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30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定模以及行程开关,其中,动模上成型有容纳腔以及开口朝外的上型腔,所述容纳腔与动模上预设有的注塑管道相连通,且所述容纳腔通过若干个针形流道与所述上型腔相连通;所述定模上成型有一定位槽,所述动模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设置于动模外侧的行程开关相连接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动模和定模之间的精确定位,并且能够使注塑产品表面更加光滑,有效提高了注塑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光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高光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注入到金属制造的模腔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外轮廓与模腔内轮廓相同的产品。目前,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组成,并且动模和定模合模时能够形成模腔,通过预设有的注塑流道将受热融化的塑料注入到容纳腔中,再而冷却使得塑料在模腔内成型。现有的专利号为CN207669682U公开的一种高精度高光无痕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以及定位部件,通过定位部件相互对准以实现动模和定模之间的高精度配合。现有的注塑模具存在以下缺陷:当动模和定模之间定位出现较大的偏差时,缺少一种用于控制注塑机暂停注塑操作的部件,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以及浪费资源;另外,当定位部件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时,容易导致合模出现偏差,从而使产品在动模和定模的连接处产生条痕和凸起,同样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可对现有的注塑模具做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光注塑模具,能够保证动模和定模之间的精确定位,并且能够使注塑产品表面更加光滑,有效提高了注塑产品的质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以及行程开关,其中,动模上成型有容纳腔以及开口朝外的上型腔,所述容纳腔与动模上预设有的注塑管道相连通,且所述容纳腔通过若干个针形流道与所述上型腔相连通;所述定模上成型有一定位槽,所述动模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设置于动模外侧的行程开关相连接控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注塑管道与上型腔之间设置一容纳腔,并使容纳腔通过若干针形流道与上型腔相连通,受热融化的塑料通过针形流道注入到上型腔中,从而使得注塑件的表面不会有凸起,减少了后续加工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设置一行程开关,并与定位组件相连接,使得动模和定模合模出现偏差时,定位组件控制行程开关进行工作,通过行程开关控制注塑机停止注塑操作,避免产生不合格的注塑件以及浪费资源。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限位滑块、成型于限位滑块尾端的定位块、以及设置于限位滑块顶端的连接杆;其中,所述动模底端向内凹陷成型有供所述限位滑块相滑动的滑轨槽,所述连接杆顶端与所述行程开关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包括:限位滑块、定位块以及连接杆,当动模和定模正常合模时,定位块插入到定模上的定位槽中,以用于限制定模和动模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模腔在注塑过程中保持稳定;当动模和定模合模出现偏差时,定位块便推动限位滑块在导轨槽内滑动,以带动连接杆沿导轨槽方向移动,从而对行程开关实施控制,并且该控制方式无时间延迟,实现了安全控制。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支杆、嵌套于第一支杆外壁上的第二支杆、以及用于限制第一支杆在第二支杆内腔滑动的调节螺杆,其中,所述第二支杆顶端侧壁上成型有与所述调节螺杆相啮合的螺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以及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杆限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伸缩,以实现连接杆长度的调节,从而便于将连接杆顶端与行程开关相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包括外管以及嵌套于外管内腔的内管,嵌套于所述外管内腔的内管端部设有一弹性件,所述外管侧壁上开有若干与弹性件相扣接的卡接孔,通过有规律的伸缩和旋动使弹性件避开/卡入/退出任意一个卡接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包括外管以及内管,内管可在外管内腔中滑动伸缩,并通过弹性件和卡接孔相卡接固定,以实现连接杆长度的调节,并且调节方式更加简单明了,从而便于将连接杆顶端与行程开关相连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端通过驱动杆与所述动模顶端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模与驱动装置输出端之间通过驱动杆连接,并且通过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使得驱动杆便于拆卸,便于与其他注塑模具相配合,从而实现了不同注塑模具之间的驱动杆具有互换性,并且避免驱动杆损坏时导致对应的模具无法正常使用。