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53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载设备的配套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防护罩(3)和上装固定支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立柱、固定螺丝(1)、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上表面通过螺丝(1)与车体固定,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下表面通过隔板与设备底座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设备防护固定装置,可手动拆卸,旋转充当转轴作用的第三支撑柱及斜拉三角支撑柱至指定位置,对设备起到固定作用,防止设备因车载行进过程中的颠簸造成设备损坏,该装置便于拆卸,牢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载设备的配套设施
,涉及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提及无人机行业,总是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开展“用途广泛”、“鸟瞰世界”、“安全问题”,无人机诞生和普及,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好的改变,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改变。无人机在快递行业、摄影行业、电力行业、消防领域、农业、军事等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无人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一方面,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操作失误,无人机坠毁犹如定时炸弹,成千上万个的无人机在天上黑飞,成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并且,在事故发生以后,无人机操控者也难以追寻,对执法者而言,执法非常困难;再由于法律的不完善,许多灰色地带,更是助长了黑飞势力的扩张;除此以外,无人机还设计窥视隐私、泄露国家机密等隐私问题爆发;最重要的还会影响了民航客机的正常飞行,危及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于市面上的无人机大多是消费级无人机,成本低、易于获取、操控简单,用户数量多,监管难度大,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给安保、保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了阻止黑飞现象的发生,无人机反制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大多的反制系统多为便携式干扰枪,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缺点是受功率限制,干扰效果相对较差。为了更好地提高打击黑飞的力度,功率较大的反制设备车载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为保证车载后的特种设备不受车辆行进所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防护罩3和上装固定支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立柱、固定螺丝1、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上表面通过螺丝1与车体固定,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下表面通过隔板与设备底座连接;所述防护罩3通过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外缘上;所述上装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斜拉三角支撑柱51,所述三角支撑柱由第一支撑柱511、第二支撑柱512和第三支撑柱513组成,所述三角支撑柱51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装托板6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活动的置于固定底座7内,即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在固定底座7内以一定角度旋转;固定底座7固定在车体上。进一步地,所述两斜拉三角支撑柱51通过连接件8和固定螺丝9连接在上装托板6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511、第二支撑柱512和第三支撑柱513通过焊接组成三角支撑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柱513通过固定螺丝514可活动的置于固定底座7内。通过旋转第三支撑柱513,使斜拉三角支撑柱51到达指定位置,再使用固定螺丝9与上装托板6连接;所述防护罩3的底边设有固定螺丝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技术提供的车载设备防护固定装置,可手动拆卸,旋转充当转轴作用的第三支撑柱及斜拉三角支撑柱至指定位置,对设备起到固定作用,防止设备因车载行进过程中的颠簸造成设备损坏,该装置便于拆卸,牢固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结合如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防护罩3和上装固定支架;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立柱、固定螺丝1、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上表面通过螺丝1与车体固定,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下表面通过隔板与设备底座连接;所述防护罩3通过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外缘上;所述上装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斜拉三角支撑柱51,所述三角支撑柱由第一支撑柱511、第二支撑柱512和第三支撑柱513组成,所述三角支撑柱51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装托板6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活动的置于固定底座7内,即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在固定底座7内以一定角度旋转;固定底座7固定在车体上。两斜拉三角支撑柱51通过连接件8和固定螺丝9连接在上装托板6的两端。第一支撑柱511、第二支撑柱512和第三支撑柱513通过焊接组成三角支撑柱。第三支撑柱513通过固定螺丝514可活动的置于固定底座7内。通过旋转第三支撑柱513,使斜拉三角支撑柱51到达指定位置,再使用固定螺丝9与上装托板6连接;防护罩3的底边设有固定螺丝31。设备使用期间,需要卸下所述上装固定支架,首先松开斜拉三角支撑柱51与上装托板6之间的固定螺丝9,旋转第三支撑柱513至一定角度,使设备有足够的旋转空间,防止设备在旋转过程中与斜拉三角支撑柱51误碰,也可将固定转轴固定螺丝514卸下,将整个支撑杆4卸下。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防护罩(3)和上装固定支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立柱、固定螺丝(1)、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上表面通过固定螺丝(1)与车体固定,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下表面通过隔板与设备底座连接;所述防护罩(3)通过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外缘上;所述上装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斜拉三角支撑柱(51),所述斜拉三角支撑柱(51)由第一支撑柱(511)、第二支撑柱(512)和第三支撑柱(513)组成,所述斜拉三角支撑柱(51)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装托板(6)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活动的置于固定底座(7)内,即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在固定底座(7)内旋转;固定底座(7)固定在车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载特种设备的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防护罩(3)和上装固定支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立柱、固定螺丝(1)、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上表面通过固定螺丝(1)与车体固定,六角形固定接触面(2)的下表面通过隔板与设备底座连接;所述防护罩(3)通过支撑杆(4)固定在底座外缘上;所述上装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斜拉三角支撑柱(51),所述斜拉三角支撑柱(51)由第一支撑柱(511)、第二支撑柱(512)和第三支撑柱(513)组成,所述斜拉三角支撑柱(51)可拆卸的连接在上装托板(6)的两端,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活动的置于固定底座(7)内,即所述第三支撑柱(513)可在固定底座(7)内旋转;固定底座(7)固定在车体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野苏永波胡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