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增香专利>正文

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56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盒、进气盒、进气导管和除湿导管,所述除湿盒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下部设有进气导管和除湿导管,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另一侧设有进气盒,所述进气盒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之间通过连接导管相连接,所述进气导管与所述进气盒相连通,所述除湿导管与所述除湿盒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气导管和除湿导管的圆台结构设计,由于流体运动原理,外界新鲜空气会从位于地下室外部的进气导管的下部进入导管,从而进入地下室内,地下室内的气体又会从位于地下室内部的除湿导管的下部进入导管,排出地下室,从而使得地下室的空气得到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间用除湿器
本技术涉及除湿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房间用除湿器。
技术介绍
地下室由于得不到良好的通风以及阳光的照射,地底下的潮气湿气只能堆积在地下室房间里,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地下室由于潮气湿气的堆积,储存的物品会受到潮气湿气的影响而发烂发霉。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彻底除湿的方式在当今国际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方式,常用的办法就是在闲暇时候将地下室打开,并用排风扇向外排气,然而,此方法不仅会带来大量的电力消耗,而且除湿效果维持不久,一旦地下室关闭后,潮气湿气又会快速堆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采用排风扇除湿不仅会带来大量的电力消耗,而且除湿效果维持不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盒、第一连接盒、第二连接盒、进气盒、进气导管和除湿导管,所述除湿盒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下部设有进气导管和除湿导管,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另一侧设有进气盒,所述进气盒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之间通过连接导管相连接,所述进气导管与所述进气盒相连通,所述除湿导管与所述除湿盒相连通,所述进气导管与除湿导管之间互不干扰。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盒与所述除湿盒的内部各设有一台辅助风扇,所述辅助风扇的电源线穿过所述进气盒或所述除湿盒的外壁后合并在成一根电缆线。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盒内的辅助风扇与所述除湿盒内的辅助风扇的工作方向相反。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导管呈外径由上之下逐渐增大的圆台形结构,所述除湿导管的结构与所述进气导管相一致,所述进气导管与所述除湿导管的下部设有设有若干个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上下外径保持一致,所述延长管的另一端设有导管转向接头。作为优选,所述除湿导管的导管转向接头上设有三通管。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盒与除湿盒的顶部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包括盖身和盖顶,所述盖身呈中空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盖身的外径与所述进气盒、除湿盒的内径相契合,所述盖顶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的外径,所述盖顶的中部设有透气区,所述透气区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间用除湿器,结构合理,通过进气导管和除湿导管的圆台结构设计,由于流体运动原理,外界新鲜空气会从位于地下室外部的进气导管的下部进入导管,从而进入地下室内,地下室内的气体又会从位于地下室内部的除湿导管的下部进入导管,排出地下室,从而使得地下室的空气得到流通,此过程无需电力等消耗,辅助电机作为备用,开启时可以加快除湿速度,整个装置大多埋于地下室墙体内部,损坏率小;延长管可以根据具体墙体高度而选择。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房间用除湿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房间用除湿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除湿盒、2-第一连接盒、3-第二连接盒、4-进气盒、5-进气导管、51-延长管、52-导管转向接头、53-三通管、6-除湿导管、7-电缆线、8-保护盖、81-盖身、82-盖顶、83-透气区、9-辅助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盒1、第一连接盒2、第二连接盒3、进气盒4、进气导管5和除湿导管6,所述除湿盒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盒2,所述第一连接盒2的下部设有进气导管5和除湿导管6,所述第一连接盒2的另一侧设有进气盒4,所述进气盒4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盒3,所述第一连接盒2和第二连接盒3之间通过连接导管21相连接,所述进气导管5与所述进气盒4相连通,所述除湿导管6与所述除湿盒1相连通,所述进气导管5与除湿导管6之间互不干扰。所述进气盒4与所述除湿盒1的内部各设有一台辅助风扇9,所述辅助风扇9的电源线穿过所述进气盒4或所述除湿盒1的外壁后合并在成一根电缆线7。所述进气盒4内的辅助风扇9与所述除湿盒1内的辅助风扇9的工作方向相反。所述进气导管5呈外径由上之下逐渐增大的圆台形结构,所述除湿导管6的结构与所述进气导管5相一致,所述进气导管5与所述除湿导管6的下部设有设有若干个延长管51,所述延长管51的上下外径保持一致,所述延长管51的另一端设有导管转向接头52。所述除湿导管6的导管转向接头52上设有三通管53。所述进气盒4与除湿盒1的顶部设有保护盖8,所述保护盖8包括盖身81和盖顶82,所述盖身81呈中空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盖身81的外径与所述进气盒4、除湿盒1的内径相契合,所述盖顶82的外径大于所述盖身81的外径,所述盖顶82的中部设有透气区83,所述透气区83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在工作过程中,将该装置埋于地下室墙体内,使得除湿盒1、第一连接盒、第二连接盒和进气盒4位于地下室墙体的顶部,并根据需要选择若干个延长管51,使得进气导管5与除湿导管6的下端进口位于地下室墙体的底部,其中进气导管5的进口和除湿盒1的开口位于墙体外侧,除湿导管6的进口和进气盒4的开口位于墙体的内侧。安装完成后,由于进气导管5与除湿导管6的外径圆台结构设计,根据流体力学顶部截面小,底部截面大,所以底部压强大于顶部,所以起到“拔烟”作用,所以外界的新鲜空气会从进气导管5底部的进口进入,并在进气盒4进入地下室,而地下室内部的空气,则会从除湿导管6底部三通管53两端的进口进入,从除湿盒1排出地下室,整个过程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且整个过程始终在进行,使得地下室的空气可以一直保持流通,潮气湿气不会堆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盒(1)、第一连接盒(2)、第二连接盒(3)、进气盒(4)、进气导管(5)和除湿导管(6),所述除湿盒(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盒(2),所述第一连接盒(2)的下部设有进气导管(5)和除湿导管(6),所述第一连接盒(2)的另一侧设有进气盒(4),所述进气盒(4)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盒(3),所述第一连接盒(2)和第二连接盒(3)之间通过连接导管(21)相连接,所述进气导管(5)与所述进气盒(4)相连通,所述除湿导管(6)与所述除湿盒(1)相连通,所述进气导管(5)与除湿导管(6)之间互不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盒(1)、第一连接盒(2)、第二连接盒(3)、进气盒(4)、进气导管(5)和除湿导管(6),所述除湿盒(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盒(2),所述第一连接盒(2)的下部设有进气导管(5)和除湿导管(6),所述第一连接盒(2)的另一侧设有进气盒(4),所述进气盒(4)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盒(3),所述第一连接盒(2)和第二连接盒(3)之间通过连接导管(21)相连接,所述进气导管(5)与所述进气盒(4)相连通,所述除湿导管(6)与所述除湿盒(1)相连通,所述进气导管(5)与除湿导管(6)之间互不干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盒(4)与所述除湿盒(1)的内部各设有一台辅助风扇(9),所述辅助风扇(9)的电源线穿过所述进气盒(4)或所述除湿盒(1)的外壁后合并在成一根电缆线(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间用除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盒(4)内的辅助风扇(9)与所述除湿盒(1)内的辅助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增香
申请(专利权)人:孔增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