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乾达专利>正文

卡车自测称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11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卡车自测称重仪涉及卡车载重货物重量测重装置,是车辆自测称重仪器的一种换代产品。其目的是以安装在后桥上的基准面,用装在大梁上传感器的测杆压回量测大梁下沉度来测量货重,传感器感量提高,避免了车辆行驶振动时仪器损害的新型结构的自测称重仪。该称重仪包括测杆,螺管,圆形套筒,可变电阻器,微电机,二级蜗轮降速,传动斜齿轮,介轮,以及电子线路。其效果是测量准确,工作确定可靠。(*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卡车载重货物重量测重装置,是车辆自测称重仪器的一种换代产品。目前,我国从事货运的卡车约3千多万车辆。卡车装卸货物量度一直沿用“地秤站”的地磅,并且整车称重,然后扣除卡车自重,经过运算之后得出货重。然而装卸地点往往离地秤站较远,尤其对于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货物,给收货、发货方带来诸多不便;况且在交通事故中,过载事故占事故总数1/3以上,长时期的超载失控对公路、桥梁及卡车本身来说都是一种恶性隐患,对国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都构成潜在危害。而专利申请案96209795.0提出的技术方案,在试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测量不稳,误差大,零配件装配难,依靠卡车的后大梁下沉度并以后桥自身为基准面来测量货量,造成测杆行程短,卡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颠颇路面上就会损害传感器等问题。因此产品急需改进。本技术目的是以安装在后桥上的基准面,用装在大梁上传感器的测杆压回量测大梁下沉度来测量货重,传感器感量提高,避免了车辆行驶振动时仪器损害的新型结构的自测称重仪。本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卡车自测称重仪、有基准面和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包括测杆,螺管,圆形套筒,可变电阻器,微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轮,介轮及显示货重电子等的电子线路;所述基准面成对装在卡车后桥两侧轴上,成对传感器装在卡车后大梁内侧,使测杆与基准面能接触;以大梁因下沉相对后轴的前移量的弦长测下沉的弦高,求取货重;所述测杆、螺管、圆形套筒从内向外三者同轴装配;测杆尾端有异向滑块,保证三者沿套筒轴向滑动;测杆尾部有可变电阻器的滑臂,并伸出套筒一侧,与平行套筒的可变电阻接触,使滑臂截取电阻值反映测杆因货重而收回的收回量;螺管沿径向包围测杆,并能滑动和带动测杆沿套筒上下移动;所述传动轮包括三个传动斜齿轮和二个间隔介轮,他们相互啮合,并位于套筒的另一侧,螺管长度和各齿轮大小保证至少有一个斜齿轮与螺管啮合,给螺管上下以动力;所述蜗轮蜗杆由微电机通过软轴连接,经二次蜗轮蜗杆降速,第二级蜗轮与中间的传动斜齿轮b同轴,完成测杆伸出和收回套筒的工作。所述传动斜齿轮C是微隙齿轮,它由厚薄、模数、螺旋方向及齿数都相同的两片齿轮组成;一片套在另一片上而成一体。所述二级降速蜗轮蜗杆包括第一蜗杆与蜗轮和同轴上的第二蜗杆与蜗轮;它们成套啮合。所述可变电阻器上安装触发报警开关,使卡车超载时,测杆连接的电阻滑臂撞击报警开关而报警。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安装图;图2本技术原理示意图;图3本技术传感器结构主视图;图4本技术传感器结构A-A剖视图;图5本技术传感器结构B-B剖视图;图6本技术传感器结构C-C剖视图;图7本技术电机正反转电路原理图。图中标识符如下1、测杆2、测杆伸出止位开关D3、螺管4、可变电阻滑臂5、可变电阻6、测杆收回止位开关C7、圆形套筒8、传动斜齿轮a9、介轮a 10、传动斜齿轮b(准主动轮)11、介轮b 12、传动斜齿轮c(微隙齿轮)13、传感器外壳 14、基准面15、软轴 16、第二蜗轮17、第二蜗杆 18、第一蜗轮19、第一蜗杆 S导向滑块M微电机E过载报警开关图1是本技术安装图。传感器(图2中虚线画出了传感器外壳13)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大梁内侧,而基准面14装在后桥两侧的后轴上,并且能与传感器测杆1接触。车上载货,弹簧钢板弧度变小,大梁下沉且后段前移,下沉度与前移量同货重成正比。