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040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既可以外引流胆汁,又可以回输胆汁和营养液,且避免胆道感染;且通过设置三通阀的进口与外引流腔管连接;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内引流腔管连接;通过改变引流方向,既可将胆汁回输进肠道,也可将三通阀的另外一个出口胆汁引流至引流袋,且另外一个出口外也可接营养泵,便于将营养液输进肠道,操作更加方便;同时通过设置微压引流结构,可使胆汁自动回输,模拟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方便了患者的生活,不必天天佩戴引流袋,减轻了患者的外出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胆总管结石、胆管癌等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不愿手术或不耐受手术的胆管癌患者,以及不愿手术或不耐受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微创的介入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目前是一种较成熟的微创介入治疗,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常用的是胆道内外引流术,由于该引流术会将引流管末端置入肠道,破坏了十二指肠括约肌,导致肠液会因肠内高压反流至胆道,引起胆道感染。为了避免胆道感染,现临床会使用双腔胆道引流管,一腔用于胆道外引流,另一腔用于肠道内引流,虽然该引流管可避免胆道感染,但是外引流的胆汁需要患者或护理人员将其再回输进肠道内,操作繁琐,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旨在解决现阶段胆汁引流装置引流时,操作复杂,需天天佩戴引流袋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包括双腔引流管、三通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腔引流管(1)、三通阀(2)和微压引流结构(3);/n所述双腔引流管(1)包括外引流腔管(11)和内引流腔管(12);所述外引流腔管(11)内侧的胆道段设有胆汁引流侧孔(111);所述内引流腔管(12)内侧的肠道段设有营养输送侧孔(121);/n所述外引流腔管(11)的外端通过连接管(13)与所述内引流腔管(12)的外端连通;所述外引流腔管(11)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管(13)上的三通阀(2)和微压引流结构(3)与所述内引流腔管(12)连接,以此实现所述双腔引流管(1)的微压引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腔引流管(1)、三通阀(2)和微压引流结构(3);
所述双腔引流管(1)包括外引流腔管(11)和内引流腔管(12);所述外引流腔管(11)内侧的胆道段设有胆汁引流侧孔(111);所述内引流腔管(12)内侧的肠道段设有营养输送侧孔(121);
所述外引流腔管(11)的外端通过连接管(13)与所述内引流腔管(12)的外端连通;所述外引流腔管(11)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管(13)上的三通阀(2)和微压引流结构(3)与所述内引流腔管(12)连接,以此实现所述双腔引流管(1)的微压引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2)的进口与所述外引流腔管(11)连接;所述三通阀(2)的一个出口与所述内引流腔管(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2)的另一个出口与引流袋或营养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流腔管(12)和外引流腔管(11)的体内段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输胆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2)和微压引流结构(3)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迎春陈挺松杜军邬晓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