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燕梅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96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小颗粒杂质沉淀效果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道、絮凝沉淀池、沉砂池、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所述沉砂池呈S形,沉砂池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前连接段、前回流沉砂段、中连接段、后回流沉砂段和后连接段;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位于沉砂池S形的两个拐角部位,且呈四分之三圆形;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的深度大于前连接段、中连接段和后连接段。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直线式平流沉砂池,采用S形结构的沉砂池,能够极大的提升对中小颗粒杂质的沉降效率,且布局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净化处理是指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不可溶固体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机物等的水处理过程。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而言,由于污水中含有的杂质种类较多,通常都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污水进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通常可包括初滤池、混凝沉淀池、平流沉砂池、生物降解池等等。各处理池的组合及布置的先后顺序根据欲处理的污水种类进行具体设计。目前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初滤池通常采用格栅或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杂质进行清理。传统方式采用人工对杂质进行清理,但这种清污方式效率极低,在污水处理量较大时,由于杂质更多,会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通过机械爪对杂质进行打捞的清理方式,以期降低劳动强度,但由于这些机械爪设备成本高、结构复杂,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无论是前期的安装、运营,还是使用中的维护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若能研发出一种适用在初滤环节的、结构简单的、打捞效果好的杂质清理设备,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该问题。二、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水体进入生物处理前,通常需要在平流沉砂池中进行重力沉降,以降低水体中中小颗粒杂质的总含量,进而降低后续生物降解处理的负荷。传统的平流沉砂池通常就是一条狭长的流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沉淀效果主要取决于平流沉砂池的长度,长度越长处理效果越好,但这种过长的平流沉砂池必然会增大占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也就提高了土地成本。故如何在不增加长度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平流沉砂池的沉降效果,一直是业内的一大难题。三、目前,针对水体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主要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式进行去除。但由于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种类繁多,而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有机物分解效率具有巨大差异,因此从理论上讲,针对有机物降解的微生物应当具有指向性和特异性,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结合才能有效的实现有机物的降解。但又由于微生物本身对环境的要求具有差异性,例如:部分好氧、部分厌氧,传统的将各种微生物进行集中投放培养的方式显然并不能适应实际需求,故从该层面上讲,现有的微生物降解池还具有极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小颗粒杂质沉淀效果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道、絮凝沉淀池、沉砂池、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所述沉砂池呈S形,沉砂池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前连接段、前回流沉砂段、中连接段、后回流沉砂段和后连接段;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位于沉砂池S形的两个拐角部位,且呈四分之三圆形;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的深度大于前连接段、中连接段和后连接段。优选的,所述前连接段和中连接段的侧壁上设置有朝中心凸出的加速导流凸台;所述加速导流凸台与对侧的沉砂池侧壁构成加速流道,所述前连接段的加速流道与前回流沉砂段的外缘一侧相对,中连接段的加速流道与后回流沉砂段的外缘一侧相对。优选的,所述加速导流凸台的截面呈梯形或半圆形。优选的,所述加速导流凸台由上至下逐渐变大。优选的,所述所述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的中心均设置有竖向的、圆形的回流加强柱。优选的,所述回流加强柱由下至上朝靠近前回流沉砂段或后回流沉砂段的内缘一侧倾斜。优选的,所述回流加强柱的外表面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螺旋状导流棱。优选的,所述初滤水道呈条形,初滤水道前端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后端设置有杂质拦截打捞箱;所述杂质拦截打捞箱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在初滤水道内;所述杂质拦截打捞箱包括与初滤水道相配合的长方体状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四个角部通过四根立杆与顶板固接;所述箱体靠近污水来向一端开口、另一端设置初滤格栅;所述立杆朝向初滤水道侧壁的表面通过滑动组件与初滤水道的侧壁构成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滑动配合,所述箱体由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面设置有可启闭的边门。优选的,四根所述立杆对应的地面上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四个安装孔内的四根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朝上并与箱体顶板的下表面固接。优选的,所述边门的门板呈网状,边门的下边沿与底板铰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摒弃了传统的直线式平流沉砂池,采用S形结构的沉砂池,能够极大的提升对中小颗粒杂质的沉降效率,且布局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沉砂池在工作过程中,经絮凝沉淀池进行化学絮凝沉淀后的水体按前连接段、前回流沉砂段、中连接段、后回流沉砂段和后连接段依次流过沉砂池。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由于采用四分之三圆形的结构,具有足够大的弧度,故水体在进入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后,会产生回流漩涡以及缓速,水体内夹带的中小颗粒杂质在前回流沉砂段和后回流沉砂段内快速的沉降。与传统的直线式沉砂池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沉砂池不仅结构紧凑、占地更小,同时沉降的速度更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杂质拦截打捞箱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B-B向视图;图4为图3中所示结构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A-A向视图;图6为好氧微生物降解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末端过滤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过水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的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道1、絮凝沉淀池2、沉砂池3、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4。如图1中所示,实质上也就是沿污水流动的方向,亦即是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滤水道1、絮凝沉淀池2、沉砂池3、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4。初滤水道1前端与进水管5相对,用于接收污水;絮凝沉淀池2用于加入化学药剂进行絮凝沉淀,通常絮凝沉淀池2还包括有絮凝剂加入机构和搅拌机构,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不再赘述;所述沉砂池3用于对絮凝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平流沉淀,以降低中小颗粒杂质的含量;所述生物降解池通过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其主要针对有机物;所述末端过滤池4用于对生物降解后的水体进行再过滤,以减少颗粒沉淀。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三大方面的不同之处:一、在初滤阶段对大型杂质的拦截和打捞具有更好的效果;二、在平流沉淀阶段对中小颗粒杂质具有更好的沉淀效果;三、在微生物降解阶段,充分发挥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使有机物得到更充分的降解,提高了净化后的水体质量。上述三大方面的方案改进既可以单独应用在现有的污水处理中,也可以两辆组合或一起组合应用在污水处理中。从第一点上,也就是初滤阶段来讲,结合图1-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道(1)、絮凝沉淀池(2)、沉砂池(3)、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4);/n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3)呈S形,沉砂池(3)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前连接段(17)、前回流沉砂段(18)、中连接段(19)、后回流沉砂段(20)和后连接段;所述前回流沉砂段(18)和后回流沉砂段(20)位于沉砂池(3)S形的两个拐角部位,且呈四分之三圆形;所述前回流沉砂段(18)和后回流沉砂段(20)的深度大于前连接段(17)、中连接段(19)和后连接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道(1)、絮凝沉淀池(2)、沉砂池(3)、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4);
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3)呈S形,沉砂池(3)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前连接段(17)、前回流沉砂段(18)、中连接段(19)、后回流沉砂段(20)和后连接段;所述前回流沉砂段(18)和后回流沉砂段(20)位于沉砂池(3)S形的两个拐角部位,且呈四分之三圆形;所述前回流沉砂段(18)和后回流沉砂段(20)的深度大于前连接段(17)、中连接段(19)和后连接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段(17)和中连接段(19)的侧壁上设置有朝中心凸出的加速导流凸台(21);所述加速导流凸台(21)与对侧的沉砂池(3)侧壁构成加速流道(22),所述前连接段(17)的加速流道(22)与前回流沉砂段(18)的外缘一侧相对,中连接段(19)的加速流道(22)与后回流沉砂段(20)的外缘一侧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导流凸台(21)的截面呈梯形或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导流凸台(21)由上至下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前回流沉砂段(18)和后回流沉砂段(20)的中心均设置有竖向的、圆形的回流加强柱(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燕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