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443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包括外阀体,设于外阀体中的内阀体,与内阀体连接的保持架,与保持架连接的阀芯,设于外阀体上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设于流体入口上的压环、顶环、密封圈和阀座;外阀体和内阀体之间设有若干块支撑板,阀芯面向流体入口中部的部位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流体容纳壳体,流体容纳壳体呈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杂质和油脂不容易沉积,流体流动通畅,开启和关闭性能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
本技术涉及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
,尤其是涉及一种杂质和油脂不容易沉积的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
技术介绍
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是安装在压缩机、泵等装置或管线上,防止介质回流的保护装置。当正向流动的介质流动到阀瓣位置时,流动受阻,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推动阀芯,阀门开启;随着阀前介质流量和压力的减小,在弹簧作用力和介质背压作用下阀门关闭阻止介质回流。止回阀的工作特点是载荷变化大,启闭频率小,投入开启或关闭状态后,使用周期很长,但一旦有“切换”要求,则必须转动灵活,且实现紧密截断。用于污水管上的止回阀,由于污水中的杂质及油性物质较多,经常出现开启或关闭失灵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污水管上的止回阀经常出现开启或关闭失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杂质和油脂不容易沉积的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包括外阀体,设于外阀体中的内阀体,与内阀体连接的保持架,与保持架连接的阀芯,设于外阀体上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设于流体入口上的压环、顶环、密封圈和阀座;外阀体和内阀体之间设有若干块支撑板,阀芯面向流体入口中部的部位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流体容纳壳体,流体容纳壳体呈圆形,流体容纳壳体面向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流体容纳壳体上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个导流管,各个导流管的出水口均靠近阀芯边缘处。当正向流动的流体流动到阀座和阀芯的密封接触位置时,流动受阻,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推动阀芯,阀座和阀芯的接触位置分离,阀门开启;流体进入流体容纳壳体中后,流体从各个导流管中流出,对阀芯的用于密封的边缘部位进行冲击,防止油脂或其它杂质在阀芯的边缘部位积累;随着阀前流体流量和压力的减小,在流体背压的作用下,阀座和阀芯的边缘处密封接触,阀门关闭阻止介质回流。作为优选,阀芯面向流体入口的表面向流体入口方向弧形拱起,各个导流管均呈弧形。导流管呈弧形,使各个导流管可以沿着阀芯的表面旋转,降低各个导流管对流体的影响,使阀芯的边缘位置不容易积累杂质及油脂,保证本技术的开启和关断功能稳定。作为优选,外阀体呈圆筒状,外阀体中设有圆环形空腔,圆环形空腔中设有电加热丝,电加热丝与电源插头连接。如果内阀体和外阀体中积累的杂质和油脂较多的时候,流体的流动将受到阻碍,电加热丝可以对流体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流体的流动性,使流体顺利通过内阀体和外阀体之间,使本技术的开启和关断功能保持稳定。作为优选,外阀体上设有两个吊环。两个吊环的设置,便于采用吊车等工具移动本技术,有效降低本技术安装及拆卸时的劳动强度。作为优选,阀芯包括左侧板和与左侧板连接的横杆;保持架呈十字形,保持架和左侧板之间设有弹簧;横杆伸入保持架的横向腔体中,横杆通过两个轴承与横向腔体滑动连接。弹簧用于平衡≤0.1兆帕的正向流体压力,使阀座和阀芯保持密封状态,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正向流体的压力>0.1兆帕的时候,阀座和阀芯分离,阀门被打开。作为优选,内阀体右部设有整流罩。整流罩用于降低流体出口的流场不均匀性。作为优选,各块支撑板沿外阀体的圆周方向分布,支撑板的横截面呈向中部隆起的纺锤形。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杂质和油脂不容易沉积,流体流动通畅,开启和关闭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圆环形空腔和导流管的一种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板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外阀体1、内阀体2、保持架3、阀芯4、流体入口5、流体出口6、压环7、顶环8、密封圈9、阀座10、支撑板11、转轴12、流体容纳壳体13、导流管14、整流罩21、轴承32、左侧板41、横杆42、弹簧43、圆环形空腔101、吊环102、进水口1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包括外阀体1,设于外阀体中的内阀体2,与内阀体连接的保持架3,与保持架连接的阀芯4,设于外阀体上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设于流体入口上的压环7、顶环8、密封圈9和阀座10;外阀体和内阀体之间设有2块支撑板11,阀芯面向流体入口中部的部位设有转轴12,转轴上设有流体容纳壳体13,流体容纳壳体呈圆形,流体容纳壳体面向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31,流体容纳壳体上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4个导流管14,各个导流管的出水口均靠近阀芯边缘处。阀芯面向流体入口的表面向流体入口方向弧形拱起,各个导流管均呈弧形。外阀体呈圆筒状,外阀体中设有圆环形空腔101,圆环形空腔中设有电加热丝,电加热丝与电源插头连接。外阀体上设有两个吊环102。阀芯包括左侧板41和与左侧板连接的横杆42;保持架呈十字形,保持架和左侧板之间设有弹簧43;横杆伸入保持架的横向腔体中,横杆通过两个轴承32与横向腔体滑动连接。内阀体右部设有整流罩21。各块支撑板沿外阀体的圆周方向分布,如图3所示,支撑板的横截面呈向中部隆起的纺锤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正向流动的流体流动到阀座和阀芯的密封接触位置时,流动受阻,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推动阀芯,阀座和阀芯的接触位置分离,阀门开启;流体进入流体容纳壳体中后,流体从各个导流管中流出,流体对阀芯的用于密封垫的边缘部位进行冲击,防止油脂或其它杂质在阀芯的边缘部位积累;随着左侧流入阀门的流体流量和压力的减小,在右侧的流体的背压作用下,阀座和阀芯的边缘处密封接触,阀门关闭阻止介质回流。利用电加热丝对流体进行加热,提高流体的流动性,使流体顺利通过内阀体和外阀体之间,使本技术的开启和关断功能保持稳定。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其特征是,包括外阀体(1),设于外阀体中的内阀体(2),与内阀体连接的保持架(3),与保持架连接的阀芯(4),设于外阀体上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设于流体入口上的压环(7)、顶环(8)、密封圈(9)和阀座(10);外阀体和内阀体之间设有若干块支撑板(11),阀芯面向流体入口中部的部位设有转轴(12),转轴上设有流体容纳壳体(13),流体容纳壳体呈圆形,流体容纳壳体面向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31),流体容纳壳体上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个导流管(14),各个导流管的出水口均靠近阀芯边缘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其特征是,包括外阀体(1),设于外阀体中的内阀体(2),与内阀体连接的保持架(3),与保持架连接的阀芯(4),设于外阀体上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设于流体入口上的压环(7)、顶环(8)、密封圈(9)和阀座(10);外阀体和内阀体之间设有若干块支撑板(11),阀芯面向流体入口中部的部位设有转轴(12),转轴上设有流体容纳壳体(13),流体容纳壳体呈圆形,流体容纳壳体面向流体入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31),流体容纳壳体上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个导流管(14),各个导流管的出水口均靠近阀芯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其特征是,阀芯面向流体入口的表面向流体入口方向弧形拱起,各个导流管均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排污管上的无冲击轴流式止回阀,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熙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