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显示方法、应用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86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0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应用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应用显示方法包括:在所述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所述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并在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中运行所述第一应用。通过本公开,用户既可以方便查看以动态缩略图小窗形式显示第一应用的运行信息,又可以在终端界面快速、方便的将第一应用切换至前台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显示方法、应用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涉及终端
,尤其涉及应用显示方法、应用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种类繁多。应用处于运行时,用户往往需要对运行的应用暂时挂起,以等待后续处理。目前,对应用暂时挂起,等待后续处理主要采用将应用切换至后台运行的方式进行。应用切换至后台后,当需要对应用进行处理时,再将应用从后台切换至前台运行。应用在等待处理期间,将应用切换至后台运行时,一方面用户不能快速、方便的将应用切换至前台,用户体验差。另一方面用户不能及时的查看应用当前所处的状态,以及应用中显示的信息,用户操作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应用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应用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应用显示方法包括:在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响应于接收到第一操作,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并在动态缩略图小窗中运行第一应用。在一示例中,应用显示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获取到触发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小窗形态的第二操作,将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的小窗形态。在一示例中,应用显示方法还包括:获取并执行在小窗形态下对第一应用进行操作的操作指令。在一示例中,应用显示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获取到触发小窗形态切换至动态缩略图小窗的第三操作,将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的小窗形态切换至动态缩略图小窗。在一示例中,应用显示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获取到触发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全屏显示的第四操作,将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全屏显示。在一示例中,第一操作包括:控制中心中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快捷开关的选择操作;或预设的手势操作。在一示例中,第三操作包括对小窗形态显示应用的上滑操作。在一示例中,第四操作包括双击操作。在一示例中,应用显示方法还包括:全屏显示不同于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应用显示装置,应用显示装置,应用于终端,应用显示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第一操作,在动态缩略图小窗中运行第一应用。在一示例中,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到触发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小窗形态的第二操作;显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将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的小窗形态。在一示例中,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获取并执行在小窗形态下对第一应用进行操作的操作指令。在一示例中,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到触发小窗形态切换至动态缩略图小窗的第三操作,将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的小窗形态切换至动态缩略图小窗。在一示例中,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响应于获取到触发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全屏显示的第四操作,将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全屏显示。在一示例中,第一操作包括:控制中心中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快捷开关的选择操作;或预设的手势操作。在一示例中,第三操作包括对小窗形态显示应用的上滑操作。在一示例中,第四操作包括双击操作。在一示例中,显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全屏显示不同于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显示装置,应用显示装置包括: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指令。以及处理器,配置用于调用指令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示例中的应用显示方法。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示例中的应用显示方法。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响应于接收到第一操作,显示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并在动态缩略图小窗中运行第一应用。从而,用户既可以方便查看以动态缩略图小窗形式显示第一应用的运行信息,又可以在终端界面快速、方便的将第一应用切换至前台运行。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图7a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7b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8a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8b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9a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9b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方法的示例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显示装置的框图。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装置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对终端应用显示的应用场景。在以下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有时也称为智能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称作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等。终端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接的设备,或者是设置于该设备内的芯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例如,终端的示例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s,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n在所述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所述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n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并在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中运行所述第一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所述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并在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中运行所述第一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触发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小窗形态的第二操作,将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的小窗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并执行在所述小窗形态下对所述第一应用进行操作的操作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触发所述小窗形态切换至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的第三操作,将具有预设大小显示界面的小窗形态切换至动态缩略图小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触发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全屏显示的第四操作,将所述动态缩略图小窗切换至全屏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控制中心中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快捷开关的选择操作;或
预设的手势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作包括对小窗形态显示应用的上滑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操作包括双击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全屏显示不同于所述第一应用的第二应用。


10.一种应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运行第一应用时接收触发所述第一应用进入动态缩略图小窗显示的第一操作;
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动态缩略图小窗;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曦李博文屈建江刘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