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26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单片机主控电路模块、蜂鸣器报警电路模块、LCD1602液晶接口电路、电源电路模块、按键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使用安全易捷,可移动性强,设备抗干扰能力强,与网络连接稳定可靠,数据传输能力强,设备使用范围广,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轻松定时浇灌,同时,可采集浇灌植株的生理信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实现节能功能,通过多模块配合使用,实现该自动浇灌装置的节水功能,可通过GPRS技术远距离定位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
,具体是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和家庭绿色植物及草皮的灌溉以及农业系统灌溉中,一般采用定时或者人工凭经验进行,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不知道植物什么时候缺水,从而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对于灌溉的掌控不能做到实时监控。灌溉是为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现代科学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缓解地下水开采过量、地壳下沉的严峻局面、同样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与精确施肥的有机结合,改善农作物、果树等的生长条件,提高单产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现行的产品存在以下缺点:1、能耗较大,数据分析迟滞;2、缺乏智能云功能;3、无法准确掌握所浇灌作物的实时动态并进行动态分析;4、安装复杂,升级改造步骤繁琐,投入成本高。所以,人们需要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包括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单片机主控电路模块,蜂鸣器报警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按键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所述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包括5V电源,所述5V电源的右端与电容C21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1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7的E端并联,所述场效应管Q7的C端与电阻R49的第二端串联,所述场效应管Q7的C端与芯片U8的第一引脚并联,所述芯片U8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56的第二端串联,所述电阻R56的第一端与电阻R55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阻R55的第一端与电容C36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与电容C23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3的第一端与电容C37的正极并联,所述电容C37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24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解电容C2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1的第二端并联,所述二极管D11的第二端与电阻R57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阻R57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一端并联。所述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上端部分的第38引脚串联电阻R59,所述电阻R59与芯片SIM串联,所述芯片SIM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58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58左侧连接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一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芯片SIM的接地引脚13与接地引脚8串联,所述芯片SIM的接地第二引脚与芯片的地接第七接地引脚串联,所述ANT芯片的BT引脚与ANT芯片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ANT芯片的第一接地引脚与芯片D6的串联,所述ANT芯片的第三接地引脚连接第二ANT芯片的第一接地引脚,所述ANT芯片的DATA引脚连接第二ANT芯片的DATA引脚。所述VDDEXT左侧串联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与电阻R61的第一端并联,所述VDDEXT右侧与电阻R62的第一端并联;所述VDDEXT左侧下端VCC与电阻R63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3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9的第二端并联;所述场效应管Q9的第一端与电阻R64的第一端并联。芯片U7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66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6的第二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串联,所述芯片U7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67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7的第二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串联,芯片SIM1、电容C30、电阻R65、电容C29和芯片U7串联,所述芯片U7的第二引脚接地,实现数据传输和对该自动浇灌装置的数控。所述接口电路模块包括锂电池接口J8、发光二极管D18、锂电池接口J2、太阳能板、发光二极管D36、电解电容C34、电阻R10、电阻R6、湿度探头、发光二极管D13、电容C31;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二端口与发光二极管D18的第一端串联,所述发光二极管D18的第二端口连接18V的电源电压,所述锂电池接口J2的第二端口连接太阳能板,所述锂电池接口J2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二端口通过连接线AD1连接湿度探头,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单片机主控电路模块包括D1芯片,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模块包括二极管U4、电阻R15、电容C4、电阻LR3、接地电源VCC、电容C9和电容C10;所述D1芯片的1第一引脚与电容C4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U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U4的第一端和电阻R15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电容C9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与电容C10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阻LR3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阻LR3的第二端与芯片U1的14引脚串联,实现该CPU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电阻R14、发光二极管L3、电解电容C25、电容C25、电感T1、电容C6、电解电容C5、芯片U3、二极管D1、电感LR1、电解电容C18、电解电容C8、电容C14、电容C22、二极管D9、电感T2、电压R11和发光二极管LEDR。所述发光二极管L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电解电容C25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解电容C25的第一端与电容C25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5的第一端与电感T1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感T1的第四端与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串联,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和第三引脚并联,所述芯片U3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电感LR1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感LR1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第二端并联,所述二极管D1的第一端与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串联,所述芯片U3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电感LR1的第二端与电解电容C18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解电容C18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C8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解电容C8的第一端与电容C14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14的第一端和电容C22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2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9的第二端并联,所述二极管D9的第二端和电感T2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感T2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VCC连接,所述电感T2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R的第二端并联,所述发光二极管LEDR的第一端与电阻R11串联,所述电感T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LCD1602液晶接口模块包括电阻R25、三极管Q3、接地电源VCC、电阻R3、芯片LCD1、电容C7、二极管D8、电阻R36、电阻R41和电容C20。