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299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清理注浆地表,标注注浆加固范围,根据设计图纸洞口段洞内径向锚杆的位置间距100×60cm(环向×纵向),在洞顶地表对应位置测量放样,按比例绘制断面图,计算出所需打设锚杆点的坐标及角度,标出钻孔位置,在各钻孔处钉设小木桩进行标识,并根据地面标高确定锚杆打设的深度,钻孔,扫孔,注浆,施工准备,洞口及明洞土石方开挖至隧道起拱线平后,进行洞口长管棚施工,施工时采用潜孔钻钻孔,长管棚注浆按固结管棚周围有限范围内土体设计,来实现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别是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浅埋隧道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埋深不足隧道洞径的2倍,其施工不仅受覆盖层地质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地面环境的影响,隧道浅埋并非单纯指洞顶地层厚度小,还应结合上覆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判定,包括围岩结构构造特征,风化、破碎、断层影响的程度,结构强度,松散状况以及地下水等因素。某隧道隧址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构造行迹主要表现为节理裂隙发育,地质条件较差,其中进出口洞口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围岩级别为Ⅴ级,隧道进洞口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厚度大、结构松散,易坍塌,使得进洞口仰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开挖极易产生浅层工程滑坡或大的坍塌,出洞口上部第四系残坡积层厚度较大、结构松散;强风化岩体受节理、裂隙和风化影响,岩体破碎,遇水极易软化导致强度迅速降低,施工开挖极易产生浅层工程大坍塌,隧道施工时需清除地表残坡积物,对强风化岩层表面采取喷浆和砌石护坡措施,因此,对施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浅埋隧道进洞一直是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步骤一:清理注浆地表,清除注浆坡面上的妨碍注浆的杂物,清理中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保持山体的自然风貌;/n步骤二:标注注浆加固范围,通过分析计算,对隧道出口注浆布置范围为: 纵向长度18m,其中管棚长度16m,宽度为自隧道左右主洞中心线向两侧各5m,即环向10m;深度为至距隧道拱顶部 0.5m 左右处;/n步骤三:根据设计图纸洞口段洞内径向锚杆的位置间距100×60cm(环向×纵向),在洞顶地表对应位置测量放样,按比例绘制断面图,计算出所需打设锚杆点的坐标及角度,标出钻孔位置,在各钻孔处钉设小木桩进行标识,并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富水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清理注浆地表,清除注浆坡面上的妨碍注浆的杂物,清理中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保持山体的自然风貌;
步骤二:标注注浆加固范围,通过分析计算,对隧道出口注浆布置范围为:纵向长度18m,其中管棚长度16m,宽度为自隧道左右主洞中心线向两侧各5m,即环向10m;深度为至距隧道拱顶部0.5m左右处;
步骤三:根据设计图纸洞口段洞内径向锚杆的位置间距100×60cm(环向×纵向),在洞顶地表对应位置测量放样,按比例绘制断面图,计算出所需打设锚杆点的坐标及角度,标出钻孔位置,在各钻孔处钉设小木桩进行标识,并根据地面标高确定锚杆打设的深度;
步骤四:钻孔:钻孔采用工程钻机干钻,钻孔采用潜孔钻在注浆点位钻孔,钻进设前调整好钻入角度,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入角度;
步骤五:扫孔:为保证注浆效果,地表注浆采用两次扫孔分段注浆的方式,钻孔后,采用后退式方式扫孔一遍,清孔完毕后,再将钻杆插入孔底,重复扫孔一次即可;
步骤六:注浆:为了选择适合该隧道地表注浆的最佳浆液配合比,对各配合比的浆液性能作了几组有代表性的现场试验,重点比较其凝结时间、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
步骤七:施工准备:地表注浆结束后,施作洞口截水沟等排水系统,坡顶截水沟设于边、仰坡顶以外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
步骤八:洞口及明洞土石方开挖至隧道起拱线平后,进行洞口长管棚施工,管棚定向采用2m长的C25混凝土套拱,套拱基础必须落在稳定的基础上,套拱混凝土导向墙在明洞外轮廓线以外施作,导向墙内设4组I16工字钢,工字钢分段按设计尺寸弯制成弧形,段与段之间采有螺栓连接成半圆形,在洞口架立固定后,在钢架上安装并固定φ114孔口管,立内、外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套拱厚60cm;
步骤九:施工时采用潜孔钻钻孔,钢管沿隧道周边以纵坡角度大1°外插角打入围岩,环向间距为40cm,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
步骤十:长管棚注浆按固结管棚周围有限范围内土体设计,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注浆采用分段注浆,注浆采用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羊金阳黄琪姚兵杨作杰高晓波邓庭彦施洺白海亮王迎东李延志丁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