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水速干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265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水速干面料。该面料至少由纱线A和纱线B形成,表层由50重量%以上的纱线A形成,里层由纱线B形成,且纱线A的加捻程度KA、纱线B的加捻程度KB满足如下关系式:0=<KB/KA<1,其中KA、KB为纱线捻系数;KA>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具有优越的干燥速度,适合制作成T恤或裤子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水速干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水速干面料,具体涉及一种能提高干燥速度的吸水速干面料。
技术介绍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当运动不分季节的时候,运功后的汗处理就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运动过程中,人体通过排汗的方式可以使身体降低到一个舒适的温度,但是,当人体大量出汗时,衣服不仅会粘着到身上,而且出汗后,体表温度降低,会有闷热感,另外,还特别容易受凉,穿着舒适性大大降低。目前,有很多关于面料的吸水排汗性问题的研究,如专利文献CN105619909B中公开了一种吸湿速干面料,其面层为鸟眼结构,由亲水纱线构成;底层为凹凸间条结构或变化珠地结构,由普通纱线或拒水纱线构成,通过沸水收缩率在30%~50%之间的高收缩纱将面层和底层连接在一起,且面层纱线和底层纱线之间存在纤度差,很好地改善了出汗后衣服不粘身的问题,但是,由于连接纱使用的是高收缩纱,面料比较致密,不利于水分的快速传导,而且汗液容易在两层之间积存,干燥速度受到影响。再如,专利文献CN106835462A中公开了一种弹性吸水速干针织面料,其里层中至少含有50重量%的聚酯类弹性纤维,一个组织循环中里层的至少1路是由不同编织动作的A部分和B部分组成,降低线圈的排列整齐度,增加了里层的导汗通道,提高里层的导汗性能,但是水分到了表层后由于线圈太密集,水分扩散速度慢,扩散面积小,干燥速度也就慢了。又如,专利文献CN102162168A中公开了一种加捻长丝的针织物及其生产方法,采用纤度为20~350D的长纤维进行加捻处理(加捻系数K为5000~25000)所得纱线进行组织设计和减量加工处理,得到具有优良弹性、防透性、干松感、柔垂感的面料,但这样的面料没有毛细管效果,存在水分传导慢,扩散性差、速干性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干燥速度的吸水速干面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水速干的面料,至少由纱线A和纱线B形成,表层由50重量%以上的纱线A形成,里层由纱线B形成,且纱线A的加捻程度KA、纱线B的加捻程度KB满足如下关系式:0=<KB/KA<1其中KA、KB为纱线捻系数;KA>0。本专利技术的面料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通过表里纱线的加捻程度差异、加强了毛细效应,且加捻后线圈之间的距离变大,水分扩散通路变宽,增加了水分蒸发速率,从而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吸水速干的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里层可以将水分(汗液等)吸收后传导到表层,并在表层快速地扩散开,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针织或机织来实现,如针织的单面组织、双面组织、机织的缎纹组织等。本专利技术的吸水速干的面料至少由纱线A和纱线B组成,其中,表层由50重量%以上的纱线A形成,里层由纱线B形成,且纱线A的加捻程度KA、纱线B的加捻程度KB满足如下关系式:0=<KB/KA<1,其中KA、KB为纱线捻系数;KA>0。捻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捻系数=捻度(捻/米)/100×纤度1/2(dtex)。水分蒸发的过程:第一步:导汗,第二步:扩散,第三步:干燥。当KB/KA<1,表层和里层的单纤维之间存在有间隙差,产生了毛细管效应,水分传导能力增强,并且由于表层纱线A加捻后,同等条件下纱线变细,相邻线圈之间的间距变宽,水分在表面的扩散面积增大,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加快了水分蒸发速度,面料的干燥速度增加。当KB/KA>=1,表层和里层之间产生不了毛细管效应,水分不容易从里面向表面传导,面料的干燥速度慢。本专利技术中,表层纱线A的含量也会影响面料的干燥速度,如果其在表层中的含量少于50重量%的话,存在单纤维间隙差的纱线比例过少,水分传导速度慢,水分在表面的扩散面积减小,面料干燥速度慢。