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32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采用的钢板桩进行进场检验及堆放;S2、先进行定位放线,再对导架进行安装;S3、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施打;S4、分别对立柱、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进行安装;S5、对内支撑和钢板桩进行拆除回收。该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通过打桩机对拉森钢板桩和立柱的振打,再进行钢围檩、型钢支撑梁的安装,形成完整的型钢支撑体系,塔楼筏板完成浇筑初期养护后,再对型钢支撑拆除回收,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节点优化,包括型钢立柱与钢筋碰撞节点、立柱与支撑梁连接节点围檩与钢板桩连接节点,有效的解决了后续安装和回收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房屋地上部分越来越高,地下也越来越深。在超高建设中,塔楼坑中坑的开挖是深基坑施工的重难点,在工期要求紧,基坑变形大,地下水丰富,常规的喷锚支护已经不能满足工期和基坑安全稳定性的要求,采用型钢内支撑的支护体系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超高层塔楼坑中坑比裙房坑底通常会深4.5~8.0m,比筏板底会深2.5~4.5m,加上很大塔楼位移基坑一侧,坑中坑的开挖对整个基坑的安全稳定性影响很大,采用传统的喷锚支护已经不能满足工期和基坑安全稳定性的要求,坑中坑内支撑主要是对基坑两侧土体压力抵抗和传递的作用,从而使基坑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型钢支撑能提供较好受力体系,保证基坑安全稳定,施工快捷,能实现土方分区流水开挖,且无养护时间,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等一系列的优点,因而采用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可以有效解决超高层坑中坑施工工期紧张和基坑安全稳定性的问题,型钢支撑这种支撑体系目前在基坑支护中运用较广,但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运用较少,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解决了超高层坑中坑施工工期紧张和基坑安全稳定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采用的钢板桩进行进场检验及堆放。S2、先进行定位放线,再对导架进行安装。S3、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施打。S4、分别对立柱、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进行安装。S5、对内支撑和钢板桩进行拆除回收。优选的,所述进场检验包括对拉森钢板桩的材质和外观进行检验,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所述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内容。优选的,所述板桩的堆放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重压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板桩要按照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优选的,所述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围檩桩的间距为2.5~3.5m,双面围檩之间的间距略比板桩墙厚度大8~15mm。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采用逐根打入法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施打,所述钢板桩的涂口内设置有油脂,打桩过程中,每块桩的垂直度不超过0.8%,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优选的,所述拉森钢板桩打入之后,及时进行桩体的闭水性检查,对漏水处进行焊接修补,桩体外侧使用密实的土对缝隙和工作面进行回填压实,确保水平支撑传力稳定。优选的,所述在所述立柱施打之前,对塔楼围檩梁进行安装,采用人工将支护桩剔凿至支护桩主筋,围檩梁上下面各剔凿高度15cm,宽度应满足焊接要求,然后采用几字形A20钢筋与支护桩主筋焊接,每根支护桩上设置两根,固定钢围檩。优选的,所述立柱施打过程中,可在桩头延支撑长度1m范围内进行调整,柱施工完后用800*800mm钢板进行焊接形成止水钢板。优选的,在塔楼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提前对围檩、第一道支撑进行拆除,拉森钢板桩则必须在养护龄期结束后拆除。有益效果如下:1、该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通过打桩机对拉森钢板桩和立柱的振打,然后进行钢围檩、型钢支撑梁的安装,形成完整的型钢支撑体系,在塔楼筏板完成浇筑初期养护后,再对型钢支撑拆除回收,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节点优化,包括型钢立柱与钢筋碰撞节点、立柱与支撑梁连接节点围檩与钢板桩连接节点,有效的解决了后续安装和回收不便的问题。2、该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坑中坑型钢支撑能提供较好受力体系,避免因坑中坑的开挖导致东侧支护变形过大,比喷锚支护更为有效的保证整个基坑的安全稳定性,对撑结合角撑支撑形式具有受力明确,各块支撑受力相对独立,可实现支撑和挖土流水化施工,缩短基坑工期;无支撑面积大,出土空间大,可加快出土。3、该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节点优化,包括型钢立柱与钢筋碰撞节点、立柱与支撑梁连接节点围檩与钢板桩连接节点,有效的解决了后续安装和回收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打桩机驾驶舱内安装自动校正垂直度仪器,使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mm,保证锁口合拢顺利、止水效果和回收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采用的钢板桩进行进场检验及堆放:对拉森钢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堆放时应注意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m,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m。S2、先进行定位放线,再对导架进行安装,平整工作面后,根据设计图纸和定位控制轴线采用全站仪放出拉森钢板桩和立柱位置,经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施打过程中,需对定位进行校核;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为保证沉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竖直,控制桩的打入精度,防止板桩的屈曲变形和提高桩的贯入能力,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的导架,亦称“施工围檩”,安装导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采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控制和调整导梁的位置;导梁的高度要适宜,要有利于控制板桩的施工高度和提高施工工效;导梁不能随着板桩的打设而产生下沉和变形;导梁的位置应尽量垂直,并不能与板桩碰撞。S3、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施打,拉森钢板桩采用单桩逐根打入法施工。逐根打入法不易使板桩发生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在插打过程中随时通过在打桩机驾驶舱内安装自动校正垂直度仪器,测量监控每块桩的垂直度不超过0.8%,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严格控制钢板桩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由测量员放出钢板桩围护的轴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导向桩,导向桩直接使用钢板桩,然后挂绳线作为导线,打桩时利用导线控制钢板桩的轴线;密扣且保证开挖后入土不小于2m,保证板桩顺利合龙;特别是转角要使用转角板桩,若没有此类板桩,则用旧轮胎或烂布塞缝等辅助措施密封。S4、分别对立柱、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进行安装,立柱施工前应先采用经纬仪将立柱位置放线洒白灰进行施打,立柱的平面位置要进行复核,避免施打错误,立柱的翼缘板方向应与水平支撑型钢方向一致,立柱控制桩位误差不超过5cm,立柱垂直度应满足不大于1/200,立柱顶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小于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采用的钢板桩进行进场检验及堆放;/nS2、先进行定位放线,再对导架进行安装;/nS3、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施打;/nS4、分别对立柱、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进行安装;/nS5、对内支撑和钢板桩进行拆除回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采用的钢板桩进行进场检验及堆放;
S2、先进行定位放线,再对导架进行安装;
S3、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施打;
S4、分别对立柱、第一道支撑和第二道支撑进行安装;
S5、对内支撑和钢板桩进行拆除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场检验包括对拉森钢板桩的材质和外观进行检验,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所述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桩的堆放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重压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板桩要按照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围檩桩的间距为2.5~3.5m,双面围檩之间的间距略比板桩墙厚度大8~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坑中坑型钢内支撑施工工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长于黄海霞孔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