所述电阻R25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包括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单片机主控电路模块、蜂鸣器报警电路模块、LCD1602液晶接口模块、电源电路模块、按键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n其特征在于:所述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包括5V电源,所述5V电源的右端与电容C21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1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7的E端并联,所述场效应管Q7的C端与电阻R49的第二端串联,所述场效应管Q7的C端与芯片U8的第一引脚并联;/n所述芯片U8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56的第二端串联,所述电阻R56的第一端与电阻R55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阻R55的第一端与电容C36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与电容C23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3的第一端与电容C37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37的第一端与电解电容C24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解电容C2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1的第二端并联,所述二极管D11的第二端与电阻R57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阻R57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一端并联;/n所述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上端部分的第三十八引脚串联电阻R59,所述电阻R59与芯片SIM串联,所述芯片SIM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58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58左侧连接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一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二引脚接地;/n所述芯片SIM的接地引脚13与接地引脚8串联,所述芯片SIM的接地第二引脚与芯片的接地第七引脚串联,所述ANT芯片的BT引脚与ANT芯片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ANT芯片的接地第一引脚与芯片D6串联,所述ANT芯片的接地第三引脚与第二ANT芯片的接地第一引脚连接,所述ANT芯片的DATA引脚与第二ANT芯片的DATA引脚连接;/nVDD EXT左边串联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Q8左边与电阻R61的第一端并联,所述VDD EXT右侧与电阻R62的第一端并联;所述VDD EXT左侧的VCC下端与电阻R63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3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9的第二端并联;所述场效应管Q9的第一端与电阻R64的第一端并联;/n芯片U7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66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6的第二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串联,所述芯片U7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67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7的第二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串联,芯片SIM1、电容C30、电阻R65、电容C29和芯片U7串联,所述芯片U7的第二引脚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包括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接口电路模块,单片机主控电路模块、蜂鸣器报警电路模块、LCD1602液晶接口模块、电源电路模块、按键电路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包括5V电源,所述5V电源的右端与电容C21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1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7的E端并联,所述场效应管Q7的C端与电阻R49的第二端串联,所述场效应管Q7的C端与芯片U8的第一引脚并联;
所述芯片U8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8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56的第二端串联,所述电阻R56的第一端与电阻R55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阻R55的第一端与电容C36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与电容C23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3的第一端与电容C37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37的第一端与电解电容C24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解电容C2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1的第二端并联,所述二极管D11的第二端与电阻R57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阻R57的第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一端并联;
所述GPS电源及控制电路模块上端部分的第三十八引脚串联电阻R59,所述电阻R59与芯片SIM串联,所述芯片SIM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58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58左侧连接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一引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17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芯片SIM的接地引脚13与接地引脚8串联,所述芯片SIM的接地第二引脚与芯片的接地第七引脚串联,所述ANT芯片的BT引脚与ANT芯片的DATA引脚连接,所述ANT芯片的接地第一引脚与芯片D6串联,所述ANT芯片的接地第三引脚与第二ANT芯片的接地第一引脚连接,所述ANT芯片的DATA引脚与第二ANT芯片的DATA引脚连接;
VDDEXT左边串联场效应管Q8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Q8左边与电阻R61的第一端并联,所述VDDEXT右侧与电阻R62的第一端并联;所述VDDEXT左侧的VCC下端与电阻R63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3的第二端与场效应管Q9的第二端并联;所述场效应管Q9的第一端与电阻R64的第一端并联;
芯片U7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66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6的第二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串联,所述芯片U7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67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阻R67的第二端与电容C27的第一端串联,芯片SIM1、电容C30、电阻R65、电容C29和芯片U7串联,所述芯片U7的第二引脚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口电路模块包括锂电池接口J8,发光二极管D18、锂电池接口J2、太阳能板、发光二极管D36、电解电容C34、电阻R10、电阻R6、湿度探头、发光二极管D13、电容C31;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端口与芯片U7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二端口与发光二极管D18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发光二极管D18的第二接口连接18V的电源电压,所述锂电池接口J2的第二端口连接太阳能板,所述锂电池接口J2的第一端口接地;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二端口通过连接线AD1连接湿度探头,所述锂电池接口J8的第一端口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单片机主控电路模块包括D1芯片,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模块包括二极管U4、电阻R15、电容C4、电阻LR3、接地电源VCC、电容C9和电容C10;所述D1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与二极管U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U4的第一端和电阻R15的第二端并联,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电容C9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9的第二端与电容C10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电阻LR3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阻LR3的第二端与芯片U1的第14引脚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时的节能节水智能云自动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电阻R14、发光二极管L3、电解电容C25、电容C25、电感T1、电容C6、电解电容C5、芯片U3、二极管D1、电感LR1、电解电容C18、电解电容C8、电容C14、电容C22、二极管D9、电感T2、电压R11和发光二极管LEDR;
所述发光二极管L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4,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并联电解电容C25,所述电解电容C25的第一端与电容C25的第一端并联,所述电容C25的第一端与电感T1的第2端并联,所述电感T1的第4端与芯片U3的第一引脚串联,所述芯片U3的第五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书张建立胡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万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