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文哲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64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检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右侧的顶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右侧螺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分别与两组主动锥齿轮的中部卡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轴承座的中部卡接。该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柱齿轮转动以及柱齿轮与两组齿条的配合,使得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便于对道路裂缝的宽度进行测量,且设备的结构较为简单,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以及丝杆与丝座的配合,使得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便于将探测杆进行升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道路检测
,具体为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工程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安全事故问题日益突出,沥青路面裂缝是路面的一项主要病害,裂缝的出现一方面导致路面整体强度和刚度的下降,导致路面使用性能降低。另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环境对路面的老化作用,导致路面整体开裂甚至塌陷,影响路面耐久性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定期对路面的进行裂缝状况检测,以尽早避免重大伤害。一般的道路裂缝检测设备对裂缝宽度的检测通过在前期进行路面图像的采集,后期分析路面图像的方法。目前市场上的道路裂缝检测设备成本较高,结构较为复杂,且不便于对裂缝宽度进行单个逐一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道路裂缝检测设备成本较高,结构较为复杂,且不便于对裂缝宽度进行单个逐一分析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右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右侧的顶部与第一伺服电机(2)的右侧螺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的中部分别与两组主动锥齿轮(4)的中部卡接,所述第一转轴(3)的左端与轴承座(5)的中部卡接,所述轴承座(5)的左侧与基座(1)内左侧的顶部螺接,所述主动锥齿轮(4)与从动锥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6)的中部与丝杆(7)的顶端卡接,所述丝杆(7)外表面的底部与丝座(8)的中部螺接,两组所述丝座(8)的顶部分别与底板(9)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9)的左侧和右侧均与连接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工程施工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右侧的顶部与第一伺服电机(2)的右侧螺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的中部分别与两组主动锥齿轮(4)的中部卡接,所述第一转轴(3)的左端与轴承座(5)的中部卡接,所述轴承座(5)的左侧与基座(1)内左侧的顶部螺接,所述主动锥齿轮(4)与从动锥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6)的中部与丝杆(7)的顶端卡接,所述丝杆(7)外表面的底部与丝座(8)的中部螺接,两组所述丝座(8)的顶部分别与底板(9)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9)的左侧和右侧均与连接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杆(10)的外表面分别与两组滑轨(11)滑动连接,两组所述滑轨(11)镜像分布,所述滑轨(11)的底部与基座(1)内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滑轨(11)分别位于两组丝杆(7)的左侧和右侧,两组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分别与顶板(12)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2)下表面的中部与第二伺服电机(13)的顶部螺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4)的底端与柱齿轮(15)的中部卡接,所述柱齿轮(15)的前侧和后侧均与齿条(16)相互啮合,所述齿条(16)的底部与滑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0)的底部与底板(9)滑动连接,两组所述齿条(16)中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哲闫海波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董文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