联网覆盖率”作为定量评价因素,用因素定量方法研究电梯按需维保质量评价方式,保证电梯维保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按需维保背景而对于电梯这种损耗型的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这种规定的目的在于保障电梯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维护保养,但是难以适应不同质量水平、不同使用环境的电梯。电梯作为损耗型设备,根据电梯性能的衰减规律,可以将电梯设备分为早发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故障损耗期。当电梯进入损耗期时,设备的故障率逐渐上升,性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此阶段的预防性维保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时间的累积,若仍旧对电梯每15天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保,会增大出现电梯安全事故的风险,即在预防性维保时间点之就有可能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当电梯刚刚进入损耗期时,电梯设备的磨损还不太严重,根据相关经验,可以在大于15天的间隔内进行预防性维保,以此降低维保成本。什么是电梯的“按需”维保?“按需”维保就是结合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n步骤1:通过物联网从电梯数据源获取电梯数据;所述电梯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研发并由南京市市场监督局监督投用的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和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包含电梯信息发布子系统、电梯维保监控子系统、电梯运行监控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和电梯数据交互中心;/n步骤2:根据电梯数据源的电梯数据计算各维保单位的评价因素,所述评价因素包括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按时维保率和物联网覆盖率;其中,平均困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提取计算的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步骤1:通过物联网从电梯数据源获取电梯数据;所述电梯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研发并由南京市市场监督局监督投用的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和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包含电梯信息发布子系统、电梯维保监控子系统、电梯运行监控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和电梯数据交互中心;
步骤2:根据电梯数据源的电梯数据计算各维保单位的评价因素,所述评价因素包括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数、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按时维保率和物联网覆盖率;其中,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和百台电梯困人数的电梯数据从96333应急救援平台获取,百台检验不合格项数的电梯数据从电梯安全监管综合应用服务信息系统平台获取,按时维保率的电梯数据从电梯维保监控子系统获取,物联网覆盖率的电梯数据从电梯运行监控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和电梯数据交互中心模块获取;各评价因素计算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2a: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单次困人救援到场时间和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具体为:
Tr=T2-T1
其中,Tr表示单台电梯发生困人且维保人员收到报警后赶到现场所用时间即单次困人救援到场时间,T2表示维保单位到达困人现场的时刻,T1表示维保单位接到困人报警的时刻;



其中,Tn表示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Tr表示预设时间段内发生的单次困人救援到场时间,N表示预设时间段内该维保单位参与按需维保电梯中发生困人的总次数;
步骤2b:百台电梯困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爽胡静波丁树庆冯月贵张慎如庆光蔚王会方蒋铭倪敏敏周前飞韩郡业吴祥生宁士翔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