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尤其是一种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很多疾病会出现吞咽障碍,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放射性脑病、脑外伤等;颅神经病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运动性神经元病、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等。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随意性舌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相关的肌肉协调性运动功能降低。现有技术中临床上还没有专门的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设备,只是依靠病床的升降和枕头来完成体位的调整,这样的体位调整很难保证吞咽障碍患者处于正确体位及达到辅助吞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的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设备,只是依靠病床的升降和枕头来完成体位的调整,这样的体位调整很难保证吞咽障碍患者处于正确体位及达到辅助吞咽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倚靠装置和调节机构,所述的倚靠装置包括背靠基座、连杆和可活动的头靠基座,所述连杆呈弯折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倚靠装置和调节机构,所述的倚靠装置包括背靠基座、连杆和可活动的头靠基座,所述连杆呈弯折结构,其一端与背靠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头靠基座安装在调节机构上,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连杆上并沿着连杆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倚靠装置和调节机构,所述的倚靠装置包括背靠基座、连杆和可活动的头靠基座,所述连杆呈弯折结构,其一端与背靠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头靠基座安装在调节机构上,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连杆上并沿着连杆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靠基座呈弯曲的弧形板,所述头靠基座相反于弯曲方向的侧壁上设有与调节机构连接的支撑滑座,所述的支撑滑座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支撑滑座以连杆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滑座的中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为矩形孔结构,所述矩形孔结构沿着支撑滑座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矩形孔结构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背靠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凹陷结构,下表面为光滑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套环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左侧安装架和右侧安装架,所述的左侧安装架和右侧安装架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L”型的缺口;所述的套环包括套环本体和定位块,所述的套环本体和定位块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定位块安装于左侧安装架和右侧安装架之间,所述的套环本体位于由“L”型的缺口拼接形成的凹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安装架和右侧安装架的侧壁上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位置与支撑滑座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块装嵌在矩形孔结构处;所述限位块的高度与支撑滑座的矩形孔结构的高度相适配;所述限位块的宽度与矩形孔结构的深度相适配;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所述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平行设置于左侧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的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平行设置于右侧安装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四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均以套环本体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矩形孔结构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吞咽障碍姿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的上下两端面上均设有卡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美红,余国,时美芳,郑叶平,沈雅萍,陈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