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清轩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39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顶部固定连接有背带,所述固定带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和母扣,可通过公扣和母扣将固定绳固定在人体的腿部,使人体在下落时身体呈蜷缩状态,避免身体向后弯曲,对对人体的腰部造成损伤,所述固定带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内部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放线装置的一端贯穿放线装置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然灾害防护技术领域。该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时能够保护人体腰部,避免下坠力造成腰部损伤,并且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灾害防护
,具体为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根据中国专利CN110478635A中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升降逃生箱与帆布包,所述升降逃生箱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钢索绳孔,所述升降逃生箱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摇手,所述帆布包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胸带,所述胸带的下端设置有腿带,能够保证人们很快就能安全着陆,脱离危险。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体重量较大,下落时单靠手臂控制装置的摇臂,容易对手臂造成损伤,而自由下落时由于下落速度较快,使用人员无法及时停止,容易造成人员摔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体重量较大,下落时单靠手臂控制装置的摇臂,容易对手臂造成损伤,而自由下落时由于下落速度较快,使用人员无法及时停止,容易造成人员摔伤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顶部固定连接有背带,所述固定带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固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和母扣,可通过公扣和母扣将固定绳固定在人体的腿部,使人体在下落时身体呈蜷缩状态,避免身体向后弯曲,对对人体的腰部造成损伤,所述固定带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内部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放线装置的一端贯穿放线装置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绳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衡锁,所述平衡锁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使用时可通过锁扣将装置固定在阳台、窗户或者其他固定物上,方便悬吊使用人员,使其能够通过放线装置进行升降操作;所述放线装置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收卷轴和第二收卷轴,所述第一收卷轴和第二收卷轴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壳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轴和第二收卷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壳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靠近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适配的齿槽,所述固定壳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相适配的滑孔,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贯穿滑孔并延伸至固定壳外部,所述滑孔内壁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顶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使用时,可将第一收卷轴和第二收卷轴放出绳索的长度控制在不同范围,当第一收卷轴上的绳索处于拉紧状态时,第二收卷轴上的绳索处于放松状态,然后转动第一转动杆离开第一齿轮,将第一收卷轴上的绳索放松至与第二收卷轴上的绳索相同的长度,然后继续放松,此时第二收卷轴上的绳索慢慢处于拉紧状态,然后第一收卷轴上的绳索处于放松状态,然后转动第二转动杆使其离开第二齿轮,第二收卷轴转动放出其上的绳索,由于第二收卷轴上的绳索慢慢变长,第一收卷轴上的绳索则慢慢处于拉紧状态,由此即可将处于固定带内部的人慢慢放下。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卷轴和第二收卷轴两端均通过阻尼轴承与固定壳和固定板转动连接,当绳索有拉紧状态慢慢伸长时可通过阻尼轴承抵挡一部分重力加速度,使装置下落时保持一个较慢的速度,避免装置下落的加速度较快,影响装置的稳定性,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优选的,所述绳索设置有两条,所述绳索位于放线装置内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收卷轴第二收卷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上的齿槽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对齐。优选的,所述绳索选用尼龙材质编织制成,所述连接杆、平衡锁和锁扣均选用金属材质制成,连接杆、平衡锁和锁扣均处于室内或靠近室内,当发生火灾时,可避免其被室内的火势烧断,避免人从半空中掉落。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离绳索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平衡锁,所述平衡锁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均与锁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锁扣靠近平衡锁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扣并通过活动扣与平衡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拉绳的长度为20-25cm,使用时可通过拉绳将腿部位置提高,使人体在半空时,呈蜷缩状态,避免人体向后弯曲时对腰部造成损伤。优选的,所述固定绳的长度可通过公扣和母扣调节,所述公扣可在母扣内部单向滑动可根据人体的胖瘦程度,自由调节固定绳的长度,使其能够紧紧的套在使用人员的腿部,避免由于绳套滑动而影响拉紧效果。(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固定带下方设置有拉绳和固定绳,在人体下落的过程中可通过拉绳和固定绳与固定带的配合使人体呈蜷缩状态,避免悬吊下落时对人体腰部造成损伤,达到了保护人体腰部的目的。(2)、该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连接杆、平衡锁和锁扣均使用金属材质制成,可避免室内火势将其烧断,避免使用人员从半空中坠落,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3)、该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设置有放线装置,两股绳索可相互作为保险绳,使一次下降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人员自己控制,并且不会对使用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达到了使用简单方便,并且能够保护人体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放线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放线装置右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放线装置左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公母扣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带,2、背带,3、拉绳,4、固定绳,5、公扣,6、母扣,8、放线装置,801、固定壳,802、固定板,803、阻尼轴承,804、第一收卷轴,805、第二收卷轴,806、第一齿轮,807、第二齿轮,808、转动座,809、第一转动杆,810、第二转动杆,811、齿槽,812、滑孔,813、顶板,814、复位弹簧,9、绳索,10、连接杆,11、平衡锁,12、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包括固定带1,固定带1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线装置8,放线装置8内部固定连接有绳索9,绳索9远离放线装置8的一端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包括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顶部固定连接有背带(2),所述固定带(1)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3),所述拉绳(3)远离固定带(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绳(4),所述固定绳(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5)和母扣(6),所述固定带(1)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线装置(8),所述放线装置(8)内部固定连接有绳索(9),所述绳索(9)远离放线装置(8)的一端贯穿放线装置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远离绳索(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衡锁(11),所述平衡锁(11)远离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12);/n所述放线装置(8)包括固定壳(801),所述固定壳(801)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02),所述固定板(802)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收卷轴(804)和第二收卷轴(805),所述第一收卷轴(804)和第二收卷轴(805)远离固定板(802)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壳(801)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轴(804)和第二收卷轴(805)靠近固定板(802)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06)和第二齿轮(807),所述固定壳(80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808),所述转动座(808)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所述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靠近第一齿轮(806)和第二齿轮(807)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齿轮(806)和第二齿轮(807)相适配的齿槽(811),所述固定壳(801)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相适配的滑孔(812),所述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远离转动座(808)的一端贯穿滑孔(812)并延伸至固定壳(801)外部,所述滑孔(812)内壁固定连接有顶板(813),所述顶板(813)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14),所述复位弹簧(814)远离顶板(81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人员火灾逃生装置,包括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顶部固定连接有背带(2),所述固定带(1)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3),所述拉绳(3)远离固定带(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绳(4),所述固定绳(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公扣(5)和母扣(6),所述固定带(1)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线装置(8),所述放线装置(8)内部固定连接有绳索(9),所述绳索(9)远离放线装置(8)的一端贯穿放线装置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远离绳索(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衡锁(11),所述平衡锁(11)远离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12);
所述放线装置(8)包括固定壳(801),所述固定壳(801)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02),所述固定板(802)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收卷轴(804)和第二收卷轴(805),所述第一收卷轴(804)和第二收卷轴(805)远离固定板(802)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壳(801)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轴(804)和第二收卷轴(805)靠近固定板(802)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06)和第二齿轮(807),所述固定壳(80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座(808),所述转动座(808)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所述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靠近第一齿轮(806)和第二齿轮(807)的一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齿轮(806)和第二齿轮(807)相适配的齿槽(811),所述固定壳(801)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相适配的滑孔(812),所述第一转动杆(809)和第二转动杆(810)远离转动座(808)的一端贯穿滑孔(812)并延伸至固定壳(801)外部,所述滑孔(812)内壁固定连接有顶板(813),所述顶板(813)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轩
申请(专利权)人:王清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