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283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岩石,根据待识别岩石的野外露头数据、录井数据、测井数据、微观分析数据,确定待识别岩石是否为区域性盖层,若待识别岩石为区域性盖层,待识别岩石的钻井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测井数据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待识别岩石为巨厚致密砾岩层下的塑性泥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能够识别出塑性泥岩,从而在钻井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有效降低工程复杂性,同时有助于落实圈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油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泥岩在底下由于正常的压实作用,空隙中的流体能够及时排除,整体比较致密,受重力作用影响,通常呈现正常压实的表征现象,因此在钻井和录井过程中易于识别。目前,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厚层致密砾岩下的泥岩通常呈较软的塑性流体流动状,明显不同于正常压实的泥岩,该种泥岩会造成溢流、卡钻等各种工程问题,忽视砾岩下的塑性泥岩对地震速度场的影响较大,会造成构造圈闭落实精度差。然而,目前没有关于砾岩下的塑性泥岩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识别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从而调整钻井液密度,有效降低了工程复杂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岩石;根据所述待识别岩石的野外露头数据、录井数据、测井数据、微观分析数据,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待识别岩石;/n根据所述待识别岩石的野外露头数据、录井数据、测井数据、微观分析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岩石是否为区域性盖层;/n若所述待识别岩石为所述区域性盖层,所述待识别岩石的钻井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测井数据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待识别岩石为巨厚致密砾岩层下的塑性泥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识别岩石;
根据所述待识别岩石的野外露头数据、录井数据、测井数据、微观分析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岩石是否为区域性盖层;
若所述待识别岩石为所述区域性盖层,所述待识别岩石的钻井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测井数据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待识别岩石为巨厚致密砾岩层下的塑性泥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塑性泥岩的分级识别图、所述待识别岩石的剖面图,对所述待识别岩石分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巨厚致密砾岩样本;
获取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空间分布图,以及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岩性之间的速度差;
根据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岩性之间的速度差,更新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空间分布图;
根据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钻井数据,建立所述巨厚致密砾岩层下的塑性泥岩的分级识别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钻井数据,建立巨厚致密砾岩层下的塑性泥岩的分级识别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测井数据和更新后的所述巨厚致密砾岩样本的空间的分布图,建立塑性泥岩的识别交汇图。


5.一种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岩石;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识别岩石的野外露头数据、录井数据、测井数据、微观分析数据,确定所述待识别岩石是否为区域性盖层;
所述确定模块,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雁刚雷刚林周鹏王振鸿朱婧王媛尚江伟许安明莫涛王佐涛李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