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雁荣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61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烘干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壳,以及设置于设备外壳顶部的第一定位轴承和伺服电机,从动扭矩杆的一端位于设备外壳的内部,从动扭矩杆另外一端位于设备外壳的外部且套接有从动盘,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上设置有驱动皮带,驱动皮带远离驱动盘的一端动力输出连接于从动盘,且从动盘、驱动盘和驱动皮带三者形成稳定的动力输出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称设置的定位杆远离设备外壳的一端均套接有活动轴,对称设置的活动轴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炒锅,能够将U型炒锅良好的固定于备外壳内部吗,且形成稳定的旋转状态,有利于U型炒锅的翻转,增加炒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叶烘干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专利技术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专利技术地,例如印度、非洲等。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茶叶烘干设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装置将针对此做进一步的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壳,以及设置于设备外壳顶部的第一定位轴承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定位轴承的内部穿接有从动扭矩杆,所述从动扭矩杆的一端位于设备外壳的内部,所述从动扭矩杆另外一端位于设备外壳的外部且套接有从动盘,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远离驱动盘的一端动力输出连接于从动盘,且从动盘、驱动盘和驱动皮带三者形成稳定的动力输出关系。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还设置有设备门,所述设备门的门面上还设置有观看窗和操控面板,所述设备外壳的底部竖直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架。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定位杆,对称设置的所述定位杆均垂直于设备外壳,对称设置的所述定位杆远离设备外壳的一端均套接有活动轴,对称设置的活动轴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炒锅。进一步的,所述U型炒锅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支杆,定位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炒锅的内壁。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杆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轴承,所述第二定位轴承的内部穿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搅拌页,所述搅拌页与U型炒锅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轴承远离搅拌页的一端与从动扭矩杆活动卡接,所述设备外壳内部底座设置有烘干器,所述烘干器,与U型炒锅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用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创新性的改进,同时增加其实际的使用效果。本技术将推出第一定位轴承的内部穿接有从动扭矩杆,从动扭矩杆的一端位于设备外壳的内部,从动扭矩杆另外一端位于设备外壳的外部且套接有从动盘,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上设置有驱动皮带,驱动皮带远离驱动盘的一端动力输出连接于从动盘,且从动盘、驱动盘和驱动皮带三者形成稳定的动力输出关系。本技术通过设备外壳还设置有设备门,设备门的门面上还设置有观看窗和操控面板,设备外壳的底部竖直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架,设备外壳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定位杆,对称设置的定位杆均垂直于设备外壳,对称设置的定位杆远离设备外壳的一端均套接有活动轴,对称设置的活动轴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炒锅,能够将U型炒锅良好的固定于备外壳内部,且形成稳定的旋转状态,有利于U型炒锅的翻转,增加炒茶的效率。进一步的,U型炒锅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支杆,定位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炒锅的内壁,定位支杆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轴承,第二定位轴承的内部穿接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一端设置有搅拌页,搅拌页与U型炒锅相配合,二定位轴承远离搅拌页的一端与从动扭矩杆活动卡接,设备外壳内部底座设置有烘干器,烘干器与U型炒锅相配合,U型炒锅能够不同角度的翻转,且和烘干器相互配合,便于炒茶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外壳;2、第一定位轴承;3、伺服电机;4、从动扭矩杆;5、从动盘;6、驱动盘;7、驱动皮带;8、设备门;9、观看窗;10、操控面板;11、设备支架;12、定位杆;13、活动轴;14、U型炒锅;15、定位支杆;16、第二定位轴承;17、搅拌杆;18、搅拌页;19、烘干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图1-2,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以及设置于设备外壳1顶部的第一定位轴承2和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定位轴承2的内部穿接有从动扭矩杆4,所述从动扭矩杆4的一端位于设备外壳1的内部,所述从动扭矩杆4另外一端位于设备外壳1的外部且套接有从动盘5,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盘6,所述驱动盘6上设置有驱动皮带7,所述驱动皮带7远离驱动盘6的一端动力输出连接于从动盘5,且从动盘5、驱动盘6和驱动皮带7三者形成稳定的动力输出关系。所述设备外壳1还设置有设备门8,所述设备门8的门面上还设置有观看窗9和操控面板10,所述设备外壳1的底部竖直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架11。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壁对称设置有定位杆12,对称设置的所述定位杆12均垂直于设备外壳1,对称设置的所述定位杆12远离设备外壳1的一端均套接有活动轴13,对称设置的活动轴13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炒锅14。所述U型炒锅14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支杆15,定位支杆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炒锅14的内壁。所述定位支杆1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轴承16,所述第二定位轴承16的内部穿接有搅拌杆17,所述搅拌杆17的一端设置有搅拌页18,所述搅拌页18与U型炒锅14相配合,所述第二定位轴承16远离搅拌页18的一端与从动扭矩杆4活动卡接,所述设备外壳1内部底座设置有烘干器19,所述烘干器19,与U型炒锅14相配合。本技术中,使用时,将本装置于合适的位置,通过将设备门8打开,并且在U型炒锅14内部放置新鲜茶叶,这时启动烘干器19且将设备门8关闭,同时控制操控面板10开操纵伺服电机3的旋转,进而使得从动盘5带动从动扭矩杆4,最后让搅拌杆17页跟着旋转,进一步的将搅拌页18沿着U型炒锅14的内壁旋转翻炒茶叶,当完成炒茶后,操作操控面板10停机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以及设置于设备外壳(1)顶部的第一定位轴承(2)和伺服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轴承(2)的内部穿接有从动扭矩杆(4),所述从动扭矩杆(4)的一端位于设备外壳(1)的内部,所述从动扭矩杆(4)另外一端位于设备外壳(1)的外部且套接有从动盘(5),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盘(6),所述驱动盘(6)上设置有驱动皮带(7),所述驱动皮带(7)远离驱动盘(6)的一端动力输出连接于从动盘(5),且从动盘(5)、驱动盘(6)和驱动皮带(7)三者形成稳定的动力输出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包括设备外壳(1),以及设置于设备外壳(1)顶部的第一定位轴承(2)和伺服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轴承(2)的内部穿接有从动扭矩杆(4),所述从动扭矩杆(4)的一端位于设备外壳(1)的内部,所述从动扭矩杆(4)另外一端位于设备外壳(1)的外部且套接有从动盘(5),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盘(6),所述驱动盘(6)上设置有驱动皮带(7),所述驱动皮带(7)远离驱动盘(6)的一端动力输出连接于从动盘(5),且从动盘(5)、驱动盘(6)和驱动皮带(7)三者形成稳定的动力输出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1)还设置有设备门(8),所述设备门(8)的门面上还设置有观看窗(9)和操控面板(10),所述设备外壳(1)的底部竖直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架(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富硒茶叶高效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雁荣
申请(专利权)人:黎雁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