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植物栽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2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攀援植物栽培架,属于攀缘植物的栽培领域,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底端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内部栽培槽,所述主支撑架包括上端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底座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还设有喷灌装置,所述栽培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各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种植槽,所述栽培槽内还设有输送装置,用于为攀援植物生长过程中提供水分满足植物从空气中获取水分的需要,同时进一步防止植物根部出现缺氧坏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攀援植物栽培架
本技术涉及攀缘植物的栽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攀援植物栽培架。
技术介绍
攀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攀附栽培架向上生长,因为攀援植物攀爬过高,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对水分的要求会长出气生根,气生根在攀附栽培架的同时还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但是对于较为干燥的环境或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气生根很难从空气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同时,现在的植物在生长培育过程中多采用无土栽培的种植方式,在培育过程中多直接将植物浸泡在营养液中,但植物根部长期浸泡在营养液中会导致根部因缺氧出现坏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攀援植物栽培架,用于为攀援植物生长过程中提供水分满足植物从空气中获取水分的需要,同时进一步防止植物根部出现缺氧坏死的情况。其技术方案是,攀援植物栽培架,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底端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内部形成用于植物种植的栽培槽,所述主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底座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还设有用于对植物进行喷水的喷灌装置,所述栽培槽的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各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用于植物种植的种植槽,所述栽培槽内还设有用于为所述栽培槽内植物进行营养液输送的输送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栽培槽内部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分别连接在所述栽培槽的两端部,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对应设置,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还连通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进液管的上端,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还连接有抽液泵,形成所述储液腔内的营养液经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在所述栽培槽内进行循环流动的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喷灌装置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圆形的空心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进行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喷水的喷水孔,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连接总管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连接总管之间连接有水泵。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水平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便于植物攀爬的固定钩,所述固定钩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的喷水孔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各所述固定孔形成圆形的通孔,所述种植槽形成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底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种植槽的侧壁以及底面上均开设有长条形的通孔,形成所述种植槽内的植物通过种植槽侧壁上的通孔由所述栽培槽内吸收营养液的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该攀援植物栽培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下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形成用于植物种植的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内设有用于对植物进行营养液输送的输送装置,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实现营养液在储液腔与栽培槽内继续循环流动,可以有效避免植物根部出现缺氧坏死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对植物喷水的喷灌装置,所述喷灌装置可以满足植物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水分的需求,进一步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上端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有效保证了主支撑架放置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均由若干个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3互相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管13水平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管13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便于植物攀爬的固定钩18,所述固定钩18可以形成“J”字形结构,各所述固定钩18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3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形成用于对植物进行喷水的喷灌装置。喷灌装置:所述喷灌装置包括所述第一连接管1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3可以是圆形的管状结构,各所述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互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喷水的喷水孔14,所述喷水孔14可以是圆形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管12通过连接总管15连接有储水箱16,所述储水箱16与所述连接总管15之间连接与水泵17,所述储水箱16内的水通过所述水泵17泵入所述连接总管15内,并进一步进入所述第一连接管1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3内,最终由所述喷水孔14喷出,对攀爬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的植物进行喷水,增加植物所述生长环境中空气的水分含量,使得植物产生的气生根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足够的水分,进一步满足攀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所述储水箱16与所述连接总管15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所述连接总管15通过三通连接头连接有水平的水管,所述水管为圆形管,所述圆形管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连接架4上的第一连接管12进行连通,所述储水箱16可以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之间的位置处。底座1: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的底端与所述底座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所述底座1包括矩形板状的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垂直的四个侧面,各所述侧面同样形成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底座1内部形成长方体结构的的栽培槽2,所述栽培槽2内部设有矩形板状结构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与所述栽培槽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板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各所述固定孔6可以是圆形的通孔,各所述固定孔6内设有用于植物种植的种植槽7,所述种植槽7形成底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种植槽7的侧壁以及底面上均开设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种植槽7的侧壁上向外侧延伸有圆环形的固定环,所述固定孔6与所述种植槽7的外径相同,所述固定环可以设在高于所述种植槽7三分之二的位置处,将所述种植槽7插接在所述固定孔6内,所述固定环可以有效避免所述种植槽7通过所述固定孔6滑入所述栽培槽2的底部,实现对所述种植槽7位置的有效固定,所述固定环6与所述种植槽7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栽培槽2下端对应两侧壁上预留有用于输送装置中进液管8和出液管9通过的小孔,为了进一步防止营养液由所述进液管8、出液管9与所述栽培槽2的连接处渗出,所述进液管8、出液管9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攀援植物栽培架,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底端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的内部形成用于植物种植的栽培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上端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底座(1)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底座(1)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还设有用于对植物进行喷水的喷灌装置,所述栽培槽(2)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各所述固定孔(6)内设有用于植物种植的种植槽(7),所述栽培槽(2)内还设有用于为所述栽培槽(2)内植物进行营养液输送的输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攀援植物栽培架,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底端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的内部形成用于植物种植的栽培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上端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所述底座(1)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底座(1)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底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还设有用于对植物进行喷水的喷灌装置,所述栽培槽(2)的内部设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6),各所述固定孔(6)内设有用于植物种植的种植槽(7),所述栽培槽(2)内还设有用于为所述栽培槽(2)内植物进行营养液输送的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援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栽培槽(2)内部连通的进液管(8)和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8)与所述出液管(9)分别连接在所述栽培槽(2)的两端部,且所述进液管(8)与所述出液管(9)相对应设置,所述进液管(8)和所述出液管(9)还连通有储液腔(10),所述储液腔(10)位于所述进液管(8)的上端,所述出液管(9)与所述储液腔(10)之间还连接有抽液泵(11),形成所述储液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肖燕娄中华王院波王兰付
申请(专利权)人:邳州市景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