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26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包括悬挑架,卸料斗及卸荷拉杆;所述悬挑架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水平固定于结构梁;所述悬挑架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及卸荷槽,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悬挑架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的底面匹配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穿过底面的安装孔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的一端与卸荷槽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摒弃了传统的悬挑卸料装置伸入建筑物内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该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的建筑技术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高度也随之不断地增加,且建筑结构体型日趋复杂,为满足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方便以及后期建筑物的外墙装饰施工等方面的施工需求,这些都离不开搭设外墙脚手架,其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其各种使用性能都相对较优,故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得到较为广泛地使用。为了确保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使用,在《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3.2.1条表3.2.1中有相关规定,即在安全等级II级的一般情况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超过40m,底部设置悬挑型钢梁承力架的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不超过20m,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约每隔18m就需要重新设置一道悬挑型钢梁承力架。悬挑型钢梁承力架即为传统的卸料平台,其用于材料的周转而在施工现场临时性搭设的操作台和操作架。卸料平台一般使用三个U型预埋件锚固在楼面板和楼面梁上。伸入室内的型钢梁布局复杂,妨碍室内建筑垃圾清理及施工人员行走。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型钢穿过墙体,这样能够避免妨碍室内建筑垃圾清理及施工人员行走的问题,但型钢容易破坏混凝土梁、板构件,引起楼面渗水漏水,还增加了施工时间。再者,伸入室内的固定长度不应小于室外悬挑段的1.25倍,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用≥3m的型钢梁,拐角处的型钢梁则需4m~5m。一次性投入的钢材多,卸料平台的整体重量大。一根3m~5m的工字钢安装、拆除过程全程依赖塔吊,在起吊过程中存在盲区,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摒弃了传统的悬挑卸料装置伸入建筑物内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该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包括悬挑架,卸料斗及卸荷拉杆;所述悬挑架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水平固定于结构梁;所述悬挑架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及卸荷槽,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悬挑架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的底面匹配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穿过底面的安装孔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的一端与卸荷槽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挑架为工字钢,其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工字钢与固定板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还包括长条型垫片,所述穿墙固定件穿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及结构梁;所述长条型垫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长条型垫片穿过穿墙固定件的突出段并由锁紧件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成对设置,所述限位柱与卸荷槽间隔分布于悬挑架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料斗为横杆及纵杆拼接形成矩形支撑体,其包括底面、位于底面侧部的侧面及正面,所述正面位于卸料斗长度方向的最外端,所述正面上设置有矩形凹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包括圆形安装孔及矩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与悬挑架的限位柱位置相对,所述矩形安装孔与悬挑架的卸荷槽位置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荷拉杆由拉杆主体及位于拉杆主体的固定环组成,所述固定环与卸荷槽及结构梁预埋件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与所述悬挑架的数量相匹配,其位于悬挑架固定点的正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包括U型的连接体及位于连接体端部的连接槽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预埋件的连接槽口竖向预埋于结构梁。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摒弃了传统的悬挑卸料装置伸入建筑物内的结构,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该装置可循环使用多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悬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卸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卸料斗底面上的安装孔的布局图;图6是本技术之卸荷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之结构梁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之限位柱固定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之长条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悬挑梁;1-1.限位柱;1-2.卸荷槽;1-3.固定板;1-4.加强筋;2.卸料斗;2-1.底面;2-2.安装孔;2-2-1.圆形安装孔;2-2-2.矩形安装孔;2-3.侧面;2-4.正面;2-4-1.矩形凹口;3.卸荷拉杆;3-1.拉杆主体;3-2.固定环;4.结构梁预埋件;4-1.连接体;4-2.连接槽口;5.穿墙固定件;6.限位柱固定垫片;7.长条型垫片;8.结构梁。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9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的相关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包括悬挑架1,卸料斗2及卸荷拉杆3;所述悬挑架1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5水平固定于结构梁8;所述悬挑架1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如图3所示,所述卸料斗2设置于悬挑架1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2的底面2-1匹配设置有安装孔2-2,在图5中示出,所述限位柱1-1及卸荷槽1-2穿过底面2-1的安装孔2-2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3的一端与卸荷槽1-2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2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4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挑架1为工字钢,其一端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工字钢与固定板1-3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1-4。本技术中,悬挑梁1端部的固定板1-3通过穿墙固定件5水平安装在结构梁8,避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悬挑梁深入建筑物内的情形,有效减少了悬挑梁的使用长度,减轻了悬挑卸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架,卸料斗及卸荷拉杆;所述悬挑架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水平固定于结构梁;所述悬挑架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及卸荷槽,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悬挑架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的底面匹配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穿过底面的安装孔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的一端与卸荷槽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架,卸料斗及卸荷拉杆;所述悬挑架成对设置,其通过穿墙固定件水平固定于结构梁;所述悬挑架的上部设置有限位柱及卸荷槽,所述卸料斗设置于悬挑架的上表面,所述卸料斗的底面匹配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穿过底面的安装孔由紧固件锁紧;所述卸荷拉杆的一端与卸荷槽连接,其另一端与位于卸料斗上部的结构梁预埋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架为工字钢,其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工字钢与固定板的交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悬挑卸料装置还包括长条型垫片,所述穿墙固定件穿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及结构梁;所述长条型垫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长条型垫片穿过穿墙固定件的突出段并由锁紧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悬挑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及卸荷槽成对设置,所述限位柱与卸荷槽间隔分布于悬挑架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建青程志军孙润宇黄震唐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