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254375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相对的底面和顶面,背光模组包括驱动背板和发光层,驱动背板具有相连接的底部和侧部,底部平行于底面延伸,侧部在底面与顶面之间延伸,驱动背板包括分布于底部和侧部的布线层;发光层位于底部的朝向顶面的一侧且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与驱动背板的布线层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能够提高背光光源的走线空间,以保证背光光源的走线的线宽和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如今,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功耗低、清晰度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各种需要实现显示的设备上。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自主发光的显示器,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给液晶显示器供应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当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作为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时,由于LED的驱动电流较大,需要LED驱动电路的走线有足够的线宽和间距,而随着LED的数量的增加,导致LED驱动电路的走线的线宽和间距难以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能够提高背光光源的走线空间,以保证背光光源的走线的线宽和间距。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相对的底面和顶面,背光模组包括驱动背板和发光层,驱动背板具有相连接的底部和侧部,底部平行于底面延伸,侧部在底面与顶面之间延伸,驱动背板包括分布于底部和侧部的布线层;发光层位于底部的朝向顶面的一侧且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与驱动背板的布线层电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层,显示层位于背光模组的发光层朝向顶面的一侧。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母基板上形成柔性基板;在柔性基板上形成第一导体层;图案化第一导体层形成布线层,布线层具有相连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的布线层上设置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与布线层电连接;将第二区域的布线层及第二区域对应的柔性基板背向母基板弯折,形成驱动背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驱动背板和发光层,驱动背板具有相连接的底部和侧部,驱动背板中的布线层分布于底部和侧部,发光层的发光单元与驱动背板的布线层电连接,通过驱动背板的侧部增加了布线层的分布面积,以保证布线层中走线的线宽和间距,能够保证背光模组的背光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6示出图3中区域Q的放大示意图;图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10至图1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的各步骤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图13的俯视图;图16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的中间步骤的俯视图。图中:10-背光模组;11-底面;12-顶面;100-驱动背板;101-底部;102-侧部;110-布线层;120-柔性基层;200-发光层;210-发光单元;211-第一光源;212-开关元件;300-感测元件;J1-第一电极;J2-第二电极;J3-第三电极;J4-第四电极;J5-第五电极。20-显示层;900-母基板;F1-柔性基板;F2-第一导体层;RA1-第一区域;RA2-第二区域;RA3-第三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可以是侧入式或直下式。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位于背光模组的侧部并通过导光板向液晶显示层提供背光。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例如LED)呈阵列排布并直接朝向液晶显示层提供背光,无需导光板、反射片等结构,有利于背光模组厚度的减薄。为了提高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均匀性,以及提高分区控光的精度和效果,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LED数量越来越多,然而驱动LED的电流较大(单颗LED为的驱动电流例如为2mA,单条扫描线的最大电流例如为18mA),为保证LED能够达到足够的亮度需要保证LED驱动电路的走线有足够的线宽(走线线宽越小,则电阻越大,导通的电流越小),并且为保证相邻走线之间电隔离效果,需要保证相邻走线之间的间距(例如不小于30μm)。然而,随着LED的数量的增加,并且要保证LED驱动电路的走线的线宽和间距的情况下,会导致在LED驱动背板中设置LED驱动电路的面积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能够提高LED的走线空间,以保证LED的走线的线宽和间距。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例如可以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具有相对的底面11和顶面12。底面11和顶面12可以平行设置。自底面11朝向顶面12的方向可以与背光模组10的出光方向同向。背光模组10包括驱动背板100和发光层200。驱动背板100用于驱动发光层200发光。驱动背板100具有相连接的底部101和侧部102。底部101平行于底面11延伸。侧部102在底面11与顶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的底面和顶面,所述背光模组包括:/n驱动背板,具有相连接的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平行于所述底面延伸,所述侧部在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之间延伸,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分布于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的布线层;/n发光层,位于所述底部的朝向所述顶面的一侧且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背板的所述布线层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的底面和顶面,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驱动背板,具有相连接的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平行于所述底面延伸,所述侧部在所述底面与所述顶面之间延伸,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分布于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的布线层;
发光层,位于所述底部的朝向所述顶面的一侧且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背板的所述布线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侧部围绕所述底部依次首尾连接并与所述底部形成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光源和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顶面,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开关元件均与所述驱动背板的所述布线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开关元件具有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三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背板的所述布线层电连接,且所述开关元件的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与所述驱动背板的所述布线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层包括多个子布线层,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电连接于不同层的所述子布线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层为塑性的导电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层为金属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从华王丽花孙晓平东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