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37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蝶型无损伤针的设计中,使用了一段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全包覆管实施对针管部分的防护,未激活防针刺结构时,全包覆管内缩在蝶型座当中,一旦防针刺装置被激活,全包覆管会同时被拉出,针管部分完全的被全包覆管包围,针管上的血液等无法与外界发生接触,杜绝了因针管部分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
技术介绍
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静脉输注是临床中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方式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式给药装置。植入式给药装置作为一种完全植入皮下的深静脉给药装置,对比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一次植入即可实现长期输液、减小患者反复穿刺静脉的痛苦并减少维护时间和成本、极大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等优点而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而蝶型无损伤针是植入式给药装置的专用输液针。在医院中,被锐器刺伤是医护人员经常发生的一种职业病,而锐器上直接暴露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源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根据调查研究文献指出,81.37%的临床护士在一年中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刺伤,而针刺伤在锐器刺伤中占比54.31%。针对针刺伤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因锐器刺伤而引起的血源性感染风险。目前在针的临床应用中,带有防针刺保护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常见。蝶型无损伤针主要有带防针刺结构和不带防针刺结构两种形式,其中防针刺结构以巴德、贝朗及美德康的设计为主流。综合这些设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1.在下拉防针刺结构时,为了限制防针刺结构脱离针管,改变了针管的外径和形状以达到限制防针刺结构脱位的目的。然而针管内外径的变化,会影响流经针管的流体流速和穿刺的力值,进而影响蝶型无损伤针的使用性能和体验。2.所采用的防针刺结构仅针对针尖部分,而裸露的针管非常容易带有血液等感染源,当触及开放性伤口时感染风险仍然很大。这部分的风险并未因对针尖部分设计的防针刺结构而规避,依旧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3.防针刺设计的引入同时也改变了蝶型无损伤针的蝶型座部分体积,体积的变化一方面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体验;同时蝶型无损伤针预期使用一周时间,患者佩戴体积较大的蝶型无损伤针对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因此,本领域尚缺乏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本专利技术的植入式给药装置及其蝶型无损伤针可全面包覆整个针管,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概率,进而防止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且本专利技术的蝶型无损伤针结构小巧、易操作,不改变输液流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蝶型无损伤针,其包括针管、防针刺装置、蝶型座,其中,所述蝶型座内设有针管通路,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针管通路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所述防针刺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蝶型座上;所述防针刺装置包括全包覆管,所述蝶型座在所述针管通路的外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的针管段长度相当;所述全包覆管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蝶型座滑动连接;所述防针刺装置还包括防针刺盒,所述防针刺盒为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防针刺盒具有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全包覆管的一端与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上通孔连接并连通,所述全包覆管的另一端设有防拉脱结构,所述防拉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防针刺盒下拉时脱离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防针刺盒的移动带动所述全包覆管在所述滑轨中移动;所述防针刺盒内设有锁口开关,所述锁口开关用于在所述针管的针尖缩到所述防针刺盒内时,关闭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下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防拉脱结构为倒钩结构,对应地,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具有与所述倒钩结构相配合的内径较大的一段。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倒钩结构处具有两个开口,便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的轨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锁口开关为金属弹片、滑动开关、自动卡和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金属弹片为V字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上通孔处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全包覆管套设在该凸台上,并且所述全包覆管与所述凸台相互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蝶型座上设有定位棒,对应地,所述防针刺盒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棒能够卡合在所述定位孔内,并能够在受到预定力时从所述定位孔脱离。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定位棒带有圆头,该圆头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防针刺盒的外侧腔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手持操作所述防针刺盒。