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舱调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23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舱调平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柱,且伸缩柱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伸缩柱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外柱、内柱和第二外柱,且第一外柱靠近其顶端处的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绑线柱,所述第二外柱靠近其底端处的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绑线柱,且第二绑线柱与第一绑线柱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一绑线柱上绑有拉绳,且拉绳的另一端绑在第二绑线柱,所述第二绑线柱的内部安装有转轴。该方舱调平机构设置有拉绳,转轴转动带动第二绑线柱转动,从而对拉绳进行收放,以配合伸缩柱的升降,操作摇把能够将转动力集中在某个适当的受力点上,收放力较集中匀速,使转轴的转动更加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舱调平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舱调平机构。
技术介绍
方舱起源于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军,均配有载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根据不同需求,在其内部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安装相关设备,具备特定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美军机动指挥系统、通信、医疗、后勤保障等,是美军机动部队的重要装备之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房车空前发展,期间也引进了方舱生产制造的相关工艺及结构,提高了房车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现今我们所见到的各类房车多数为厢式车,其厢体的选材及结构形式均与方舱类似,方舱调平机构位于舱体的下方,用于调整方舱舱体,使其处于水平状态。传统的调平机构仅利用伸缩杆配合气缸升降调平,安全性与稳定性均较低,在调整后,无法通过肉眼明确的观察、判断方舱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而且不设置有控制摇把,对调整时的拉力不能控制得较匀速集中,费力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舱调平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调平机构仅利用伸缩杆配合气缸升降调平,安全性与稳定性均较低,在调整后,无法通过肉眼明确的观察、判断方舱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而且不设置有控制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舱调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柱(3),且伸缩柱(3)的底端设置有底座(9),所述伸缩柱(3)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外柱(31)、内柱(32)和第二外柱(33),且第一外柱(31)靠近其顶端处的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绑线柱(4),所述第二外柱(33)靠近其底端处的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绑线柱(7),且第二绑线柱(7)与第一绑线柱(4)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一绑线柱(4)上绑有拉绳(5),且拉绳(5)的另一端绑在第二绑线柱(7),所述第二绑线柱(7)的内部安装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内端设置有转动轴承(81),且转动轴承(81)的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舱调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柱(3),且伸缩柱(3)的底端设置有底座(9),所述伸缩柱(3)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外柱(31)、内柱(32)和第二外柱(33),且第一外柱(31)靠近其顶端处的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一绑线柱(4),所述第二外柱(33)靠近其底端处的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绑线柱(7),且第二绑线柱(7)与第一绑线柱(4)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一绑线柱(4)上绑有拉绳(5),且拉绳(5)的另一端绑在第二绑线柱(7),所述第二绑线柱(7)的内部安装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内端设置有转动轴承(81),且转动轴承(81)的外壁套接有与其相适配的轴承座(8),所述轴承座(8)安装在第二外柱(33)的左右侧壁内,所述转轴(6)的外端设置有操作摇把(61),所述第一外柱(3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栓(10),且固定栓(10)上连接有链条(11),所述链条(11)的另一端安装有限位销(12),所述内柱(32)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与限位销(12)相匹配的限位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徐苏平王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迅捷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