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721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聚碳酸酯基板、藉由第一网版将第一材料印刷于聚碳酸酯基板上以形成遮光层以及藉由第二网版将第二材料印刷于遮光层上以形成透光层。遮光层具有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透光层覆盖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及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所暴露的聚碳酸酯基板。第一网版的网目数大于第二网版的网目数。一种壳体包括聚碳酸酯基板、遮光层及透光层亦被提出。透光层的厚度大于遮光层的厚度。一种采用壳体的电子装置亦被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降低遮光层的图案化透光区在触觉上所产生的段差感,提升壳体上图案或符号的隐匿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装置采用上述的壳体,于人眼视觉上所产生的段差感也得以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壳体、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兼具平滑外观及指示功能的壳体、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用途的电子商品及生活家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举凡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联网家电等,除了功能性的提升外,对于产品外观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为了使电子装置的外观有质感,如何制作出功能性图示(Icon)的隐藏效果是厂商致力于开发的方向之一。一般而言,将透光材料及不透光材料利用双料射出的方式形成于壳体上即可达到视觉上隐藏图示的效果。然而,使用双料射出成形的两种材料层在交界处易存有缝隙或因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微小凸起,容易造成触觉上的段差感而降低隐藏图示或符号的效果。因此,上述的问题是厂商为了追求壳体的简洁外观及兼具功能性的装饰效果所必须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的制造方法,可制造出兼具触觉与视觉质感的壳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其触觉与视觉的质感较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壳体的电子装置,其触觉与视觉的质感较佳。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聚碳酸酯基板、藉由第一网版将第一材料印刷于聚碳酸酯基板上以形成遮光层以及藉由第二网版将第二材料印刷于遮光层上以形成透光层。遮光层具有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且透光层覆盖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及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所暴露的聚碳酸酯基板。第一网版的网目数大于第二网版的网目数。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包括聚碳酸酯基板、遮光层以及透光层。遮光层形成于聚碳酸酯基板上且具有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透光层形成于遮光层上且覆盖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及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所暴露的聚碳酸酯基板。透光层的厚度大于遮光层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与光源。壳体包括聚碳酸酯基板、遮光层以及透光层。遮光层形成于聚碳酸酯基板上且具有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透光层形成于遮光层上且覆盖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及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所暴露的聚碳酸酯基板。透光层的厚度大于遮光层的厚度。光源用以发出光束,且光束通过聚碳酸酯基板、遮光层的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以及透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遮光层及透光层的步骤包括使透光层的厚度大于遮光层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透光层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形成透光层的步骤包括使透光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大于透光层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的第二网版的网目数与第一网版的网目数的比值介于0.4至0.7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更包括在形成透光层之前,固化第一材料以形成遮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更包括固化第二材料以形成透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更包括于透光层上形成保护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更包括在形成遮光层及透光层之后,切割聚碳酸酯基板、遮光层及透光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的透光层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且透光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大于透光层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更包括形成于透光层上的保护层。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壳体及其制造方法中,透过印刷在基板上的第二材料的量大于印刷在基板上的第一材料的量,使第二材料容易回流并填补以第一材料形成的遮光层的图案化透光区,有助于降低遮光层的图案化透光区在触觉上所产生的段差感,进而提升壳体上图案或符号的隐匿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因采用上述的壳体,其光源发出的光束在通过遮光层的图案化透光区后,于人眼视觉上所产生的段差感也得以明显降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示意图。图2A至图2E为图1中的壳体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E中的壳体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在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第一网版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在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第二网版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电子装置10:壳体50:光源100:基板110:遮光层110a:开口110r:第一材料层120:透光层120r:第二材料层205:刮板210:第一网版210a、220a:网目开口215、225:网线220:第二网版LM1:第一材料墨水LM2:第二材料墨水LT:光束S1、S2:间距t1、t1-1、t1-2、t2:厚度W1、W2:宽度I:区域A-A’:剖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实例说明于所附图式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10的示意图。图2A至图2E为图1中的壳体10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特别是,图2A至图2E对应图1的剖线A-A’。需说明的是,图1的壳体10仅以一个图示符号为例进行示范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加以限制壳体上的图示符号种类与数量。另外,为了清楚呈现起见,图1省略了图2E中透光层120的绘示;图2A及图2B中的第一网版210省略了图4中第一网版210的网线215的绘示;图2C及图2D中的第二网版220省略了图5中第二网版220的网线225的绘示。请参照图2A,首先,提供基板100。基板100的材质包括有机聚合物(例如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他适合作为壳体的材料。接着,如图2A至图2C所示,于基板100上形成遮光层110。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形成遮光层110的步骤可采用网版印刷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而言,形成遮光层110的步骤包括:于基板100上方配置第一网版210,并于第一网版210上涂布第一材料墨水LM1,如图2A所示;接着,藉由刮板205于第一网版210的表面沿一方向移动,而将第一网版210按压于被印刷的基板100上,并将第一材料墨水LM1自第一网版210的网目开口210a(绘示于图4)印刷在基板100上。如图2B所示,在刮板205由第一网版210的一侧移动至第一网版210的另一侧后,即可在基板100上形成第一材料层110r。接着,使第一材料层110r干燥后形成遮光层11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制造方法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使第一材料层110r固化而形成遮光层110,其中固化的方式可包括加热烘烤、照光或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固化方法。请参照图2C,遮光层110具有开口110a,且形成遮光层110的步骤还可选择性地包括使开口110a成为图案化开口。也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一聚碳酸酯基板;/n藉由一第一网版将一第一材料印刷于该聚碳酸酯基板上以形成一遮光层,其中该遮光层具有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以及/n藉由一第二网版将一第二材料印刷于该遮光层上以形成一透光层,以使该透光层覆盖该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及该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所暴露的该聚碳酸酯基板,其中该第一网版的网目数大于该第二网版的网目数。/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5 TW 1081063731.一种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聚碳酸酯基板;
藉由一第一网版将一第一材料印刷于该聚碳酸酯基板上以形成一遮光层,其中该遮光层具有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以及
藉由一第二网版将一第二材料印刷于该遮光层上以形成一透光层,以使该透光层覆盖该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及该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所暴露的该聚碳酸酯基板,其中该第一网版的网目数大于该第二网版的网目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遮光层及该透光层的步骤包括:
使该透光层的厚度大于该遮光层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的至少一部分覆盖该至少一图案化透光区,形成该透光层的步骤包括:
使该透光层的该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大于该透光层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网版的网目数与该第一网版的网目数的比值介于0.4至0.7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在形成该透光层之前,固化该第一材料,以形成该遮光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固化该第二材料,以形成该透光层。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安陈信吉张宥腾吴盈稷罗详贺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