进一步,所述驱动杆内设有一缓冲部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杆上设置一缓冲部件,避免因受到驱动装置的较大推力而损坏定位组件以及模具,提高了机构的安全性。进一步,所述注塑管道可设置成多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注塑管道,不仅可以增大注塑速度,提高注塑效率,并且可以避免因单个注塑管道堵塞导致模具无法正常使用。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的材料均为硬质合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硬度较高,耐磨性、耐热性更好的硬质合金材料,避免因定位组件与定位槽之间的频繁插接配合、以及因模具的温度较高而影响定位组件的性能,从而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一容纳腔,并且容纳腔通过针形流道与上型腔相连通,使得注塑件的表面不会留有凸块,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设置一行程开关,并与定位组件相连接,使得合模出现偏差时,程开关控制注塑机停止注塑操作,避免浪费资源;通过设置长度可调节的连接杆,使得连接杆与行程开关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定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定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动模;11、容纳腔;12、上型腔;13、滑轨槽;2、定模;21、下型腔;22、定位槽;3、行程开关;4、注塑管道;5、针形流道;61、限位滑块;62、定位块;63、连接杆;631、第一支杆;632、第二支杆;633、调节螺杆;634、外管;6341、卡接孔;635、内管;6351、弹性件;7、驱动装置;8、驱动杆;81、第三支杆;811、第一滑块;82、第四支杆;821、滑槽;8211、止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定模2、定位组件以及行程开关3;定模2上成型有一开口朝外的下型腔21,动模1上成型有容纳腔11以及上型腔12,其中,该上型腔12开口朝外设置并可与下型腔21相匹配形成一模腔,容纳腔11设置于上型腔12上方,该容纳腔11通过若干针形流道5与上型腔12相连通,并且该容纳腔11与动模1上预设有的注塑管道4相连通,使得受热融化的塑料先通过注塑管道4注入到容纳腔11中,再而通过针形流道5注入到上型腔12中(实质上为注入到上型腔12与下型腔21相匹配形成的模腔中);使得注塑件的表面不会有凸起,从而使注塑件的表面更光滑,减少了后续加工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定模2顶端面向内凹陷成型有一定位槽22,动模1底端面向内凹陷成型有呈竖直布置的滑轨槽13,动模1上设有一定位组件,并且该定位组件与滑轨槽13相配合滑动连接;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动模1外侧的行程开关3,该行程开关3与定位组件一端相连接,并且定位组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1)、定模(2)以及行程开关(3),其中,动模(1)上成型有容纳腔(11)以及开口朝外的上型腔(12),所述容纳腔(11)与动模(1)通过预设有的注塑管道(4)相连通,且所述容纳腔(11)通过若干个针形流道(5)与所述上型腔(12)相连通;所述定模(2)上成型有一定位槽(22),所述动模(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22)相配合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设置于动模(1)外侧的行程开关(3)相连接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1)、定模(2)以及行程开关(3),其中,动模(1)上成型有容纳腔(11)以及开口朝外的上型腔(12),所述容纳腔(11)与动模(1)通过预设有的注塑管道(4)相连通,且所述容纳腔(11)通过若干个针形流道(5)与所述上型腔(12)相连通;所述定模(2)上成型有一定位槽(22),所述动模(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22)相配合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设置于动模(1)外侧的行程开关(3)相连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限位滑块(61)、成型于限位滑块(61)尾端的定位块(62)、以及设置于限位滑块(61)顶端的连接杆(63);其中,所述动模(1)底端向内凹陷成型有供所述限位滑块(61)相滑动的滑轨槽(13),所述连接杆(63)顶端与所述行程开关(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光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3)包括第一支杆(631)、嵌套于第一支杆(631)外壁上的第二支杆(632)、以及用于限制第一支杆(631)在第二支杆(632)内腔滑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生李启明彭学善
申请(专利权)人:达利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