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电揿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128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冲电揿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揿针在使用时存在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取针时容易出现脱针现象及刺激感受微弱,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其包括揿针、下固定层、聚电片和上固定层,所述揿针包括针体和针柄,所述上固定层固定在下固定层表面,上固定层上设有暴露孔,所述聚电片固定在上固定层与下固定层之间,且聚电片暴露于暴露孔内,所述针柄固定在下固定层与聚电片之间,且针柄与聚电片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所述针体从下固定层中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避免取针时的脱针现象,并能通过微电刺激增强刺激,增强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冲电揿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揿针,尤其是涉及一种脉冲电揿针。
技术介绍
揿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揿钉型皮内针”,其结构由针体与环形金属针柄垂直连接组成,且针体细微(通常直径<0.25mm、长度<3~4mm);中医用于长时间的皮下埋藏及局部穴位刺激而达到治疗各类疼痛及慢性疾病的目的,适应人群极为广泛。目前的揿针在使用时,通常采用如下方法:用镊子夹取揿针后将揿针刺入皮内,再剪取胶布贴敷在皮肤上固定揿针的针柄,或先将针柄黏贴固定在胶布上,再通过按压胶布将针体刺入皮肤,同时固定针柄。现有揿针的上述使用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时需通过镊子夹取揿针,通过剪取胶布进行固定,操作步骤较为繁琐;(2)取针时通过胶布对针柄的粘性而带出揿针,容易出现脱针现象;(3)仅通过针体的物理刺激进行治疗,刺激感受微弱,治疗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揿针在使用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避免取针时的脱针现象,并能通过微电刺激增强刺激,增强疗效的脉冲电揿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脉冲电揿针,包括揿针、下固定层、聚电片和上固定层,所述揿针包括针体和针柄,所述上固定层固定在下固定层表面,上固定层上设有暴露孔,所述聚电片固定在上固定层与下固定层之间,且聚电片暴露于暴露孔内,所述针柄固定在下固定层与聚电片之间,且针柄与聚电片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所述针体从下固定层中穿出。本技术中,针柄通过聚电片压紧固定在下固定层与聚电片之间,使得针柄位置固定,刺针时针体不会发生晃动、倾斜,提高刺针准确度,同时取针时能通过下固定层直接带出针体,不会出现脱针现象;而聚电片又通过上固定层压紧固定在下固定层表面,使得聚电片不易从下固定层表面脱离,并能保证聚电片能与针柄始终保持接触,聚电片能够导电,能将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所输出的接近人体生物电的低频脉冲电流聚集并传导至揿针,利用电刺激实现刺激治疗;暴露孔用于使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的电极(或导线)与聚电片接触,以便能将微电流经聚电片传导至针体,对穴位进行针刺物理刺激及微电刺激双重刺激,从而达到增强刺激,增加疗效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上固定层的面积小于下固定层的面积,所述聚电片的面积小于上固定层的面积,所述暴露孔的面积小于聚电片的面积。上固定层的面积小于下固定层的面积,聚电片的面积小于上固定层的面积,减少材料,降低成本;暴露孔的面积小于聚电片的面积,保证上固定层能完全覆盖并压紧聚电片。作为优选,所述上固定层包括上层基材和涂胶层A,所述涂胶层A涂敷在上层基材底面;所述下固定层包括下层基材和涂胶层B,所述涂胶层B涂敷在下层基材底面。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基材和下层基材均为棉布、无纺布、合成纤维织物或塑料薄膜。作为优选,所述聚电片包括导电片和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涂敷在导电片底面并与针柄接触。导电片只要能实现导电作用(即具有导电性能)即可,对材料无要求;导电胶层为本领域常用的材料,可为具有导电性能的胶黏剂、凝胶等,故不赘述。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片为导电金属薄膜或导电布。导电金属薄膜可为铝膜、铜箔等导电金属薄膜;导电布可为金属纤维导电布等。作为优选,所述针体和针柄为同质一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暴露孔为圆形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针柄通过聚电片压紧固定在下固定层与聚电片之间,使得针柄位置固定,刺针时针体不会发生晃动、倾斜,提高刺针准确度,同时取针时能通过下固定层直接带出针体,不会出现脱针现象;(2)聚电片通过上固定层压紧固定在下固定层表面,使得聚电片不易从下固定层表面脱离,并能保证聚电片能与针柄始终保持接触,聚电片能够导电,能将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所输出的接近人体生物电的低频脉冲电流聚集并传导至揿针,利用电刺激实现刺激治疗;(3)暴露孔用于使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的电极(或导线)与聚电片接触,以便能将微电流经聚电片传导至针体,对穴位进行针刺物理刺激及微电刺激双重刺激,从而达到增强刺激,增加疗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俯视图。图2是图1的一种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图中:下固定层1,聚电片2,上固定层3,针体4,针柄5,暴露孔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脉冲电揿针,包括揿针、下固定层1、聚电片2(如图4所示)和上固定层3,揿针包括针体4和针柄5,针体与环形的针柄垂直连接形成同质一体结构,下固定层包括下层基材(弹力纤维布)和涂胶层B(图中未示出),涂胶层B涂敷在下层基材底面,下固定层通过涂胶层B用于黏贴在皮肤上,上固定层1包括上层基材(弹力纤维布)和涂胶层A(图中未示出),涂胶层A涂敷在上层基材底面,上固定层通过涂胶层A黏贴在下固定层的下层基材上,上固定层上开有暴露孔6,暴露孔为圆形孔,聚电片2位于上固定层与下固定层之间,且聚电片中暴露于暴露孔内;针柄位于聚电片与下固定层之间,针体从下固定层中穿出;聚电片包括导电片(铝箔)和导电胶层(图中未示出),导电胶层涂敷在导电片底面,聚电片通过导电胶黏贴在下固定层的下层基材上并与针柄接触形成导电连接;上固定层的面积小于下固定层的面积,聚电片的面积小于上固定层的面积,暴露孔的面积小于聚电片的面积。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将本技术的揿针刺入对应的穴位,并使下固定层通过涂胶层B紧贴在皮肤上,此时揿针便固定在人体皮肤上,将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的电极(或导线)接在任意两个揿针的导电片上,使得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与揿针之间形成电连接,开启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将微电流脉冲仪或电针仪等微电治疗设备所输出的接近人体生物电的低频脉冲电流聚集并传导至揿针,从而对穴位进行针刺及持续微电刺激,以达到增强刺激,增加疗效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脉冲电揿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揿针、下固定层(1)、聚电片(2)和上固定层(3),所述揿针包括针体(4)和针柄(5),所述上固定层固定在下固定层表面,上固定层上设有暴露孔(6),所述聚电片固定在上固定层与下固定层之间,且聚电片暴露于暴露孔内,所述针柄固定在下固定层与聚电片之间,且针柄与聚电片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所述针体从下固定层中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电揿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揿针、下固定层(1)、聚电片(2)和上固定层(3),所述揿针包括针体(4)和针柄(5),所述上固定层固定在下固定层表面,上固定层上设有暴露孔(6),所述聚电片固定在上固定层与下固定层之间,且聚电片暴露于暴露孔内,所述针柄固定在下固定层与聚电片之间,且针柄与聚电片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所述针体从下固定层中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电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层的面积小于下固定层的面积,所述聚电片的面积小于上固定层的面积,所述暴露孔的面积小于聚电片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脉冲电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层包括上层基材和涂胶层A,所述涂胶层A涂敷在上层基材底面;所述下固定层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卓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