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的内孔径均略大于所述针管的管径,便于所述针管在所述防针刺盒中穿行。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蝶型座的后部设有稳定托盘,所述稳定托盘的下表面贴有一圈泡沫海绵,所述稳定托盘使所述蝶型座在使用时前后齐平。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的一种优选,所述针管为90°无损伤针管,所述针管的尖端设有一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设计使得针尖第一斜面平行于针管远端弯折段的管轴,从而使得刃口成为侧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植入式给药装置,其包括注射座、导管、卡扣式连接环以及附件,所述附件包括蝶型无损伤针,所述蝶型无损伤针为上述任一的蝶型无损伤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本专利技术的蝶型无损伤针带有防针刺装置,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不带防针刺设计的蝶型无损伤针相比,能够很好的保护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概率,进而防止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第二,本专利技术中的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装置是一种全包覆的防针刺设计,而目前市场上的防针刺设计大多只对针尖部分设计了防针刺防护,而忽略了对针管的防护,针管部分完全或部分暴露在环境中,而使用过的无损伤针的针管部分基本每次都会带有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液,这些都潜在的增大了血源性感染事件发生的风险。本专利技术在蝶型无损伤针的设计中,使用了一段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全包覆管实施对针管部分的防护,未激活防针刺结构时,全包覆管内缩在蝶型座当中,一旦防针刺装置被激活,全包覆管会同时被拉出,针管部分完全的被全包覆管包围,针管上的血液等无法与外界发生接触,杜绝了因针管部分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第三,目前蝶型无损伤针的防针刺设计,为了不使防针刺装置滑脱针管,对针管部分进行了改造,如夹扁针管改变内外径,这样会引起输液流量的改变。另一些防针刺设计,防针刺结构激活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激活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换手等操作,由此仍然存在一定几率发生针刺伤。还有一些防针刺设计,引入防针刺的同时,也造成了蝶型无损伤针体积变大,使医护人员操作不便利。而本专利技术中的全包覆防针刺的蝶型无损伤针,防针刺盒内嵌在蝶型座上,全包覆管完全嵌套在蝶型座内针管上,极大的减小了因防针刺装置所引起的体积变化,另外未对针管做任何改造,激活防针刺装置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易用性的同时不改变输液的流量等使用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防针刺装置、蝶型座,其中,/n所述蝶型座内设有针管通路,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针管通路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n所述防针刺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蝶型座上;/n所述防针刺装置包括全包覆管,所述全包覆管选择长度不易改变且柔性的材质;所述蝶型座在所述针管通路的外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的针管段长度相当;所述全包覆管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蝶型座滑动连接;/n所述防针刺装置还包括防针刺盒,所述防针刺盒为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防针刺盒具有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全包覆管的一端与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上通孔连接并连通,所述全包覆管的另一端设有防拉脱结构,所述防拉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防针刺盒下拉时脱离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防针刺盒的移动带动所述全包覆管在所述滑轨中移动;/n所述防针刺盒内设有锁口开关,所述锁口开关用于在所述针管的针尖缩到所述防针刺盒内时,关闭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下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防针刺装置、蝶型座,其中,
所述蝶型座内设有针管通路,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针管通路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
所述防针刺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蝶型座上;
所述防针刺装置包括全包覆管,所述全包覆管选择长度不易改变且柔性的材质;所述蝶型座在所述针管通路的外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上的针管段长度相当;所述全包覆管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蝶型座滑动连接;
所述防针刺装置还包括防针刺盒,所述防针刺盒为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防针刺盒具有上通孔及下通孔,所述全包覆管的一端与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上通孔连接并连通,所述全包覆管的另一端设有防拉脱结构,所述防拉脱结构用于防止所述防针刺盒下拉时脱离所述针管;通过所述防针刺盒的移动带动所述全包覆管在所述滑轨中移动;
所述防针刺盒内设有锁口开关,所述锁口开关用于在所述针管的针尖缩到所述防针刺盒内时,关闭所述防针刺盒的所述下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拉脱结构为倒钩结构,对应地,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具有与所述倒钩结构相配合的内径较大的一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结构处具有两个开口,便于装配在所述蝶型座的所述滑轨的轨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型无损伤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口开关为金属弹片、滑动开关、自动卡和装置的其中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逸黄霖黄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