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形内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6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矫形内衣,包括一衣身,所述衣身上从两个肩部到各自所在侧腋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圈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一加压弹性带,两所述第一加压弹性带在所述衣身的后片上设置有一条连接它们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二加压弹性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织物上涂覆液态氨纶形成加压弹性带,利用其弹性好,有效地改善了内衣上局部弹性,再通过三条形成“背背佳”造型的加压弹性带,对人体进行有效矫姿,达到矫正身姿、塑造体形的功能,同时液态氨纶形成的加压弹性带不像织物形成的弹性带硬邦邦的会硌着人,它表面平坦、手感光滑、质地柔和、穿着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形内衣
本技术涉及内衣服饰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矫形内衣。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矫形内衣较多,比如专利CN200920119802.9记载的一种矫形内衣,包括内衣本体,其中,所述内衣本体对应人体背部的位置还具有概略呈X形的弹性材质矫形部,所述矫形部一体织于所述内衣本体。本技术的矫形内衣通过矫形部的设计能够确保人体在坐卧及直立行走等各种状态下,背部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仅能够对人体背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更具有矫正背部形体的功能。然而实际生产中,用组织结构织出来的弹性结构,其对人体的加压效果不太明显,效果比较差。同时,采用X形造型的矫形部,在人体力学上只能对人体进行布局加压,促进血液循环,矫形的功能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矫正身姿、塑造体形、穿着舒适的矫形内衣。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矫形内衣,包括一衣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上从两个肩部到各自所在侧腋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圈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一加压弹性带,两所述第一加压弹性带在所述衣身的后片上设置有一条连接它们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二加压弹性带。本技术在织物上涂覆液态氨纶形成加压弹性带,利用其弹性好,有效地改善了内衣上局部弹性,再通过三条形成“背背佳”造型的加压弹性带,对人体进行有效矫姿,达到矫正身姿、塑造体形的功能,同时液态氨纶形成的加压弹性带不像织物形成的弹性带硬邦邦的会硌着人,它表面平坦、手感光滑、质地柔和、穿着舒适。作为优选,所述衣身的前片上在胸前位置设置有一对均呈圆弧状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三加压弹性带。第三加压弹性带主要用以托住人体乳房下方加压,起到塑胸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衣身上连接有一对袖体,每个所述袖体上均设置有若干圈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四加压弹性带。第四加压弹性带主要用以对人体手臂部加压,起到塑臂部的目的,收小臂。作为优选,第一加压弹性带、第二加压弹性带、第三加压弹性带和第四加压弹性带的液态氨纶形成时,均渗透在其所在衣身或袖体部位的织物内部并凸显于外部形成纹理。作为优选,液态氨纶为聚氨酯树脂涂料。液态氨纶,即聚氨酯树脂涂料,又称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yrethane),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用于高级车辆、家具、木和金属防护,水池水坝和建筑防渗漏材料,以及织物涂层等。各项性能优异,优异的物理性能,例如耐磨性优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弹性好、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和耐环境性能,在潮湿环境中聚醚型酯水解稳定性远超过聚酯型。作为优选,第一加压弹性带、第二加压弹性带、第三加压弹性带和第四加压弹性带的宽度范围均在0.5cm至1.2cm之间。本技术选用加压弹性带的宽度不宜过窄起不到效果,也不宜过宽浪费材料,降低对局部加压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织物上涂覆液态氨纶形成加压弹性带,利用其弹性好,有效地改善了内衣上局部弹性,再通过三条形成“背背佳”造型的加压弹性带,对人体进行有效矫姿,达到矫正身姿、塑造体形的功能,同时液态氨纶形成的加压弹性带不像织物形成的弹性带硬邦邦的会硌着人,它表面平坦、手感光滑、质地柔和、穿着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衣身,2-袖体,3-第一加压弹性带,4-第二加压弹性带,5-第三加压弹性带,6-第四加压弹性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矫形内衣,包括一衣身1,衣身1上从两个肩部到各自所在侧腋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圈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一加压弹性带3,两第一加压弹性带3在衣身1的后片上设置有一条连接它们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二加压弹性带4,衣身1的前片上在胸前位置设置有一对均呈圆弧状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三加压弹性带5。第一加压弹性带3、第二加压弹性带4和第三加压弹性带5的液态氨纶形成时,均渗透在其所在衣身1内侧部位的织物内部并凸显于外部形成纹理,液态氨纶为聚氨酯树脂涂料。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衣身1上连接有一对袖体2,每个袖体2上均设置有若干圈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四加压弹性带6。第四加压弹性带6的液态氨纶形成时,渗透在其所在袖体2内侧部位的织物内部并凸显于外部形成纹理,液态氨纶为聚氨酯树脂涂料。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第一加压弹性带、第二加压弹性带、第三加压弹性带和第四加压弹性带的宽度范围均在0.5cm。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4:第一加压弹性带、第二加压弹性带、第三加压弹性带和第四加压弹性带的宽度范围均在0.8cm。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5:第一加压弹性带、第二加压弹性带、第三加压弹性带和第四加压弹性带的宽度范围均在1.2cm。其余同实施例2。使用:本技术在织物上涂覆液态氨纶形成加压弹性带,利用其弹性好,有效地改善了内衣上局部弹性,再通过三条形成“背背佳”造型的加压弹性带,对人体进行有效矫姿,达到矫正身姿、塑造体形的功能,同时液态氨纶形成的加压弹性带不像织物形成的弹性带硬邦邦的会硌着人,它表面平坦、手感光滑、质地柔和、穿着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形内衣,包括一衣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上从两个肩部到各自所在侧腋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圈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一加压弹性带,两所述第一加压弹性带在所述衣身的后片上设置有一条连接它们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二加压弹性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形内衣,包括一衣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上从两个肩部到各自所在侧腋下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圈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一加压弹性带,两所述第一加压弹性带在所述衣身的后片上设置有一条连接它们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二加压弹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的前片上在胸前位置设置有一对均呈圆弧状并也由液态氨纶涂覆形成的第三加压弹性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形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身上连接有一对袖体,每个所述袖体上均设置有若干圈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庭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娜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