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96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可以包括:接线端子套管;配电板接线端子,结合于所述接线端子套管;仪用变流器套管,从前方通过断路器室安装或拆卸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包围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并插入到所述接线端子套管中;以及仪用变流器,紧固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配置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的外周。在所述仪用变流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前方的端子,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可以形成有使所述至少一个端子向前方露出的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板,更详细而言,涉及采用设置有仪用变流器和仪用变流器套管的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
技术介绍
通常,配电板是为了监视、控制以及保护电力系统而使用的装置,为了发电站和变电所等的运转或控制、以及电动机的运转等,在配电板中容纳有断路器、变流器等各种电气设备。如上所述,在配电板中收纳的电气设备中,虽然安装于正面部的设备可以在前方进行维护,但对于安装于背面部的设备而言,除非确保规定程度以上的配电板背面部和背面壁之间的维护空间或通过正面部进入到配电板内部,否则难以维护。就配电板而言,在将各种设备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接通电压和电流,在发生故障电压、电流的情况下,检测异常并断开断路器或向其他控制设备提供信息。在配电板设置有多个分隔室,以根据用途提供收纳这些设备的空间,并且每个分隔室需符合法律规定的遮蔽和绝缘性能。图1是在拆除断路器的状态的断路器室中安装有现有技术的仪用变流器和仪用变流器套管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在拆除断路器的状态的断路器室中安装有现有技术的仪用变流器和仪用变流器套管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仪用变流器和仪用变流器套管的结合关系的图。配电板的分隔室包括收纳断路器的断路器室30,在断路器室30的前方可以设置有开闭断路器室的断路器室门30b。作业人员可以打开断路器室门30b并向前方引出断路器(未图示),可以在前方维护仪用变流器套管31′和仪用变流器40′。在断路器室6的后方可以安装有外壳110(enclosure)。所述外壳110可以是盒形状。外壳110的正面可以构成断路器室30的后板30a中的至少一部分。另外,配电板可以包括:安装部43,供仪用变流器40′的变流器安装,并支撑仪用变流器40′的变流器;以及接线端子套管安装部71,供接线端子套管41安装,并支撑该接线端子套管41。接线端子套管安装部71可以设置于断路器室30的后板。变流器安装部43可以位于断路器室30的后板30a后方,接线端子套管安装部71可以位于变流器安装部43的后方。接线端子套管41可以形成为一侧开放的盒形状。接线端子套管41可以通过在一侧形成凸缘来与接线端子套管安装部71结合。接线端子套管41可以从前方插入并设置于接线端子套管安装部71。配电板接线端子4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并且包括与电源侧母线连接的一端,和与仪用变流器套管31′接触而被支撑的另一端。配电板接线端子42的所述一端可以贯通接线端子套管41,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42的所述一端可以与电源侧母线接触而连接。下面,对现有技术的仪用变流器套管31′和仪用变流器40′进行说明。仪用变流器套管31′可以从断路器室30的后板30a的前方插入并安装。在断路器室30的后板30a可以形成有使仪用变流器套管31′插入的仪用变流器套管贯通孔。在仪用变流器套管31′可以容纳有配电板接线端子42。仪用变流器套管31′可以包括套管头部32、套管翼部33以及套管主体部34。在套管头部32可以插入有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并与配电板接线端子42连接。配电板接线端子42的长度可以形成为当断路器处于运转位置时与断路器的接线端子连接。套管翼部33可以位于套管头部32的后方。套管翼部33可以紧固于断路器室30的后板30a,并且位于仪用变流器40′的前方。套管主体部34可以从套管翼部33向后方延伸形成,并且具有比套管头部32的直径小的直径。套管主体部34内部的中空可以与套管头部32内部的中空连通。仪用变流器40′可以配置于仪用变流器套管31′的外周,更详细而言,配置于套管主体部34的外周。仪用变流器40′可以配置于外壳110的内部。仪用变流器40′可以包括第一中空部44、第二中空部46以及凸缘部47。凸缘部47可以位于第一中空部44和第二中空部46之间。另外,在凸缘部47可以设置有端子40a,更详细而言,端子40a可以设置在凸缘部47的正面。下面,对现有技术的仪用变流器套管31′和仪用变流器4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断路器室30的后方安装有外壳110,接线端子套管41可以通过断路器室30安装于在外壳110的背面形成的接线端子套管安装部71。之后,可以将变流器安装部43安装到外壳110的内部,并以配电板接线端子42贯通的方式将仪用变流器40′固定到变流器安装部43。仪用变流器40′可以通过断路器室30插入,并且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来安装于变流器安装部43。之后,可以将仪用变流器套管31′安装为通过断路器室30贯通变流器安装部43的内径。根据上述结构,现有技术的配电板存在,即便拆除断路器,仪用变流器40′,更详细地说,仪用变流器40′的端子40a也会被仪用变流器套管31′遮挡而不能向前方露出的问题点。进而,存在确认以及检查仪用变流器40′时需要拆卸仪用变流器套管31′并重新组装的不便。