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853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板电脑配件领域,尤指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使得平板具有更多的扩展功能,不仅能够保护平板电脑,还能增加平板电脑的功能,如数据传输、功能转换和充电等,更加功能多样,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把扩展模块与壳体结为一体,无电线外露,不但美观,携带方便,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简易快捷,实用性强。用户通过把平板电脑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护壳内,即可使得平板电脑与IPAD接口电连接,用户便可以使用扩展模块的各个接口;并且本保护壳还通过磁吸与对应的外置键盘电连接,使用方便,还使得平板变成一个便携式的微型笔记本电脑,特别适用于移动办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平板电脑配件领域,尤指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
技术介绍
平板电脑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许多生活便利。例如,人们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听音乐、观看视频或进行简便办公等。为了避免平板式电脑在携带或使用时不慎摔落或与其他物品碰撞、摩擦而造成损伤,许多人会在平板式电脑外加装保护套以达到保护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平板电脑只有一个接口完成数据传输和充电,无法同时进行充电和接收音频数据或其他数据传输,而且现有的平板电脑接口有限,而是直接采用数据线连接和转换造成使用的不方便,容易发生缠绕,不但影响美观,也不便于存放和携带,为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此外,现有的平板保护壳只有单一的保护平板的作用,并没有其他电子功能作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不但能够保护平板,还具有扩展平板电子功能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包括壳体和IPAD连接端口,所述壳体包括容置平板电脑的凹槽,所述IPAD连接端口设置在凹槽内,并且与平板电脑的接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壳体下侧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扩展模块和用于与键盘吸附固定的磁铁,所述扩展模块包括第一MCU芯片、第二MCU芯片、IPAD接口、充电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和键盘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第一MCU芯片输入端电连接,所述HDMI接口与第一MCU芯片输出端电连接,所述IPAD连接端口与IPAD接口电连接,所述IPAD接口与第一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第一MCU芯片通过USB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键盘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其中,所述IPAD连接端口与IPAD接口之间电连接的导线内嵌在壳体内部或者在壳体内设置通道进行布局排线。进一步地,所述扩展模块还包括USB音频接口、SD卡控制电路、SD卡读取接口、TF卡控制电路和TF卡读取接口,所述USB音频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SD卡读取接口通过SD卡控制电路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TF卡读取接口通过TF卡控制电路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其中,所述USB音频接口、SD卡读取接口和TF卡读取接口分别设于壳体侧边,所述SD卡读取接口和TF卡读取接口表面还卡接有可拆卸的塑料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CU芯片型号为EP9631G,所述第二MCU芯片型号为GL3510。进一步地,所述IPAD连接端口为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或智能触点接口,所述键盘接口为pogopin接口。其中,所述充电接口、HDMI接口和USB接口设于壳体侧边,所述磁铁与键盘接口位置设于壳体底侧。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塑料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侧边还设有与平板电脑按键相对应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背面还设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上端与壳体铰接。其中,所述壳体背面还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架的槽位,所述槽位形状与支撑架形状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使得平板具有更多的扩展功能,不仅能够保护平板电脑,还能增加平板电脑的功能,如数据传输、功能转换和充电等,更加功能多样,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2.把扩展模块与壳体结为一体,无电线外露,不但美观,携带方便,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简易快捷,实用性强。3.用户通过把平板电脑安装在本技术保护壳内,即可使得平板电脑与IPAD接口电连接,用户便可以使用扩展模块的各个接口;并且本保护壳还通过磁吸与对应的外置键盘电连接,使用方便,还使得平板变成一个便携式的微型笔记本电脑,特别适用于移动办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扩展模块的电路框图。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11.凹槽;12.容置腔;13.槽位;2.IPAD连接端口;3.扩展模块;31.第一MCU芯片;32.第二MCU芯片;33.IPAD接口;34.充电接口;35.HDMI接口;36.USB接口;37.键盘接口;38.USB音频接口;39.SD卡控制电路;310.SD卡读取接口;311.TF卡控制电路;312.TF卡读取接口;4.磁铁;5.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包括壳体1和IPAD连接端口2,所述壳体1包括容置平板电脑的凹槽11,所述IPAD连接端口2设置在凹槽11内,并且与平板电脑的接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壳体1下侧还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扩展模块3和用于与键盘吸附固定的磁铁4,所述扩展模块3包括第一MCU芯片31、第二MCU芯片32、IPAD接口33、充电接口34、HDMI接口35、USB接口36和键盘接口37,所述充电接口34与第一MCU芯片31输入端电连接,所述HDMI接口35与第一MCU芯片31输出端电连接,所述IPAD连接端口2与IPAD接口33电连接,所述IPAD接口33与第一MCU芯片31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第一MCU芯片31通过USB接口36与第二MCU芯片32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键盘接口37与第二MCU芯片32双向传输电连接。其中,本实施例第一MCU芯片31型号为EP9631G,所述第二MCU芯片32型号为GL35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模块3还可以包括USB音频接口38、SD卡控制电路39、SD卡读取接口310、TF卡控制电路311和TF卡读取接口312,所述USB音频接口38与第二MCU芯片32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SD卡读取接口310通过SD卡控制电路39与第二MCU芯片32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TF卡读取接口312通过TF卡控制电路311与第二MCU芯片32双向传输电连接。其中,所述USB音频接口38、SD卡读取接口310和TF卡读取接口312分别设于壳体1侧边,所述SD卡读取接口310和TF卡读取接口312表面还卡接有可拆卸的塑料盖,能够更好的保护接口堆积灰尘,需要使用时再拔出塑料盖;PD充电接口34、HDMI接口35和USB接口36设于壳体1侧边,所述磁铁4与键盘接口37位置设于壳体1底侧,使其与对应的外置键盘磁吸固定,更加方便快捷,本实施例磁铁4分别可以设有两个、四个或多个,在此不作限制。为了更好的匹配不同型号的平板电脑,IPAD连接端口2可以采用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或智能触点接口,根据对应型号的平板电脑设计其IPAD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IPAD连接端口,所述壳体包括容置平板电脑的凹槽,所述IPAD连接端口设置在凹槽内,并且与平板电脑的接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壳体下侧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扩展模块和用于与键盘吸附固定的磁铁,所述扩展模块包括第一MCU芯片、第二MCU芯片、IPAD接口、充电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和键盘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第一MCU芯片输入端电连接,所述HDMI接口与第一MCU芯片输出端电连接,所述IPAD连接端口与IPAD接口电连接,所述IPAD接口与第一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第一MCU芯片通过USB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键盘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IPAD连接端口,所述壳体包括容置平板电脑的凹槽,所述IPAD连接端口设置在凹槽内,并且与平板电脑的接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壳体下侧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扩展模块和用于与键盘吸附固定的磁铁,所述扩展模块包括第一MCU芯片、第二MCU芯片、IPAD接口、充电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和键盘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第一MCU芯片输入端电连接,所述HDMI接口与第一MCU芯片输出端电连接,所述IPAD连接端口与IPAD接口电连接,所述IPAD接口与第一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第一MCU芯片通过USB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键盘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IPAD连接端口与IPAD接口之间电连接的导线内嵌在壳体内部或者在壳体内设置通道进行布局排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电子功能的结构改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模块还包括USB音频接口、SD卡控制电路、SD卡读取接口、TF卡控制电路和TF卡读取接口,所述USB音频接口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SD卡读取接口通过SD卡控制电路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所述TF卡读取接口通过TF卡控制电路与第二MCU芯片双向传输电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聚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