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59767 阅读:8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包括集装箱、电池组、空调系统和总控柜,其中,集装箱具有间隔设置的电器舱和电池舱;电池组设置在电池舱内,电池组内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内均具有冷却风道;空调系统设置在集装箱上,空调系统包括换热机组和与换热机组连通的送风结构,送风结构具有送风通道,送风通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送风段,在送风通道内的风流动方向上,多个送风段的通风截面面积依次减小;送风结构上分布设置有多个送风口,多个送风口用于对冷却风道送风;总控柜设置在电器舱内,总控柜与电池组电连接。通过该方案,可以提高储能系统长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应用,其中,储能技术中的集装箱储能技术在多个国家的节能减排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较好地应用了集装箱储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内多个电池模组在长时间工作后,电池箱内的热量会逐渐积累,由于电池箱易燃易爆,所以随着电池箱内的热量不断积累,电池箱可能会出现燃烧甚至爆炸,因此需要及时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现有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不同位置存在冷却效果不均衡的问题,影响长期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以提高现有的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具有间隔设置的电器舱和电池舱;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电池组内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电池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均具有冷却风道;空调系统,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换热机组和与所述换热机组连通的送风结构,所述送风结构具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装箱(10),所述集装箱(10)具有间隔设置的电器舱和电池舱;/n电池组(20),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电池组(20)内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电池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均具有冷却风道;/n空调系统(30),设置在所述集装箱(10)上,所述空调系统(30)包括换热机组和与所述换热机组连通的送风结构(31),所述送风结构(31)具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送风段,在所述送风通道内的风流动方向上,多个所述送风段的通风截面面积依次减小;所述送风结构(31)上分布设置有多个送风口,多个所述送风口用于对所述冷却风道送风;/n总控柜(40),设置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装箱(10),所述集装箱(10)具有间隔设置的电器舱和电池舱;
电池组(20),设置在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电池组(20)内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电池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均具有冷却风道;
空调系统(30),设置在所述集装箱(10)上,所述空调系统(30)包括换热机组和与所述换热机组连通的送风结构(31),所述送风结构(31)具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送风段,在所述送风通道内的风流动方向上,多个所述送风段的通风截面面积依次减小;所述送风结构(31)上分布设置有多个送风口,多个所述送风口用于对所述冷却风道送风;
总控柜(40),设置在所述电器舱内,所述总控柜(40)与所述电池组(2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31)包括多个引风管和顺次连接的顶板、第一侧板(32)、底板和第二侧板(33),其中,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32)、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33)围绕形成所述送风通道,所述第一侧板(32)为平板,所述第二侧板(33)包括多个阶梯设置的导风板,以形成多个所述送风段;多个所述引风管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32)上,所述引风管的出口为所述送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31)位于所述电池舱内的上部,所述送风结构(31)沿所述电池舱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送风口沿所述送风结构(31)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送风口的出风方向均朝向下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31)为两个,两个所述送风结构(31)间隔设置,所述换热机组包括室内机(34)和室外机(35),其中,所述室内机(34)设置在所述电器舱内,所述室外机(35)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集装箱(10)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20)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组(20)呈两排设置,所述空调系统(30)还包括与所述换热机组连接的回风结构(36),所述回风结构(36)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回风口,所述回风结构(36)位于两排所述电池组(20)之间,多个所述回风口用于回收从所述冷却风道输出的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结构(36)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回风板和第二回风板,所述第一回风板和所述第二回风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回风板和所述第二回风板之间的区域形成回风通道,所述第一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璟韩润生申江龙高超申力方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