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76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PET移印打包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包括复合层,所述复合层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胶层胶接有防滑层,所述复合层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梯形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梯形凹槽之间的复合层表面形成第一梯形凸块,所述第一梯形凸块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流通槽,所述防滑层靠近复合层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凸块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梯形凹槽和的第二梯形凸块的相互卡合,以及第一梯形凸块和第二梯形凹槽的卡合,使得复合层和防滑层的胶接面得到卡合,并且在流通槽的连通下,有利于粘胶层的流通,使得复合层和防滑层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移印打包带
本技术涉及PET移印打包带
,尤其涉及一种PET移印打包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16043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PET打包带,包括凹槽,凸起,防滑层,粘胶层和复合层,本技术通过设置凹槽与凸起,在打包带双层使用时,凹槽和凸起能起到较好的卡扣作用,使单带变成双带,有效的增加了打包带的牢固性,在包装时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不会出现散股现象;单带使用时凹槽能对箱体的棱角进行卡接,凸起增加了打包带与箱体的摩擦系数,有效的防止打包带从箱体上滑落;通过设置玻璃纤维丝和金属纤维丝,玻璃纤维丝和金属纤维丝均嵌装在PET带上,玻璃纤维丝能起到优异的耐高温,阻燃的作用,提高了打包带整体优异的效果;金属纤维丝增加了整体的抗拉强度,在打包带绷紧的时候,即时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崩断的现象。该PET打包带防滑层和复合层之间仅仅靠黏胶层铰接,两者之间没有限位,防滑层和复合层容易产生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PET打包带防滑层和复合层之间仅仅靠黏胶层铰接,两者之间没有限位,在胶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PET移印打包带。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包括复合层,所述复合层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胶层胶接有防滑层,所述复合层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梯形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梯形凹槽之间的复合层表面形成第一梯形凸块,所述第一梯形凸块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流通槽,所述防滑层靠近复合层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凸块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凹槽,所述第二梯形凹槽和第一梯形凸块卡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梯形凹槽之间的防滑层表面形成与第一梯形凹槽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凸块,所述第二梯形凸块与第一梯形凹槽卡合,所述防滑层远离复合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颗粒。优选地,所述防滑颗粒均匀分布在防滑层远离复合层的一侧,所述防滑颗粒呈阵列分布。优选地,所述复合层和防滑层的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侧面密封层,所述侧面密封层的侧面呈弧形面。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梯形凸块端部的流通槽异端分布,所述流通槽呈弧线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梯形凹槽和的第二梯形凸块的相互卡合,以及第一梯形凸块和第二梯形凹槽的卡合,使得复合层和防滑层的胶接面得到卡合,并且在流通槽的连通下,有利于粘胶层的流通,使得复合层和防滑层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剖面后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复合层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防滑层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PET移印打包带的立体图。图中:复合层1、粘胶层2、防滑层3、防滑颗粒4、第一梯形凸块5、第一梯形凹槽6、第二梯形凸块7、第二梯形凹槽8、流通槽9、侧面密封层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5所示的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包括复合层1,复合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胶层2胶接有防滑层3,防滑层3远离复合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颗粒4,防滑颗粒4均匀分布在防滑层3远离复合层1的一侧,防滑颗粒4呈阵列分布,通过设置防滑颗粒4,起到了增加防滑层3表面的摩擦力,在打包,有效的防止打包带从箱体上滑落。复合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梯形凹槽6,相邻两个第一梯形凹槽6之间的复合层1表面形成第一梯形凸块5,第一梯形凸块5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流通槽9,相邻两个第一梯形凸块5端部的流通槽9异端分布,流通槽9呈弧线形,防滑层3靠近复合层1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凸块5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凹槽8,第二梯形凹槽8和第一梯形凸块5卡合,相邻两个第二梯形凹槽8之间的防滑层3表面形成与第一梯形凹槽6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凸块7,第二梯形凸块7与第一梯形凹槽6卡合,通过设置流通槽9,起到了有助于粘胶层2流动,并且相邻的两个流通槽9异端分布,起到了引流作用,通过第一梯形凹槽6和的第二梯形凸块7的相互卡合,以及第一梯形凸块5和第二梯形凹槽8的卡合,使得复合层1和防滑层3的胶接面得到卡合,并且在流通槽9的连通下,有利于粘胶层2的流通,使得复合层1和防滑层3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偏移。复合层1和防滑层3的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侧面密封层10,侧面密封层10的侧面呈弧形面,通过设置弧形面的侧面密封层10,起到了在操作时减少打包带侧面的棱角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的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包括复合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胶层(2)胶接有防滑层(3),所述复合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梯形凹槽(6),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梯形凹槽(6)之间的复合层(1)表面形成第一梯形凸块(5),所述第一梯形凸块(5)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流通槽(9),所述防滑层(3)靠近复合层(1)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凸块(5)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凹槽(8),所述第二梯形凹槽(8)和第一梯形凸块(5)卡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梯形凹槽(8)之间的防滑层(3)表面形成与第一梯形凹槽(6)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凸块(7),所述第二梯形凸块(7)与第一梯形凹槽(6)卡合,所述防滑层(3)远离复合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颗粒(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移印打包带,包括复合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粘胶层(2)胶接有防滑层(3),所述复合层(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多个第一梯形凹槽(6),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梯形凹槽(6)之间的复合层(1)表面形成第一梯形凸块(5),所述第一梯形凸块(5)靠近端部的位置开设有流通槽(9),所述防滑层(3)靠近复合层(1)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凸块(5)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凹槽(8),所述第二梯形凹槽(8)和第一梯形凸块(5)卡合,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梯形凹槽(8)之间的防滑层(3)表面形成与第一梯形凹槽(6)相适配的第二梯形凸块(7),所述第二梯形凸块(7)与第一梯形凹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欧之可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