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484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所述输送控制系统包括:病理包埋盒、RFID识别装置、RFID写入装置、服务器、输送装置;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的RFID电子标签;服务器分别连接RFID识别装置及RFID写入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上设有若干包埋盒放置位,各包埋盒放置位设有一包埋盒支撑台,用以放置病理包埋盒;各包埋盒支撑台设有旋转控制电路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二处理电路分别连接各包埋盒支撑台的旋转控制电路;所述旋转控制电路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可提高输送的自动化程度,且病理包埋盒在输送过程中能被调整到相同的朝向,提高作业的规范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输送
,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病理诊断是医学上的重要诊断方法,被称为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按照相关统计,全国有执照的病理医生接近1万人,缺口高达9万人,病理医生的数量远远跟不上临床发展的需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提高病理科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考察疾病的病理形态、看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理包埋是病理切片制作前的重要步骤,包埋是将处理好的组织用包埋剂(可以是有机塑料、金属等)包裹起来以提供性能支撑或化学保护,使其有一定的硬度支撑以利于切片。目前,临床上大多是将脱水以后的组织放入包埋盒内,倒入溶解的蜡液,然后将病理编号附在或者打印上面,待蜡液凝固后等待下一步切片,以作病理分析。实际操作应用当中,人体组织标本的种类数量较多,需要进行批量切片处理,再利用病理编号批量归档。然而,现有的包埋盒识别技术和传统使用习惯只能人工手动输入病理编号,输送通过人工输送,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需要不断检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加重工作负担。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控制系统包括:/n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包埋盒本体用以固定病理组织,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以存储设定信息;/n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RFID电子标签;/n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上设有若干包埋盒放置位,各包埋盒放置位设有一包埋盒支撑台,用以放置病理包埋盒;/n所述病理包埋盒设有第一处理电路、第一电源模块、磁力计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分别连接第一处理电路、磁力计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其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磁力计用以获取方向信息;所述第一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磁力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理包埋盒输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控制系统包括:
病理包埋盒,包括包埋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包埋盒本体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包埋盒本体用以固定病理组织,所述RFID电子标签用以存储设定信息;
RFID识别装置,用以识别RFID电子标签;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上设有若干包埋盒放置位,各包埋盒放置位设有一包埋盒支撑台,用以放置病理包埋盒;
所述病理包埋盒设有第一处理电路、第一电源模块、磁力计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分别连接第一处理电路、磁力计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其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磁力计用以获取方向信息;所述第一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磁力计的输出端,能接收所述磁力计感应的方向信息;所述第一处理电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或/和输送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处理电路及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处理电路通过第二通信模块连接服务器或/和病理包埋盒,能接收所述磁力计获取的方向信息;
各包埋盒支撑台设有旋转控制电路及旋转驱动机构,第二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包埋盒支撑台的旋转控制电路,能向所述旋转控制电路发送旋转控制信号;
所述旋转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机构,用以向旋转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旋转驱动机构根据所述旋转控制电路发送的旋转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包埋盒支撑台旋转设定角度。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园段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昌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