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表层的单纤维和所述里层的单纤维的纤度之比(比值)小于1。这样的话,表层纱线单纤维之间的间隙小于里层纱线的间隙,可以产生毛细管效应,水分比较容易从里面向表面传导并扩散,干燥速度快。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表层纱线A的加捻程度KA为20~200。当KA小于20时,捻度比较小,不容易盖住里层的纱线。当KA大于200,意味着捻度较高,单纤维之间的缝隙小到极致,几乎不存在缝隙,毛细效应有下降的趋势,且面料手感有变硬的趋势。本专利技术中,KA更优选为30~100。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里层纱线B的加捻程度KB为0~30。当纱线B不加捻时,单纤维之间的空隙最大,最有利于表里层的毛细管效应;当KB>30时,加捻程度变大,里层纱线的单纤维之间的缝隙变小,水分传导速度有下降的趋势。KB进一步优选为0~7,更优选为0(即不加捻)。本专利技术中,对纱线A、纱线B的纤维原料没有特别限定。其中纱线A优选为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纱线B优选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粘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考虑到染色同色性及加工成本,纱线A和纱线B均优选采用聚酯纤维,通过浴中吸水树脂处理,赋予面料吸湿性能。这里所用的吸水树脂优选为聚醚型。本专利技术中,纱线A和纱线B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纱线A为全牵伸丝(简称FDY),纱线B为假捻加工丝(简称DTY)。由于FDY没有交络,单纤维排列整齐,作为纱线A且经过加捻后,有规整的扩散通路,有利于水分在表面快速传导,提高干燥速度。同时里层采用DTY,由于其具有卷缩状态,单纤维之间空隙小,有利于水分快速被吸收并传导到表面。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到面料的克重,优选表层纱线的纤度为55~220dtex,F数为72~288f;里层纱线的纤度为33~156dtex,F数为12~96f。面料的表层保水率越大,表面扩散面积越大,说明水分由里层向表层传导越快,面料的干爽性越好。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表面扩散面积为15cm2以上,更优选大于20cm2;30分钟的残留水分率优选30%以下,更优选小于15%。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可用于制作T恤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各物性参数按下面的方法测试并求得。(1)表面扩散面积剪取10cm*10cm的样布3块,并在温度20℃、湿度65%的环境下调湿4小时;接着用移液枪吸取0.1毫升墨水(ink)并滴在玻璃板上,将样布的反面朝下,并盖在墨水上面,3分钟后用面积测量仪分别测量出墨水在样布表层的扩散面积(保留小数点后1位)。连续测量3块样布的表扩散面积,取平均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表面扩散面积。(2)残留水分率剪取10cm*10cm的样布3块,分别称取面料重量(W),并在温度20℃、湿度65%的环境下调湿4小时;接着用移液枪吸取0.3毫升水滴于面料上,称取重量(W0),然后放置于自动称量机内每隔5分钟读取重量(Wt)变化,计算残留水分率。残留水分率(%)={(Wt-W)/(W0-W)}*100。(3)速干性综合评价其中*:不包括本数。下面用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在32G单面圆编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吸水速干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其特征是:该面料至少由纱线A和纱线B形成,表层由50重量%以上的纱线A形成,里层由纱线B形成,且纱线A的加捻程度KA、纱线 B的加捻程度KB满足如下关系式:/n0=<KB/KA<1/n其中KA、KB为纱线捻系数;KA>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水速干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其特征是:该面料至少由纱线A和纱线B形成,表层由50重量%以上的纱线A形成,里层由纱线B形成,且纱线A的加捻程度KA、纱线B的加捻程度KB满足如下关系式:
0=<KB/KA<1
其中KA、KB为纱线捻系数;KA>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吸水速干面料,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文琳张晴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