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49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暴雨天无人驾驶汽车依旧高速行驶,容易发生事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包括车体,车体前挡风玻璃底部的排水口处焊接有下水管,下水管的左侧焊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焊接有圆管,圆管的顶部焊接有密封板,下水管的内部焊接有圆环柱。该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由于设置了下水管,当遇到暴雨天气的时候,使触点开关闭合,使触点开关向无人汽车的主控器传递暴雨信号,使主控器控制车速降低,从而使无人汽车在暴雨天行驶的过程中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
本技术涉及无人汽车
,具体为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汽车最主要的感知系统便是红外感应以及视频传导感应,这些感应多是注意路上的车流,对于室外的环境感应较差,例如在暴雨天时候即使前侧没有车辆时,人们手动驾驶会因为视线等问题大幅度减慢速度,避免事故,但是这时红外感应比较精准,检测前侧以及周围环境没有问题,因此不会大幅度的减慢速度,这样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容易导致打滑以及翻车的事故,从而使得无人驾驶的汽车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解决了暴雨天无人驾驶汽车依旧高速行驶,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二)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挡风玻璃底部的排水口处设置有下水管(2),所述下水管(2)的左侧设置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的顶部设置有圆管(5),所述圆管(5)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7),所述下水管(2)的内部设置有圆环柱(8),所述圆环柱(8)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弧形杆(9),两个所述弧形杆(9)对应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外部设置有水力扇(12),所述转轴(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齿轮(13);/n所述第一斜面齿轮(13)的左侧啮合有第二斜面齿轮(14),所述第二斜面齿轮(14)的左侧设置有转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下雨量可改变其行驶速度的无人汽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挡风玻璃底部的排水口处设置有下水管(2),所述下水管(2)的左侧设置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的顶部设置有圆管(5),所述圆管(5)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板(7),所述下水管(2)的内部设置有圆环柱(8),所述圆环柱(8)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弧形杆(9),两个所述弧形杆(9)对应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外部设置有水力扇(12),所述转轴(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齿轮(13);
所述第一斜面齿轮(13)的左侧啮合有第二斜面齿轮(14),所述第二斜面齿轮(14)的左侧设置有转杆(15),所述转杆(15)的左端贯穿下水管(2)侧壁的内腔并延伸至连接管(4)的内部,所述转杆(15)远离第二斜面齿轮(14)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的外部设置有线圈(18),所述连接管(4)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磁铁(19),所述连接管(4)的顶部设置有电磁铁(20),所述电磁铁(20)位于圆管(5)的内部,所述电磁铁(20)与线圈(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世丰技术产权交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