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23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营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包括固坡、连接结构、固定板和引流结构,固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正面设置有引流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座,固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凹槽,连接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母,凹槽的内部插设有插销,且插销的外表面与凹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蓄水箱内部的水自动流出或者关闭,使得整个装置在喷水时可以进行自动喷洒加水,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洒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喷洒的科学性,避免了人工操作喷洒过多或者过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
本技术属于营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越来越重视,我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去得知各种植被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从而去发现各种植被的生长需求,从而培养各类植被去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而传统的试验装置就是植物群落的营建装置,通常的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在使用时,需要经常对种植的植被进行喷洒水和营养液,而对于喷洒水和营养液时都是人工操作添加水或者营养液,这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同时人工添加时有时添加量不一,使得操作不规范,科学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包括底座、外壳、驱动结构、水循环结构和自动加液结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循环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位于驱动结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动加液结构。所述自动加液结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球塞,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沉降板,所述缓冲箱的外表面一侧侧壁滑动连接有磁块,所述球塞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球塞的一端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外壳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蓄水箱底部开口处和缓冲箱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均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作为优选,所述沉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与缓冲箱固定连接,所述沉降板磁性部件,且沉降板与磁块相对的一侧磁性相反,相互吸引。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位于磁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磁条,所述磁条与磁块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同,相互排斥。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管,且空心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水管远离缓冲箱的一端与空心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杆件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外壳的顶部位于齿条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齿轮,转轴的背面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盖板的内部位于滑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线盘,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作为优选,所述线盘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牵引线,且牵引线远离线盘的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种植盆,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种植盆,所述种植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镂空板,所述镂空板的下方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滤板,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皮管,且皮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分别与蓄水箱和水槽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当需要喷水时,打开阀门,使得缓冲箱内部的水通过水管流入空心管内部,并通过喷头进行洒水,同时沉降板下降,沉降板带动磁块运动,通过磁块与磁条的磁性作用,使得连接杆带动球塞运动,使得蓄水箱内的水通过水管进入缓冲箱内部,同时缓冲箱内部的水变多,水压力使得沉降板下移,磁块远离磁条,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连接杆带动球塞进行复位,阻挡蓄水箱内部的水继续流动,通过蓄水箱内部的水自动流出或者关闭,使得整个装置在喷水时可以进行自动喷洒加水,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洒的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喷洒的科学性,避免了人工操作喷洒过多或者过少。2、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结构,当需要进行改变光照时,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推动齿条运动,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齿轮带动线盘转动,线盘通过牵引线进行牵引滑板运动,进行初步改变光照的范围,使得滑板进行收缩,同时齿轮转动带动转轴运动,转轴带动盖板运动,进行进一步增大光照的范围,通过可以控制盖板和滑板的运动,使得可以达到分级改变光照的范围,提高了该装置的近生态化,为后期的试验提供有效的数据,同时使得该装置的设计更加科学化,值得大力推广作为试验器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图1中B处放大图。以上各图中,1、底座;2、外壳;3、驱动结构;31、电动推杆;32、齿条;33、齿轮;34、盖板;35、滑板;36、拉伸弹簧;37、线盘;4、水循环结构;41、种植盆;42、镂空板;43、水槽;44、滤板;45、水泵;5、自动加液结构;51、蓄水箱;52、球塞;53、缓冲箱;54、沉降板;55、磁块;56、连接杆;57、磁条;58、复位弹簧;59、水管;510、阀门;511、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包括底座1、外壳2、驱动结构3、水循环结构4和自动加液结构5,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2,外壳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3,外壳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循环结构4,外壳2的顶部位于驱动结构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动加液结构5。如图1所示,优选的,水循环结构4包括种植盆41,外壳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种植盆41,种植盆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镂空板42,镂空板42的下方设置有水槽43,水槽43的内部设置有滤板44,外壳2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固定安装有水泵45,水泵45的输出端连通有皮管,且皮管远离水泵45的一端分别与蓄水箱51和水槽43连通,当喷头511进行对植被进行洒水时,多余的水资源通过镂空板42进入水槽43的内部,同时设置滤板44有效的过滤泥土等杂质,同时启动水泵45,把过滤后的水从水槽43的内部吸出并排入蓄水箱51的内部,进行水的循环利用,有效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自动加液结构5和驱动结构3具体设置和作用。如图1和图3所示,自动加液结构5包括蓄水箱51,蓄水箱51的底部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球塞52,外壳2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箱53,缓冲箱5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沉降板54,缓冲箱53的外表面一侧侧壁滑动连接有磁块55,球塞5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6,连接杆56远离球塞52的一端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包括底座、外壳、驱动结构、水循环结构和自动加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循环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位于驱动结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动加液结构;/n所述自动加液结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球塞,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沉降板,所述缓冲箱的外表面一侧侧壁滑动连接有磁块,所述球塞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球塞的一端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外壳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蓄水箱底部开口处和缓冲箱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均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包括底座、外壳、驱动结构、水循环结构和自动加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循环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位于驱动结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动加液结构;
所述自动加液结构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开口处滑动连接有球塞,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沉降板,所述缓冲箱的外表面一侧侧壁滑动连接有磁块,所述球塞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球塞的一端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外壳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蓄水箱底部开口处和缓冲箱的外表面一侧侧壁均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与缓冲箱固定连接,所述沉降板磁性部件,且沉降板与磁块相对的一侧磁性相反,相互吸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化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位于磁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磁条,所述磁条与磁块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同,相互排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华松董青青程语詹燕王巍曾翔春詹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九禾园林规划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