另外,由于需要分别组装仪用变流器套管31′和仪用变流器40′,因此不方便组装且组装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并且,由于仪用变流器40′的前后方向长度相对变长,因此存在整体配电板的前后方向长度变长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便不拆除仪用变流器套管,也能够看到仪用变流器的端子的配电板。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可以包括:配电板接线端子;仪用变流器套管,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从前方通过断路器室进行安装或拆卸,包围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以及仪用变流器,紧固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配置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的外周。在所述仪用变流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前方的端子,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可以形成有使所述至少一个端子向前方露出的开口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可以包括:套管头部;套管翼部,位于所述套管头部的后方,形成有所述开口部;以及套管主体部,从所述套管翼部向后方延伸。所述开口部可以形成为朝向所述套管头部的上侧或下侧。所述仪用变流器可以包括:凸缘部,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端子;以及中空部,从所述凸缘部向后方延伸,容纳所述套管主体部的一部分。所述凸缘部可以紧固于所述套管翼部。所述至少一个端子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正面,所述凸缘部的正面可以与所述套管翼部的背面相接触并紧固。在所述套管主体部可以插入有电场缓和用密封构件和与所述电场缓和用密封构件连接的引导弹簧。所述引导弹簧可以配置于所述套管主体部的前端。所述引导弹簧可以与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相接触,并且固定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端子和所述开口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在所述断路器室的后板可以形成有变流器套管紧固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紧固于所述变流器套管紧固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在与所述仪用变流器紧固的状态下,可以从前方通过所述断路器室插入到所述接线端子套管。所述套管翼部可以从所述套管头部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包括:/n配电板接线端子;/n仪用变流器套管,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从前方通过断路器室进行安装或拆卸,包围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以及/n仪用变流器,紧固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配置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的外周,/n在所述仪用变流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前方的端子,/n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形成有使至少一个所述端子向前方露出的开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23 KR 10-2018-00219941.一种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包括:
配电板接线端子;
仪用变流器套管,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从前方通过断路器室进行安装或拆卸,包围所述配电板接线端子;以及
仪用变流器,紧固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配置于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的外周,
在所述仪用变流器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前方的端子,
在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形成有使至少一个所述端子向前方露出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
所述仪用变流器套管包括:
套管头部;
套管翼部,位于所述套管头部的后方,形成有所述开口部;以及
套管主体部,从所述套管翼部向后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朝向所述套管头部的上侧或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
所述仪用变流器包括:
凸缘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端子;以及
中空部,从所述凸缘部向后方延伸,容纳所述套管主体部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
所述凸缘部紧固于所述套管翼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端子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正面,
所述凸缘部的正面与所述套管翼部的背面相接触并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套管型变流器的配电板,其中,
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址焄
申请(专利权)人:LS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