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764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涉及建筑物检测领域。它包括埋设高程基准点、普通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和高清摄像头;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计算沉降量,绘制各个沉降基准点和观测工作点的下沉曲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有效的避免了施工位开挖、底面沉降和地面震动的影响,还能够将高程基准点进行联测并相互检验,以便于永久保存,进而帮助人们有效的控制整个施工场地,使沉降观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及时、准确、快速地掌握建筑物地基在不同荷载下随时间变化的沉降信息,确保建筑物在整体上质量稳定,则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目前,对于高耸建筑物而言(建筑物高度在70m以上),若其地基产生轻微的不均匀沉降,将使上述高耸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再加上高耸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时受风力、建筑物自重等荷载的影响,将使原本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高耸建筑物更加倾斜,从而给高耸建筑物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鉴于高耸建筑物对基础不均匀沉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故对高耸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精度是否符合实际使用要求,便是评价高耸建筑物的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检索到一篇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装置及进行沉降观测的方法(CN104735421A)”的专利技术专利(以下简称对比文件1),它包括先将标尺固定安装于被观测高层建筑物适当位置,然后通过固定安装于基准点的望远镜和摄像头远距离观测标尺,最后再依次完成安装观测系统、自动确定观测分辨率、观测沉降、组网监测和观测控制等步骤。上述对比文件1所记载的沉降观测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对比文件1并没有记载如何在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布置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同时,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具体数量和具体布置位置,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也没有任何记载,因此,人们在看到对比文件1后,还是无法知道如何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检索到一篇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建筑物沉降观测法及结构(公开号:CN201410393266.7B)”的专利技术专利(以下简称对比文件2),目前人们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大体上都是遵从上述对比文件2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来布置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具体的,它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过三个基准点依次观察视角内的所有辅助基准点,检验基准点(也即沉降观测点)与辅助基准点(观测工作点)的相对稳定性;第二步通过四个辅助基准点依次观察视角内的所有工作基点(沉降基准点),采用专业仪器透过钢环观察钢球的偏心率。上述对比文件2所记载的沉降观测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在实际施工时,上述对比文件2中的沉降基准点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施工过程中施工位开挖、底面沉降和地面震动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结果不够精确,不符合高耸建筑物对基础沉降具有较强敏感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2、上述现有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布置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的方式较简单,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的数量过少,且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过于模糊,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不仅受施工位开挖、底面沉降和地面震动的影响较小,还具有观测的精度较高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它包括如下步骤,S1:在施工场地进行高耸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时,在施工场地的中间部位埋设两个高程基准点,在施工场地的建筑物外墙上埋设四个普通基准点,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六个观测工作点,在施工场地上的建筑物周围布置六个沉降观测点;S2:在高程基准点、普通基准点和观测工作点上均安装定位精度不低于1mm的卫星定位装置,在普通基准点和观测工作点上均安装高清摄像头;S3:在沉降基准点、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埋设稳定,且高耸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首次沉降观测,同时对高程基准点进行联测,接着再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沉降观测,然后每三个月再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建筑物的沉降稳定为止;S4: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并进行汇总,绘制各个沉降基准点和观测工作点的下沉曲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施工场地中间部位布置高程基准点,这样就使得高程基准点不仅有效的避免了施工位开挖、底面沉降和地面震动的影响,还能够将高程基准点进行联测并相互检验,以便于永久保存,进而帮助人们有效的控制整个施工场地,使沉降观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卫星定位装置(如GPS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对高耸建筑的沉降量进行观测,卫星定位装置在沉降观测时不仅观测精度较高(可达0.5~2mm)、可同时提供的三维位移信息,客服了传统的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观测(监测)的环节,而且可全天候观测,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马上进行首次观测,且首次观测时还对高程基准点进行联测,这样本专利技术通过首次观测得到的起始基础高度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观测结果更加准确。