换句话说,已有技术测大梁下沉的弦高,而现在测弦长,于是,测杆1被压回,测杆1压回量由其带动的电阻滑臂4可变电阻5上截取的阻值反映出来(见图2)。根据各车载重量不同每辆车可以安装1~4对传感器,求左右传感器(L、R)其下沉度的总差来计算货重。图2是本技术原理示意图。传感器包括测杆1,测杆伸出止位开关2,螺管3,可变电阻滑臂4,可变电阻5,测杆收回止位开关6,圆形套筒7,传动斜齿轮8、10、12,介轮9、11,外壳13,蜗轮及电机(见图3)。测杆1外面套装螺管3,螺管3沿径向围绕测杆1能转动并带动测杆上下移动;测杆1上有一个导向滑块,滑块外是套筒7,使螺管与测杆沿套筒7轴可上下运动;在套筒7外的一侧是互相间隔啮合的传动斜齿轮8、10、12和介轮9和6,传动斜齿轮12与螺管3啮合,给螺管3上下移动以动力,螺管的长度刚好保证上下移动时至少与一个传动齿轮相啮合;在套管7外的另一侧,由测杆经径向伸出的可变电阻滑臂4;滑臂4与可变电阻5滑动接触,可以得到随货重而进出的测杆所对应截取的阻值;传动斜齿轮10随电机的正反向转动原理及结构见图3~7。测杆1,螺管3,套筒7三工件同轴,具体结构见图6。三件一起同一轴心线,有抗振效果。电机经二级蜗轮减速,带动传动斜齿轮10,以及介轮9、11使上下斜齿轮8、12同速转动,于是,螺管连同测杆可在套筒7内移动,当测杆1伸出最长时有止位开关D动作使微电机正转停止,并有指示灯亮;测杆收回最大时,也有止位开关C动作,使微电机反转停止,并有指示灯亮;当测杆伸出最大,电机停转,等待测货重时,若货物过载,测杆被压回,电阻滑臂撞击过载报警开关E时,语音芯片BZ,通电,由喇叭报警。测货重时,左右传感器L截取的阻值,输入给差动放大器求其差,并经模/数转换电路A/D,把对应的货重于液晶8段码显示器LCD、显示货重数字。图中,PEX是电源极向换向电路,电源反向,微电机则反转。具体电路图见图7。图3是本技术传感器主视图。该图工件分别是传动斜齿轮8、10、12,介轮9、11,外壳13,测杆1,螺管3,软轴15,第二蜗轮16,第二蜗杆17,第一蜗轮18,而第一蜗杆19和蜗轮蜗杆成套啮合,形成电机二级降速。微电机带动软轴15,软轴15与第一蜗杆19同轴同速,第一蜗杆19蜗动第一蜗轮18使之降速,第一蜗轮18驱动同轴的第二蜗杆17,第二蜗杆17驱动第二蜗轮16再降速。第二蜗轮16同轴带动传动斜齿轮10。二次减速后,减速比大,加大了传动力矩。图4是本技术传感器结构主视图的A-A剖视图。该图更清楚表示了电机M带动软轴15及同轴的第一蜗杆19,第一蜗杆19蜗动第一蜗轮18,第一蜗轮驱动同轴的第二蜗杆17,进而蜗动第二蜗轮16。第二蜗轮16带动同轴的传动斜齿轮10。总之,电机M转动→二级蜗轮蜗杆降速→传动斜齿轮10转动。传动斜齿轮10又称准主动轮,在图中正好破第二蜗轮16遮住而看不到。图5是本技术传感器结构主视图的B-B剖视图。图中工件号及装配关系与图2完全相同。图6是本技术传感器结构主视图的C-C剖视图。图中工件号及装配关系与图2相同。该图清楚表示传动斜齿轮12的微隙结构,所谓微隙结构就是二片厚薄、模数、螺旋方向,及齿数等都相同,一片套在另一片套筒上,合成为一只斜齿轮。装配时与螺管3啮合于螺纹正中,二侧都留有间隙,将其中一片稍加扭转紧靠螺纹左侧后紧固螺栓,使二片斜齿轮成为一个整体而构成微隙结构,所以传动斜齿轮12又称微隙齿轮。当螺管3移动,测杆1完全伸出传感器外时,呈等待工作状态,微电机停转,传动斜齿轮12将螺管3锁定,其啮合同隙甚微,故称微隙结构。在测重时,螺管3被斜齿轮12锁定,锁定间隙很小,故测杆向上移位时使测杆的零位基准稳定,避免了由于加工及装配时零部件的间隙引起零位漂移与浮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车自测称重仪,有基准面和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包括测杆,螺管,圆形套筒,可变电阻器,微电机,蜗轮蜗杆,传动轮,介轮及显示货重电子等的电子线路;所述基准面成对装在卡车后桥两侧轴上,成对传感器装在卡车后大梁内侧,使测杆与基准面能接触 ;以大梁因下沉相对后轴的前移量的弦长测下沉的弦高,求取货重;所述测杆、螺管、圆形套筒从内向外三者同轴装配;测杆尾端有异向滑块,保证三者沿套筒轴向滑动;测杆尾部有可变电阻器的滑臂,并伸出套筒一侧,与平行套筒的可变电阻接触,使滑臂截取电阻值 反映测杆因货重而收回的收回量;螺管沿径向包围测杆,并能滑动和带动测杆沿套筒上下移动;所述传动轮包括三个传动斜齿轮和二个间隔介轮,他们相互啮合,并位于套筒的另一侧,螺管长度和各齿轮大小保证至少有一个斜齿轮与螺管啮合,给螺管上下以动力; 蜗轮蜗杆由微电机通过软轴连接,经二次蜗轮蜗杆降速,第二级蜗轮与中间的传动斜齿轮b同轴,完成测杆伸出和收回套筒的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乾达
申请(专利权)人:方乾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