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喻翔专利>正文

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0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以辅助进行组织分离,并避免腔镜在手术中被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包括头端封闭、尾端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头端为透明的橄榄状结构,套筒的尾端设有手持部;套筒内的腔镜通道由尾端的开口延伸至头端处。在腔镜手术中,将腔镜由套筒尾端的开口伸入至腔镜通道内,然后连同套筒及腔镜一起伸入到患者手术部位处,套筒可以保护腔镜不会受到污染。医生可握持套筒尾端的手持部,通过推、拉、左右摆动等物理方法分离组织,使套筒头端达到手术靶点,橄榄状结构的套筒头端可促使组织分离,有利于腔镜深入患者身体内部,而腔镜可通过透明的套筒头端观察到外部组织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其具有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现时国内行经腔镜下腹膜外疝气修补术、经腋窝甲状腺手术等,对通道的建立、疏松结缔组织的分离方法众多,如Dulucq技术、球囊法、直接镜推法等。Dulucq技术通过气腹针盲穿打气,初步建立腹膜前间隙为非直视下操作,增加了副损伤的风险。球囊法由于气囊价格较高,并且由于医保限制,无法大规模推广。直接镜推法是现时国内使用最多的方法,但也有镜头容易污染,污染后反复清洗耗时,初学者学习曲线较长等因素。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为方便的组织分离装置,以用于腔镜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以辅助进行组织分离,并避免腔镜在手术中被污染。本技术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包括头端封闭、尾端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头端为透明的橄榄状结构,套筒的尾端设有手持部;套筒内的腔镜通道由尾端的开口延伸至头端处。在腔镜手术中,将腔镜由套筒尾端的开口伸入至腔镜通道内,然后连同套筒及腔镜一起伸入到患者手术部位处,套筒可以保护腔镜不会受到污染。医生可握持套筒尾端的手持部,通过推、拉、左右摆动等物理方法分离组织,使套筒头端达到手术靶点,橄榄状结构的套筒头端可促使组织分离,有利于腔镜深入患者身体内部,而腔镜可通过透明的套筒头端观察到外部组织情况。进一步地,套筒的筒壁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一端与设于套筒尾端的注入口相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套筒头端的出口相接,所述注入口设有包边接口。上述包边接口可以外接医用三通、医用橡胶管、注射器或盖子,医生可以通过尾端的注入口向头端的出口处(即组织与头端接触部)注水或者注气,从而促使组织分离。进一步地,套筒的头端的侧部表面粗糙化处理,可增加摩檫力,便于更好的控制力度和方向,便于组织分离。进一步地,套筒尾端的开口为外大内小的漏斗状结构,以便于腔镜伸入到腔镜通道内。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筒壁还设有电钩容置部,所述电钩容置部内安装有电钩,所述电钩的头端露出于套筒的头端,电钩的尾端导线露出于套筒的尾端。电钩的部分暴露于套筒头端外部,可起到电凝、电切的作用,便于止血、分离。本技术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是将镜推法和Dulucq技术相结合,在直视下通过打气建立初步空间,并辅以推、拉、左右摆动等物理方法分离组织,制造出腔镜手术所需隧道或空间,帮助腔镜达到手术靶点,并能够对腔镜进行保护,避免腔镜在手术过程中受到污染,可用于腔镜下经腹膜外疝气手术、腔镜下经腋窝或经口甲状腺手术的通道建立,达到快速、准确、省时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附图标示:1、套筒;2、头端;3、手持部;4、腔镜通道;5、尾端开口;6、中空通道;7、注入口;8、出口;9、包边接口;10、电钩容置部;11、电钩;12、电钩尾端导线;13、电钩头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以辅助进行组织分离,并避免腔镜在手术中被污染。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是由亚克力或者塑料一体成形的,具体包括头端封闭、尾端开口的套筒1,所述套筒1的头端2为透明的橄榄状结构,套筒1的尾端设有长方体状的手持部3,以便于握持及施力;套筒1内的腔镜通道4由尾端开口5延伸至头端2处。在腔镜手术中,将腔镜由套筒尾端的开口5伸入至腔镜通道4内,然后连同套筒1及腔镜一起伸入到患者手术部位处,套筒1可以保护腔镜不会受到污染。医生可握持套筒1尾端的手持部3,通过推、拉、左右摆动等物理方法分离组织,使套筒头端2达到手术靶点,橄榄状结构的套筒头端2可促使组织分离,有利于腔镜深入患者身体内部,而腔镜可通过透明的套筒头端2观察到外部组织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的头端2的侧部表面粗糙化处理,可增加摩檫力,便于更好的控制力度和方向,便于组织分离。套筒1尾端的开口5为外大内小的漏斗状结构,以便于腔镜伸入到腔镜通道4内。如图2所示,套筒1的筒壁设有中空通道6,所述中空通道6的一端与设于套筒1尾端的注入口7相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套筒头端2的出口8相接,所述注入口7设有包边接口9。上述包边接口9可以外接医用三通、医用橡胶管、注射器或盖子,医生可以通过尾端的注入口7向头端的出口8处(即组织与头端接触部)注水或者注气,从而促使组织分离。套筒1的筒壁还设有电钩容置部10,所述电钩容置部10内安装有电钩11,所述电钩11的头端13露出于套筒的头端2,电钩11的尾端导线12露出于套筒1尾端的手持部3处。电钩11的部分暴露于套筒头端2的外部,可起到电凝、电切的作用,便于止血、分离。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空通道6与电钩容置部10平行设置于套筒1的对立两侧,电钩容置部10的尾端导线12于尾端绕180°转至注入口7旁侧,以避免因导线12、注入管位于套管1的两侧而操作不变。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包括头端封闭、尾端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头端为透明的橄榄状结构,套筒的尾端设有手持部;套筒内的腔镜通道由尾端的开口延伸至头端处;其特征在于套筒的筒壁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一端与设于套筒尾端的注入口相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套筒头端的出口相接,所述注入口设有包边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包括头端封闭、尾端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头端为透明的橄榄状结构,套筒的尾端设有手持部;套筒内的腔镜通道由尾端的开口延伸至头端处;其特征在于套筒的筒壁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一端与设于套筒尾端的注入口相接,另一端与设置于套筒头端的出口相接,所述注入口设有包边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防污染组织辅助分离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喻翔
申请(专利权)人:罗喻翔陈中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