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69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包括固接在一起的钉头和钉体;该钉体外周壁设有螺纹;该钉头外周壁内凹设有两相对钉头轴线轴向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该两第一缺口之间形成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外侧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缺口,该凸出部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它具有如下优点:1、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该位置刚性断裂,及,有效防止趾骨旋转,提高稳定固定性;2、操作简单、方便,确保趾间关节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
技术介绍
在治疗足部锤状趾、爪状趾或槌状趾等畸形引发的足趾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时,临床常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这种固定方法虽然简单,但固定不稳定,易发生旋转移位,且克氏针尖头显露皮肤外侧,易感染,术后护理困难,术后患者穿鞋困难,短期无法下地行走,关节面融合不稳定,易导致趾间关节不融合,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针对上述不足,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如CN203885606U,一种用于矫正锤状趾的螺钉,所述螺钉包括钉头和钉体。所述钉头具有锯齿状的边缘;所述钉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钉头一体形成,所述钉体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沿所述钉体的轴向设置有同时贯穿所述钉体和所述钉头的孔。所述钉头的横截面的形状是三叉形,所述钉头最外端平行于所述钉头轴线的三条边缘的形状是锯齿状。该解决方案中,钉头横截面形状是三叉形,一方面,去骨量较大,骨头所受应力分散效果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抗旋效果也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用于矫正锤状趾的螺钉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包括固接在一起的钉头和钉体;该钉体外周壁设有螺纹;该钉头外周壁内凹设有两相对钉头轴线轴向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该两第一缺口之间形成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外侧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缺口,该凸出部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缺口截面呈类外八字形结构。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缺口截面轮廓包括一圆心在外的圆弧段和两分别由圆弧段两端切线延长形成的直线段。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缺口之圆心角为30~85度。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缺口的侧壁呈开口朝外的圆柱弧面。一实施例之中:该钉头端部呈楔形结构。一实施例之中:该两第一缺口的轴向面沿第一方向布置,该两第二缺口的轴相面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一实施例之中:该两第一缺口的轴向面沿第一方向布置,该两第二缺口的轴相面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该钉头端部呈楔形结构,楔形结构末侧边沿第一方向布置。一实施例之中:设有贯穿钉头和钉体的贯穿孔,该贯穿孔沿钉头轴线及钉体轴线布置。一实施例之中:设有贯穿钉头和钉体的贯穿孔,该贯穿孔沿钉头轴线及钉体轴线布置,且,该钉头端部呈楔形结构。一实施例之中:该钉体外径大于钉头外径。一实施例之中:该钉体末端设有至少三个切削刃口。一实施例之中:该钉体轴线和钉头轴线重合。一实施例之中:该钉体轴线和钉头轴线相交,相交角度为5~30度。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钉头外周壁内凹设有两相对钉头轴线轴向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两第一缺口之间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外侧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缺口,凸出部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因此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其一,使凸出部构成类八字形结构,八字形开口可有效增加抗旋性能,八字形结构带微变形的弹性性能,因此该位置受到压力时该八字形结构能产生上下弹性变形,以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该位置刚性断裂,两凸出部的类八字形使该钉头呈尖端四棱锥形设计,有效防止趾骨旋转,提高稳定固定性;其二,操作简单、方便,确保趾间关节融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立体示意图之一。图2是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立体示意图之二。图3是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立体示意图之三。图4是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主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左视示意图。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使用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立体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二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主视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二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查阅图1至图8,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包括固接在一起的钉头10和钉体20,如一体成型,且该钉体20外径大于钉头10外径。该抗旋钉设有贯穿钉头10和钉体20的贯穿孔30,该贯穿孔30沿钉头10轴线及钉体20轴线布置,该贯穿孔30截面呈圆形,圆形的圆心位于抗旋钉的轴线上;设有贯穿孔30以配合导针确保植入时的位置,方便临床使用。本实施例之中,该钉体20轴线和钉头10轴线重合。该钉体20外周壁设有螺纹21,该钉体20末端设有至少三个切削刃口22,如设置三个切削刃口22,各切削刃口22的切削角度不同。本实施例之中,切削刃口22具有自攻自钻功能,而且多角度的切削刃口最前端有3个尖刃可起定位及快速切削扭入功能。该螺纹21如采用松质骨螺纹设计,以增强把持力。该钉头10外周壁内凹设有两相对钉头10轴线轴向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11,该两第一缺口11之间形成有凸出部12,该凸出部12外侧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缺口13,该凸出部12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14。其中:设有两第一缺口11和两第二缺口13,使凸出部12构成类八字形结构,其一,八字形开口可有效增加抗旋性能,其二,八字形结构带微变形的弹性性能,因此该位置受到压力时该八字形结构能产生上下弹性变形,以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该位置刚性断裂,其三,两凸出部的类八字形使该钉头10呈尖端四棱锥形设计,有效防止趾骨旋转,提高稳定固定性。该凸出部12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14,有效防止内植物脱出;该倒齿结构14的倒齿角度在0~90°。该第一缺口11的侧壁呈开口朝外的圆柱弧面;该第二缺口13截面轮廓包括一圆心在外的圆弧段131和两分别由圆弧段两端切线延长形成的直线段132,以使第二缺口截面呈类外八字形结构。而且,圆弧段131半径小于圆柱弧面半径。该第二缺口13之圆心角为30~85度。其中,第一缺口11的侧壁呈开口朝外的圆柱弧面,可减少去骨量,可分散该位置的应力,能降低因应受力而造成的骨裂的可能性。该两第一缺口11的轴向面沿第一方向布置,该两第二缺口13的轴相面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该钉头10端部呈楔形结构15,楔形结构末侧边沿第一方向布置。由于钉头10端部呈楔形结构,抗旋钉设有贯穿钉头10和钉体20的贯穿孔30,因此钉头10端部中间形成有凹槽151,钉头10端部形成有尖齿152,该尖齿能对侧骨端面起定位指示功能,且楔形结构方便插入。图9为实施例一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使用示意图,该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旋入趾间关节40。实施例二请查阅图10和图11,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钉体20轴线和钉头10轴线相交,相交角度为5~30度,如为10度。图12为实施例二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使用示意图,该一种趾间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包括固接在一起的钉头和钉体;该钉体外周壁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该钉头外周壁内凹设有两相对钉头轴线轴向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该两第一缺口之间形成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外侧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缺口,该凸出部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包括固接在一起的钉头和钉体;该钉体外周壁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该钉头外周壁内凹设有两相对钉头轴线轴向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该两第一缺口之间形成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外侧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缺口,该凸出部外侧壁还设有倒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缺口截面呈类外八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缺口截面轮廓包括一圆心在外的圆弧段和两分别由圆弧段两端切线延长形成的直线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缺口之圆心角为30~8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缺口的侧壁呈开口朝外的圆柱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特征在于:该钉头端部呈楔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趾间关节支撑抗旋钉,其特征在于:该两第一缺口的轴向面沿第一方向布置,该两第二缺口的轴相面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方向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翔刘元刚陈晋伟靳颖
申请(专利权)人: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