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09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包括自动针织机主体,所述自动针织机主体下方外部安装有针织布输出压杆,且自动针织机主体下方外部两侧还均安装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位于针织布输出压杆下方两侧,所述支撑架外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支撑架伸向自动针织机主体中部,所述针织布输出压杆顶端外部连接有2个固定块延伸板,且2个固定块延伸板之间均连接有针织布固定块,所述针织布固定块侧面为“U”形结构。本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在卷曲针织布时能够有效固定针织布头的形状,令针织布头在卷曲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设备,具体是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
技术介绍
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WilliamLee)专利技术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专利技术,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针织机按工艺类别可分为纬编机和经编机;按针床数可分为单针床针织机和双针床针织机;按针床形式可分为平型针织机和圆形针织机;全自动控制针织机为通过电脑控制编织宽度等参数的针织机。现有的自动控制的针织机能够编织出不同宽度的针织布,但密度较大的针织布的布头在卷曲时较为松散,容易在卷曲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包括自动针织机主体,所述自动针织机主体下方外部安装有针织布输出压杆,且自动针织机主体下方外部两侧还均安装有支撑架,并且支撑架位于针织布输出压杆下方两侧,所述支撑架外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贯穿支撑架伸向自动针织机主体中部,所述针织布输出压杆顶端外部连接有2个固定块延伸板,且2个固定块延伸板之间均连接有针织布固定块,所述针织布固定块侧面为“U”形结构,且针织布固定块开口夹角为锐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织布固定块的长度不小于针织布输出压杆的长度,且针织布输出压杆的竖向平分线与针织布固定块的竖向平分线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轴近固定块延伸板端截面为球缺形结构,且旋转轴球缺形结构顶部平面内开设有定位槽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延伸板内开设有连接通孔,且连接通孔轴线与定位槽孔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通孔与定位槽孔内部均为螺纹结构,且连接通孔与定位槽孔内部均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固定卡柱。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卡柱的高度等于连接通孔与定位槽孔的高度之和,且固定卡柱顶端外部连接有拉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在卷曲针织布时能够有效固定针织布头的形状,令针织布头在卷曲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本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在卷曲针织布时,能够将针织布头卡入针织布固定块内部开口之中进行固定,在卷曲过程中对针织布头进行防护,有效防止针织布头在卷曲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中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中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中的针织布固定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中的旋转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伺服电机,2、支撑架,3、针织布固定块,4、针织布输出压杆,5、自动针织机主体,6、定位槽孔,7、固定块延伸板,8、旋转轴,9、拉环,10、固定卡柱,11、连接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包括自动针织机主体5,自动针织机主体5下方外部安装有针织布输出压杆4,且自动针织机主体5下方外部两侧还均安装有支撑架2,并且支撑架2位于针织布输出压杆4下方两侧,支撑架2外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1,伺服电机1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8,旋转轴8近固定块延伸板7端截面为球缺形结构,且旋转轴8球缺形结构顶部平面内开设有定位槽孔6,此结构使得旋转轴8近固定块延伸板7端顶部为平面,方便搭放平板状的固定块延伸板7,且固定块延伸板7能够通过定位槽孔6与旋转轴8的球缺面进行连接,固定块延伸板7内开设有连接通孔11,且连接通孔11轴线与定位槽孔6轴线重合,此结构使得连接通孔11和定位槽孔6不会出现相互错位的情况,连接通孔11与定位槽孔6内部均为螺纹结构,且连接通孔11与定位槽孔6内部均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固定卡柱10,此结构使得连接通孔11与定位槽孔6能够通过螺纹结构与固定卡柱10紧密相连,且方便进行拆卸,固定卡柱10的高度等于连接通孔11与定位槽孔6的高度之和,且固定卡柱10顶端外部连接有拉环9,此结构使得固定卡柱10能够完全陷入连接通孔11与定位槽孔6内部进行固定,且使用者能够通过拉环9对固定卡柱10进行施力,旋转轴8贯穿支撑架2伸向自动针织机主体5中部,针织布输出压杆4顶端外部连接有2个固定块延伸板7,且2个固定块延伸板7之间均连接有针织布固定块3,针织布固定块3的长度不小于针织布输出压杆4的长度,且针织布输出压杆4的竖向平分线与针织布固定块3的竖向平分线重合,此结构使得针织布输出压杆4和针织布固定块3的位置相互对应,令针织布输出压杆4下方移动出的针织布头能够全部卡入针织布固定块3的开口之中,针织布固定块3侧面为“U”形结构,且针织布固定块3开口夹角为锐角,此结构使得夹角为锐角的针织布固定块3开口能够被使用者掰开扩张,以令针织布输出压杆4下方露出的针织布头能够被使用者卡入针织布固定块3的开口中固定,且针织布固定块3能够通过固定块延伸板7和旋转轴8跟随伺服电机1进行旋转,以环绕卷曲针织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时,当自动针织机主体5内成型的针织布从针织布输出压杆4下方露出垂落至针织布固定块3上方时,使用者可以将针织布固定块3上方的开口掰开,然后将针织布头放入针织布固定块3之中卡住固定,于是针织布头能够被针织布固定块3遮挡固定住,然后使用者可以启动支撑架2上的伺服电机1通过旋转轴8和固定块延伸板7带动针织布固定块3进行旋转,以卷收针织布,当针织布卷收结束后,使用者可以施力于拉环9之上,将固定卡柱10从定位槽孔6和连接通孔11内部旋转拧出,然后将固定块延伸板7和旋转轴8分离以取下卷收完针织布的针织布固定块3,若需要继续卷收针织布,只需反向操作上述步骤以安装针织布固定块3即可,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包括自动针织机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针织机主体(5)下方外部安装有针织布输出压杆(4),且自动针织机主体(5)下方外部两侧还均安装有支撑架(2),并且支撑架(2)位于针织布输出压杆(4)下方两侧,所述支撑架(2)外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8),所述旋转轴(8)贯穿支撑架(2)伸向自动针织机主体(5)中部,所述针织布输出压杆(4)顶端外部连接有2个固定块延伸板(7),且2个固定块延伸板(7)之间均连接有针织布固定块(3),所述针织布固定块(3)侧面为“U”形结构,且针织布固定块(3)开口夹角为锐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包括自动针织机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针织机主体(5)下方外部安装有针织布输出压杆(4),且自动针织机主体(5)下方外部两侧还均安装有支撑架(2),并且支撑架(2)位于针织布输出压杆(4)下方两侧,所述支撑架(2)外侧上安装有伺服电机(1),所述伺服电机(1)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8),所述旋转轴(8)贯穿支撑架(2)伸向自动针织机主体(5)中部,所述针织布输出压杆(4)顶端外部连接有2个固定块延伸板(7),且2个固定块延伸板(7)之间均连接有针织布固定块(3),所述针织布固定块(3)侧面为“U”形结构,且针织布固定块(3)开口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控制的针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固定块(3)的长度不小于针织布输出压杆(4)的长度,且针织布输出压杆(4)的竖向平分线与针织布固定块(3)的竖向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翼邦智造针织内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