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高程基准点的中心均位于建筑物的对角线上,四个普通基准点中分为位于建筑物的前后端的两个第一普通基准点,和位于建筑物左右端的两个第二普通基准点,两个第一普通基准点对称的布置于建筑物的横向中心线两端,两个第二普通基准点对称的布置于建筑物的纵向中心线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物基础沿某个拐角沉降时,人们可以根据位于建筑物的对角线上的两个高程基准点的沉降量,准确的判断建筑物基础上发生沉降的部位,并计算出该部位的具体沉降量;当建筑物基础沿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沉降时,人们可以根据四个普通基准点(配合高程基准点)的沉降量,准确的判断建筑物基础具体的沉降部位和方向(如向前沉降),并计算出该部位的具体沉降量;这样,本专利技术通过高程基准点和普通基准点的相互配合,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准确的判断沉降方向并计算出沉降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六个观测工作点分为位于建筑物的前后端的两个第一观测工作点,和位于建筑物四个拐角附近的第二观测工作点,两个第一观测工作点对称的布置于建筑物的纵向中心线两端,每个第二观测工作点与建筑物拐角顶点的连线与横向中心线的夹角为35-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将观测工作点的精确布置,这样能够方便人们进行沉降观测。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观测工作点之间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所述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成交错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观测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成交错布置,使得观测工作点至少能够同时观测两个沉降基准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施工场地的中间部位还埋设第三个高程基准点,建筑物外墙的每个拐角处均埋设有普通基准点,在三个高程基准点中,相邻两个高程基准点之间地势平坦、没有遮挡物,且高程基准点布置在施工场地上靠近堆积有建材的部位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沉降观测精度更高,高程基准点和普通基准点的布置方式更加合理,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建筑物的沉降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高程基准点采用深埋式基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沉降基准点(2)、观测工作点(3)和沉降观测点(4),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nS1:在施工场地进行建筑物(1)的基础施工时,在施工场地的中间部位埋设两个高程基准点(21),在施工场地的建筑物(1)外墙上埋设四个普通基准点(22),在建筑物(1)周围布置六个观测工作点(3),在施工场地上的建筑物(1)周围布置六个沉降观测点(4);/nS2:在高程基准点(21)、普通基准点(22)和观测工作点(3)上均安装定位精度不低于1mm的卫星定位装置,在普通基准点(22)和观测工作点(3)上均安装高清摄像头;/nS3:在沉降基准点(2)、观测工作点(3)和沉降观测点(4)埋设稳定,且高耸建筑物(1)的基础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首次沉降观测,同时对高程基准点(21)进行联测,接着再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沉降观测,然后每三个月再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建筑物(1)的沉降稳定为止;/nS4: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并进行汇总,绘制各个沉降基准点(2)和观测工作点(3)的下沉曲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沉降基准点(2)、观测工作点(3)和沉降观测点(4),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施工场地进行建筑物(1)的基础施工时,在施工场地的中间部位埋设两个高程基准点(21),在施工场地的建筑物(1)外墙上埋设四个普通基准点(22),在建筑物(1)周围布置六个观测工作点(3),在施工场地上的建筑物(1)周围布置六个沉降观测点(4);
S2:在高程基准点(21)、普通基准点(22)和观测工作点(3)上均安装定位精度不低于1mm的卫星定位装置,在普通基准点(22)和观测工作点(3)上均安装高清摄像头;
S3:在沉降基准点(2)、观测工作点(3)和沉降观测点(4)埋设稳定,且高耸建筑物(1)的基础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首次沉降观测,同时对高程基准点(21)进行联测,接着再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沉降观测,然后每三个月再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建筑物(1)的沉降稳定为止;
S4: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并进行汇总,绘制各个沉降基准点(2)和观测工作点(3)的下沉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高程基准点(21)的中心均位于建筑物(1)的对角线上,四个普通基准点(22)中分为位于建筑物(1)的前后端的两个第一普通基准点(221),和位于建筑物(1)左右端的两个第二普通基准点(222),两个第一普通基准点(221)对称的布置于建筑物(1)的横向中心线(51)两端,两个第二普通基准点(222)对称的布置于建筑物(1)的纵向中心线(52)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六个观测工作点(3)分为位于建筑物(1)的前后端的两个第一观测工作点(31),和位于建筑物(1)四个拐角附近的第二观测工作点(32),两个第一观测工作点(31)对称的布置于建筑物(1)的纵向中心线(52)两端,每个第二观测工作点(32)与建筑物(1)拐角顶点的连线与横向中心线(51)的夹角为35-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观测工作点(3)之间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4),所述观测工作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魏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弘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