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顺辉专利>正文

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06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补偿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无功自动补偿器,所述固定座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通过在固定座的内部设置保护套,能够对无功自动补偿器进行保护,又在固定座和无功自动补偿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并设置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一固定螺母对其进行固定,能够方便使用者对无功自动补偿器进行安装固定,从而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拆装维护,达到了便于维护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补偿器
,特别是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电容器是指出线瓷套管、电容元件组和外壳等组成的一类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具有耗损低、质量轻的特点。高压并联电容器需要对其进行并联补偿。并联补偿是指将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从而实现无功补偿的技术。在电网中安装并联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并联补偿在电网无功补偿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现有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不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使用时,不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所述第一安装槽(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无功自动补偿器(4),所述固定座(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5),所述无功自动补偿器(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6),所述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片(5)与第二连接片(6)的位置相对应,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7),所述第一固定孔(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螺...

【技术特征摘要】
1.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所述第一安装槽(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无功自动补偿器(4),所述固定座(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5),所述无功自动补偿器(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6),所述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片(5)与第二连接片(6)的位置相对应,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7),所述第一固定孔(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8),所述第一固定螺栓(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8)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9),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远离固定座(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12),所述固定套筒(12)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套筒(1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3),所述连接块(10)、固定套筒(12)和第一固定板(13)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4)。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勇鲁顺辉
申请(专利权)人:鲁顺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