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秀立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75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包括自动切换电源和人体感应照明电路,所述自动切换电源连接人体感应照明电路,自动切换电源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继电器K、整流器T和三极管V3,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包括芯片U1、三极管V1、点位器RP1和电阻R1,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220V交流电,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一个不动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采用继电器和降压模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针对过压情况提供有效的保护,当出现过压情况时,不需要断开电路,能够通过切换降压电阻值的方式对灯具进行保护,增加了照明灯的适用范围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是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
技术介绍
人体感应技术是基于红外或微波技术对人体信号进行探测的传感器技术,常被用于照明控制、自动门控制等场所,实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现有的延时人体感应灯具大多功能较为单一,例如无法针对市电中的电压波动进行自动调压控制,形成稳定照明等等,导致LED灯具因此而损坏,尤其是过压情况,能够提供的保护有限,大多是采用断开保险丝的方式,这样虽然可以保护灯具,但是需要更换保险丝,而且在维修期间灯具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包括自动切换电源和人体感应照明电路,所述自动切换电源连接人体感应照明电路,自动切换电源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继电器K、整流器T和三极管V3,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包括芯片U1、三极管V1、点位器RP1和电阻R1,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220V交流电,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一个不动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个不动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动端和整流器T的端口1,整流器T的端口2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4和输出电压VCC,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整流器T的端口4,芯片U1的引脚3连接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3,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灯具H和电源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三极管V2的集电极、芯片U1的引脚6和地,芯片U1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电位器RP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灯具H的另一端,芯片U1的引脚4连接电阻R3和电位器RP1,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引脚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HN911L。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1为稳压二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阻R5的阻值大于电阻R4的阻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V1为PNP三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V2为NPN三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V3为NPN三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采用继电器和降压模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针对过压情况提供有效的保护,当出现过压情况时,不需要断开电路,能够通过切换降压电阻值的方式对灯具进行保护,增加了照明灯的适用范围和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图。图2是自动切换电源的电路图。图3是HN911L内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实施例1: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包括自动切换电源和人体感应照明电路,所述自动切换电源连接人体感应照明电路,自动切换电源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继电器K、整流器T和三极管V3,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包括芯片U1、三极管V1、点位器RP1和电阻R1,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220V交流电,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一个不动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个不动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动端和整流器T的端口1,整流器T的端口2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4和输出电压VCC,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整流器T的端口4,芯片U1的引脚3连接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3,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灯具H和电源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三极管V2的集电极、芯片U1的引脚6和地,芯片U1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电位器RP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灯具H的另一端,芯片U1的引脚4连接电阻R3和电位器RP1,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引脚5。工作原理如下:HN911L内电路包括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电路等。如图3所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遥测移动人体发出的微热红外信号,送入HN911L,在输出端得到放大后的电信号。三极管V2输入阻抗极高,接在be极间的电容C2充电后,电容C2电压可保持很长时间,在此期间,三极管V2导通。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延时功能。220V市电经C2、电阻R4/R5降压、T整流后输出给由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V3、继电器K组成的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当市电电压处于正常范围时,经过电阻R6和电阻R7分压后的电压不足以满足三极管V3的导通条件,因此继电器K不动作,其触点接通电阻R4,当市电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时,经过电阻R6和电阻R7分压后的电压满足三极管V3的导通条件,因此继电器K导通,其触点接通电阻R5。电阻R5的阻值大于电阻R1的阻值,因此经过电阻R2分压后的电压低于经过电阻R1分压后的电压,达到防止过压毁损的目的,当U1未探测到红外信号时,输出端2脚为高电平。V1无基极偏置而截止,V2亦截止,灯具H不亮。有人进入楼道口时,移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被红外传感器接收,经U1处理后,2脚输出低电平,V1导通。12V直流电压经V1给电容C2充电,V2迅速饱和导通,灯具H亮。人走过后,U1的2脚恢复高电平,V1截止。这时,C2放电期间仍维持V2继续导通。随着C2上电压的下降,V2由饱和区进入放大区直至截止区,ZD亦相应地由亮逐渐变暗直至熄灭。电路中,RPl为U1的增益调节电阻,RP2为照明延时时间调整电位器。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R3为光敏电阻,白天受光照,电阻极小,使U1增益极低,2脚不输出电平,夜晚R3阻值很大,U1恢复工作。cds可暴露于灯光下,因为V2一旦导通,即使V1立即截止,V2仍可由C2放电来维持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包括自动切换电源和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电源连接人体感应照明电路,自动切换电源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继电器K、整流器T和三极管V3,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包括芯片U1、三极管V1、点位器RP1和电阻R1,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220V交流电,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一个不动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个不动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动端和整流器T的端口1,整流器T的端口2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4和输出电压VCC,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整流器T的端口4,芯片U1的引脚3连接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3,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灯具H和电源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三极管V2的集电极、芯片U1的引脚6和地,芯片U1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2、电位器RP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V2的基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灯具H的另一端,芯片U1的引脚4连接电阻R3和电位器RP1,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引脚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压人体感应灯电路,包括自动切换电源和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电源连接人体感应照明电路,自动切换电源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继电器K、整流器T和三极管V3,人体感应照明电路包括芯片U1、三极管V1、点位器RP1和电阻R1,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阻R5和220V交流电,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一个不动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另一个不动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的触点K-1的动端和整流器T的端口1,整流器T的端口2连接继电器K、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4和输出电压VCC,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和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3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整流器T的端口4,芯片U1的引脚3连接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3,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灯具H和电源VCC,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三极管V2的集电极、芯片U1的引脚6和地,芯片U1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秀立
申请(专利权)人:蒋秀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