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007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基体和内腔,所述插头基体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透孔,所述透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弯针、第二弯针、第三弯针、第四弯针、第五弯针、第六弯针和第七弯针,所述第一弯针、所述第二弯针、所述第三弯针、所述第四弯针、所述第五弯针、所述第六弯针和所述第七弯针的后侧壁贯穿所述插头基体的后侧壁,该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连接迅速、体积小、重量轻、接点密度大,型号存在区别,采用高低压混装形式,满足不同的电流需求,保证电连接器插配时在电路闭合前准确定位,可有效防误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飞机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整个主机的安危,为此,主机电路对电连接器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正因为电连接器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使它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中,电连接器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外形、结构、用途等。电连接器由固定端电连接器,即阴接触件(简称插座),与自由端电连接器,即阳接触件(简称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接电缆,通过连接螺帽实现插头、插座连接。现有电连接器在使用中体积和重量都较大,连接不迅速,在型号统一的同情况下,无法满足高低压混装形式和不同的电量需求,无法保证电连接器插配时在电路闭合前的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电连接器在使用中体积和重量都较大,连接不迅速,在型号统一的同情况下,无法满足高低压混装形式和不同的电量需求,无法保证电连接器插配时在电路闭合前的准确定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基体和内腔,所述插头基体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透孔,所述透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弯针、第二弯针、第三弯针、第四弯针、第五弯针、第六弯针和第七弯针,所述第一弯针、所述第二弯针、所述第三弯针、所述第四弯针、所述第五弯针、所述第六弯针和所述第七弯针的后侧壁贯穿所述插头基体的后侧壁,所述第一弯针、所述第二弯针、所述第三弯针、所述第四弯针、所述第五弯针、所述第六弯针和所述第七弯针的底部与所述插头基体的内腔底部接触。优选的,所述插头基体的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主耳,所述主耳的顶部开设有主耳孔。优选的,所述插头基体的左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副耳,所述副耳的顶部开设有副耳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弯针、所述第二弯针、所述第三弯针、所述第四弯针、所述第五弯针、所述第六弯针和所述第七弯针的型号各不相同,材质为铜材。优选的,所述插头基体采用PBT塑料注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连接迅速、体积小、重量轻、接点密度大,型号存在区别,采用高低压混装形式,满足不同的电流需求,保证电连接器插配时在电路闭合前准确定位,可有效防误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侧面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侧面内部示意图。图中:100插头基体、110主耳、120主耳孔、130副耳、140副耳孔、200内腔、210第一弯针、220第二弯针、230第三弯针、240第四弯针、250第五弯针、260第六弯针、270第七弯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便于降低整体体积和重量,便于满足不同的电流需求,可有效保证定位性,请参阅图1-3,包括插头基体100和内腔200;请再次参阅图1,插头基体100的两侧具有主耳110和副耳130,具体的,插头基体100的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主耳110,主耳110的顶部开设有主耳孔120,插头基体100的左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副耳130,副耳130的顶部开设有副耳孔140;请再次参阅图1-3,内腔200的外部与插头基体100固定连接,具体的,插头基体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内腔200,内腔200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的顶部开设有透孔,透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的后侧壁贯穿插头基体100的后侧壁,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的底部与插头基体100的内腔底部接触;其中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型号为Z10W8a/b/c/d,接触对直径为φ1.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型号为Z15W8a/b/c,接触对直径为φ1.5,七种不同规格的弯针依次装配入插头基体100;在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在插头基体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内腔200,并在插头基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主耳110和副耳130,主耳110和副耳130上分别开设有主耳孔120和副耳孔140,其次在内腔200的内部插接不同规格的弯针,一次装配入插头基体100,可有效的按照高低压混装形式,满足不同的电流需求,整体体积小,降低了重量。请再次参阅图2-3,为了增加组合使用的配合性,保证良好的导通性以及抗电化学腐蚀性,具体的,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的型号各不相同,材质为铜材,铜材型号为H62铜,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的特点,铜材经精加工后电镀金,并对镀金层厚度要求在0.3μm范围。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增加组合的稳定性,具体的,插头基体100采用PBT塑料注塑,采用阻燃性好,线胀系数小、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性高的PBT塑料注塑成基体,完全能满足连接器在-40℃~125℃间的使用温度条件下工作。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技术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基体(100)和内腔(200),所述插头基体(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腔(200),所述内腔(200)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透孔,所述透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所述第一弯针(210)、所述第二弯针(220)、所述第三弯针(230)、所述第四弯针(240)、所述第五弯针(250)、所述第六弯针(260)和所述第七弯针(270)的后侧壁贯穿所述插头基体(100)的后侧壁,所述第一弯针(210)、所述第二弯针(220)、所述第三弯针(230)、所述第四弯针(240)、所述第五弯针(250)、所述第六弯针(260)和所述第七弯针(270)的底部与所述插头基体(100)的内腔底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插式组合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基体(100)和内腔(200),所述插头基体(100)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内腔(200),所述内腔(200)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透孔,所述透孔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弯针(210)、第二弯针(220)、第三弯针(230)、第四弯针(240)、第五弯针(250)、第六弯针(260)和第七弯针(270),所述第一弯针(210)、所述第二弯针(220)、所述第三弯针(230)、所述第四弯针(240)、所述第五弯针(250)、所述第六弯针(260)和所述第七弯针(270)的后侧壁贯穿所述插头基体(100)的后侧壁,所述第一弯针(210)、所述第二弯针(220)、所述第三弯针(230)、所述第四弯针(240)、所述第五弯针(250)、所述第六弯针(260)和所述第七弯针(270)的底部与所述插头基体(100)的内腔底部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墨郭旭松汪亚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光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