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及油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轴承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及油道结构,属于汽车减速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新能源变速器的共同特性就是高转速,基本上都在10000rpm以上,用润滑油对齿轮与轴承进行充分润滑非常关键.是防止在变速器高速运行过程中,齿轮与轴承的温度过高而烧伤情况的主要因素。由于主减齿轮比较大,有一部分浸泡在润滑油当中。在变速器运行过程中,可以把润滑油带给啮合的齿轮。所以对轴承的润滑是新能源变速器润滑主要考虑的对象。目前新能源变速器采用飞溅润滑方式进行润滑时,对轴承的润滑一般都是在壳体内壁上增加润滑油挡板筋并开设引油沟槽至圆孔状轴承位的底部,把飞溅起来的润滑油拦截集流后由引油沟槽引流到轴承位底部,对轴承进行润滑。其缺陷是,挡板筋的位置一般位于距飞溅中心较远的分散性油末溅落位置,且受到壳体内其他部件的阻挡,其积油效果有限,对润滑轴承存在润滑不充分的情况。另外,引油沟槽的开设破坏了圆孔状轴承位孔壁的整体性,其固有的受力结构被削弱,在轴转动时面对突然大增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变速器壳体内润滑油集中飞溅的区域构建飞溅油腔(4),并构建分配油道,通过分配油道将来自飞溅油腔(4)的润滑油直接输送到各目标轴承的轴承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变速器壳体内润滑油集中飞溅的区域构建飞溅油腔(4),并构建分配油道,通过分配油道将来自飞溅油腔(4)的润滑油直接输送到各目标轴承的轴承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变速器壳体内润滑油集中飞溅的区域构建飞溅油腔(4),是在主减齿轮(3)的前面和后面设置拦挡部件,由这两个拦挡部件与这两个拦挡部件之间的变速器前壳体(1)内壁形成限制飞溅油末向外散落的一个密闭空间,并在飞溅油腔(4)上设置能够将飞溅油末向飞溅油腔外引流的缺口;所述构建分配油道是在变速器壳体内通过加设油槽和在壳体上开设油槽、油孔的方式,建成能够使从飞溅油腔(4)中引流出来的润滑油流到变速器壳体内需要供油的各个轴承的轴承位的底部。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设计的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飞溅油腔(4)和分配油道;所述飞溅油腔(4)由设在主减齿轮(3)前面的前挡板(41)和设在主减齿轮(3)后面的后挡板(42)以及主减齿轮(3)下方及右侧的变速器前壳体(1)合围形成;在飞溅油腔(4)上方设置有飞溅缺口一(43),在飞溅油腔(4)前壳体内壁设置有飞溅缺口二(44);所述油道包括油道一和油道二,油道一和油道二均具有接油始端和输油终端;油道一的输油终端包括输出轴后轴承位(13)、中间轴后轴承位(12)和中间轴前轴承位(11),其接油始端位于飞溅缺口一(43)处;油道二的输油终端包括差速器的前半轴轴承位(14)和后半轴轴承位(15),其接油始端位于飞溅缺口二(44)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一包括分导油槽(5),所述分导油槽(5)具有位于分导油槽(5)右端的接油口(51)、位于分导油槽(5)中段的导油槽(52)、位于分导油槽(5)左端并向左后弯曲的后向导油槽(53)、位于分导油槽(5)左端并向左前弯曲的前向导油槽(54);所述接油口(51)为油道一的接油始端,朝向右方的飞溅油腔(4)并接住从飞溅油腔(4)向左沿主减齿轮(3)切线甩出的润滑油油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一还包括后油道,后油道包括后接油槽(6)、后油孔一(61)和后油孔二(62);所述后接油槽(6)槽口位于后向导油槽(53)的后端口下方的,中间轴后轴承位(12)与输出轴后轴承位(13)之间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平,曹保平,沈洪军,杨波,李和广,胡伊帆,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