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44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提高屏下传感效果。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在衬底上的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在第一区域内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发光层和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发光层在亚像素区域内,发光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沿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第二电极块覆盖发光层,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第二方向,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一根扫描信号线将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第二电极耦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高屏占比已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屏占比是指显示屏的屏幕面积与显示屏整个正面的面积的比例。将显示屏设计成带有凹槽区(Notch区)的异形显示屏,例如刘海屏、水滴屏等,凹槽区可以安置显示屏的传感器,例如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等,来提高屏幕的屏占比。然而,上述异形显示屏并不是真正的“全面屏”,显示屏的凹槽区无法实现显示,降低了屏占比。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将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之下,例如在显示屏下放置摄像头,这样传感器上方的显示屏的区域既能实现传感功能,也能实现显示,从而提高屏占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提高屏下传感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多个亚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发光层、多个第二电极、以及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所述多个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一个发光层位于一个亚像素区域内;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一根扫描信号线将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发光层的几何中心不重合;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和与该第二电极块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搭接,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大致无搭接。所述第二电极块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部分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及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的靠近所述发光层的一边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为10μm~12μm,所述第二间距为16μm~20μm;所述第二电极块中与相邻第二电极块搭接的部分的宽度为6μm~8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和所述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与一个第二电极块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宽度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在所述多个发光层、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覆盖的多个发光层的发光颜色相同;在每个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内,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依次循环排列且错位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划分为多个电极块组,每个电极块组包括六个依次搭接的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述电极块组中的六个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中,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等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线段耦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段将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中的多个第二线段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第一电极,与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中的第二线段耦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另一个第一电极,与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另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中的第二线段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线段耦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段将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中的多个第二线段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且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根数据信号线耦接。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内形成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在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一根扫描信号线耦接;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发光层;在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与一根数据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多个亚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n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衬底;/n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n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层;一个发光层位于一个亚像素区域内;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n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n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一根扫描信号线将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耦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多个亚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
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层;一个发光层位于一个亚像素区域内;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一根扫描信号线将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发光层的几何中心不重合;
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和与该第二电极块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搭接;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大致无搭接;
所述第二电极块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部分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及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的靠近所述发光层的一边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10μm~12μm,所述第二间距为16μm~20μm;
所述第二电极块中与相邻第二电极块搭接的部分的宽度为6μm~8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和所述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与一个第二电极块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
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宽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
在所述多个发光层、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覆盖的多个发光层的发光颜色相同;
在每个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内,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依次循环排列且错位排列。


1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瀚刘佳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